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丘峰 《嘉应学院学报》1995,(4):81-85,,17,
论文试图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上,从文化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的角度却评析张贤亮的这部小说,畸形的政治环境孕育了畸形的人性,畸形的心态,张贤亮通过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文革”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坎坷的心态历程的描划,体现了创作的“为人生”意味。  相似文献   

2.
张贤亮的小说对个人历史的重复叙述渗透着他对自我的焦虑。通过对各个时期张贤亮解决该种焦虑的努力的分析,发现作者只能借助外部社会政治话语给予自我的“社会认定性”来解决自我焦虑,而没有个人独立的信仰支撑与精神资源,并认为张贤亮这类作家难以创作出具有持久魅力与经世价值的作品的原因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中西近代报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曹汉现象”,即指报人不以新闻事业为最终归属,而利用办报达到政治或它方面的诉求。“曹汉现象”在中西近代报业的产生有着客观性,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政治环境,甚至报业本身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后又因历史环境的差异而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文章从价值取向、发展状态以及近代报业中主次地位问题三个方面对中西近代报业发展中出现的“曹汉现象”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心态及成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社会各进步群体均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直接推动了历史的变革与发展。当时,人们的政治心理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制约,而先后形成了“求变”、“求安”、“求治”三种心态,它又分别影响、制约和推动看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张贤亮今年高调复出,推出随笔集《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全书分《文人参政》《文人经商》《文人思文》《“文革”回想》《生活随感》五辑。张贤亮“十年磨一书”,所谈虽拉拉杂杂,不成体系,连书名取得也并不十分恰当,但“姜还是老的辣”,其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密实老辣,颇堪玩味。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说真话,大多数文章出自肺腑,  相似文献   

6.
王永剑 《文教资料》2011,(36):77-80
人们把何其芳进入延安后“思想进步,创作退步”的现象称为“何其芳现象”。“何其芳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主客观因素促使下形成的。本文主要从时代环境的促使、作家本人的自我角色认定、特定历史时期文艺思潮和文艺政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何其芳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姜夔作为一介颠沛士子,江湖诗客,毕生游离于庙堂之远,遑论擢升位居要津的重臣、台臣、宠臣,即便是微臣、侍臣、弄臣等此类小臣都无缘躬任。尽管姜夔在“社会政治行为”中没有践行自己“臣妾式”的卑顺,但在其早期诗作中即“文学创作行为”里依然疏泄出政治渴求的“臣妾心态”。此种心态是传统儒家人格之中的负向人格,即“臣妾人格”的内质,它源于社会、伦理、历史、个体等多重因素的合力建构。  相似文献   

8.
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革”题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旨在凸现动乱年代中普通人远离政治狂热、逍遥于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些作品既开辟了“文革”题材文学的新天地,又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中国平民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执着,以及善于和政治狂热周旋的心态,这是他们抵御政治狂热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认识世俗心态与日常生活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内卷”“躺平”“45°人生”是相互交织的三个维度,是社会竞争环境与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集中表现。因此,有必要梳理从“内卷”到“躺平”再到“45°人生”的演化机理,剖析“45°人生”的培育困境,进而思考“45°人生”的培育理路,从而引导青年在“45°人生”这一最佳平衡点中奋起追梦,将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政治的选择--试谈样板戏的产生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样板戏是戏曲革命化、现代化的产物,也是特定社会历史政治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非常特殊复杂的历史语境,这其中包括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内在逻辑,建国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环境。样板戏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历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1.
“自由生发,自由讨论”是京派作家为争取话语空间所提出的一种文化理想和策略。它的形成与实施既具有20世纪20年代末期以后特定的政治历史原因和语境,也是对“五四”文学人道思想和自由传统的继承和追寻,同时还受到了中西文化中“对话”精神的启发和影响。而自由平等的“对话”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京派特有的“太太的客厅”与“读诗会”,二是他们的“对话体”和“谈话风”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是在特定时期做出的明智抉择,既保全了浙大又实现了先进文化向偏远地方的知识传播,实践了“服务于民”、“创新于民”的大学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样的成就固然源于浙大选择了遵义,另一方面亦源于遵义成就了浙大。遵义较为安全的政治环境为西迁办学提供了可行性,其淳朴的民风促成西迁办学,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确保浙大办学成功,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3.
“80后”大学生是成长在我国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成长所受的教育与所处的环境,使这一群体的政治意识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若干特点,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加强对“80后”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教育,对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了学术、政治的相关意义及关系,阐述了其二元对立及其理解“历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课,其有着历史课的特点和功能,但本质不仅是历史课,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先明确历史和思想政治的概念,才能更好地把握“纲要”课的本质。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在进一步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探讨历史规律,预见历史趋势,深刻领会“四个选择”和“三个为什么”,才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台独思潮及台独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意识及行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背景。它经由台湾岛内的“本土化”运动到所谓“台湾意识,”进而异化为国家分裂主义思潮,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的掩盖下,以“去中国化”为内核,通过断绝、割裂海峡两岸的历史传承和交融,从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和民众灵魂等方面,悄然影响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理念的认同和统独心态,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祖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7.
受30年代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林语堂自身的经历以及他所接受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林语堂在这一时期极力推崇道家,并在老庄哲学的直接影响下形成了他名士式的心态:在对待政治的态度上,他标榜“不涉政治”,当纯粹的文化人,主张“超政治”和“近人生(情)”;在文学上,他创立了独特的远离政治现实的文艺理论体系;在生活上,他用幽默和闲适等手段来借以逃避现实,表明取向。这种名士式的心态也显示出林语堂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别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外在政治的压抑,张贤亮内在心理人格发生分裂,由此导致了他小说文本意蕴的双重性和价值认同的隐蔽性。在文本显意上,他认同政治的压抑,而在深层隐意中却是超越政治;在文本显意中,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是夫妻或情人关系,而深层隐意中却是恋母情结和向大地母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听到有的政治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理解不透。”究其原因,固然与老师的“讲”不无关系,但我认为学生没有积极的心态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朝鲜 《文教资料》2010,(8):205-206
2008年9月,“90后”开始走进大学校园.这是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有其特有的行为特点、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较之“70后”和“80后”.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加强对“90后”大学生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探求内在的规律,寻找更有效的对策和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