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姚争 《当代传播》2004,(1):53-55
我们无论从电视的节目形态特征比较还是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差异的角度考虑,文艺和新闻是电视迄今为止的两大“种子节目”形态。据1999年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统计,目前经常收看游戏娱乐类节目的基本观众群占46.5%;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每天收看各类电视节目中平均时长最长的是影视剧(74.8分钟),而收看娱乐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2.
任保国 《传媒》2006,(3):63-63
所谓核心受众是指一个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每个节目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看的过客;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收看的固定受众.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经常评价节目内容,甚至通过电话、信件与节目组保持联系,这部分受众就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通俗地说,核心受众就是铁杆受众.正是这部分核心受众会将他们对某一电视节目的痴迷和忠诚幅射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他们的高度参与可能会使某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台获得成功,并有可能将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所以,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核心受众,研究电视节目怎样定位才能吸引和保持核心受众,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新艳 《传媒》2015,(2):70-72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编码中存在着受众定位宽泛、对商业逻辑的屈从以及编码者对刻板印象的复写等问题,影响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指出细分儿童受众群体、回归儿童节目的公共教育功能,以及加强编码者文化观念的自省,是提升节目质量、满足儿童多元化收视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少儿电视节目是一类以儿童为收视对象和表现主体,内容和形式都具有鲜明儿童特色的电视节目,是当今为数不多的专以目标受众为定位的节目之一。儿童电视节目内容的开发制作要紧紧以儿童为主题,努力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真正起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明杰 《新闻前哨》2013,(11):74-7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受众多为普通百姓。为满足百姓收视需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侧重报道与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选题。电视节目解说词需要充分考虑观众接受信息的习惯,语言简明通俗,明白晓畅,富有口语化,更多地采用与采访对象互动对话的形式,充分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和收看心理,呈现出平民风格。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编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收视规律和习惯.而观众收看电视的习惯和规律是建立在作息规律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观众的作息规律,才能进一步把握观众的收视规律;只有把握观众的收视规律,才能使电视节目编排更贴近观众需求。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公司对绍兴地区的收视调查数据.绍兴电视观众在生活形态、收视习惯上大致有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7.
陈秋凌 《视听》2016,(7):60-61
随着娱乐化真人秀节目的大量兴起,越来越多的少年观众被演艺明星的生活状态吸引,成为那些成人化娱乐节目的追捧者和依赖者。本文通过个人的实践对纪实类少儿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展开思考和解读,探索纪实类少儿电视节目的叙事手法,力求在市场化竞争格局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电视受众的收视心理需求,探讨创作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少儿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8.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9.
儿童时期一般分为六个年龄段,即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和青春期。儿童自主收看少儿电视节目通常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到学龄前期大致达到最高收视点,在学龄期维持一定的收视习惯,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逐步下降,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年龄在三岁至十四岁左右。  相似文献   

10.
刘新荣 《现代传播》2008,(2):161-162
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收视欲望的唤起,电视机构需要刺激受众的选择行为,让受众成为电视节目的忠诚者.本文将重点研究影响受众收视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对选择的类型和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     
《视听界》2013,(2):8-9
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网络收视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是在全国13岁及以上观众的13746个有效样本中.根据其使用网络收视的情况.筛选出经常使用网络收视的观众进行二次随机调查.并最终获得912份网络收视有效问卷。调查中提及的网络收视观众.指经常使用电脑(网络)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电视收视观众.则指经常使用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13.
吴文静 《视听界》2015,(2):95-97
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电视视频垄断的地位,激发了电视人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新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正向"新、活、快"变脸。一、细分市场,创新产品当下,年轻人大量向互联网、社交媒体迁移,导致电视受众的分流、收视的摊薄。细分受众市场,科学定位电视节目,是电视台争夺市场、留住受众、提升竞争力的强身之举。中央电视台早已针对受众的收视需求和兴趣爱好,按照"新闻、财经、体育、电影、科教、纪录、  相似文献   

14.
目前通过P2P方式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数量不断增长,以P2P技术构建电视节目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可以扩展收视地域和收视人群、推广电视台的品牌并通过网络广告获得边际收益。  相似文献   

15.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媒体浪潮,传统的电视媒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主动分析受众的收视行为,摸索收视规律,根据不同观众群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求,及时调整电视节目的编排,对节目进行排兵布阵,取得更高的收视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媒体浪潮,传统的电视媒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主动分析受众的收视行为,摸索收视规律,根据不同观众群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求,及时调整电视节目的编排,对节目进行排兵布阵,取得更高的收视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把握好观众的收视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冬 《新闻爱好者》2010,(10):124-124
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适应观众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要。节目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受众的收视心理,内容和形式的适应能力不强,就没有受众,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在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上有各省的卫视、央视卫星覆盖,下有网络有线传输的夹缝中,地方台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紧扣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从196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刘文学》算起,中国儿童电视剧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最初的儿童电视剧说教味道比较浓重,而真正丰富多彩的儿童电视剧创作应该从1978年算起。有数据显示:据2005年对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观众收看各类节目的人均收视时间的统计,我国4~14岁儿童一年在电视剧上花费的收视时间平均为7333分钟,相对于青少年节目和新闻、财经、综艺、体育等其他电视节目多出了许  相似文献   

19.
节目的编排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的关键一环,它要根据频道定位和节目内容,在认真分析当地受众的要求、收视时段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电视节目。电视观众是一个数量庞大、构成复杂、审美要求繁多的群体,电视节目编排应该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季播型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节目形式,需要通过积极的受众研究,主动培育受众的收视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播出时间、渠道、内容等方面更加多元和复杂,受众的收视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此引出电视节目制播方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即受众观看的时间、地点及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对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征进行探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