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洪 《教育信息化》2005,(12X):37-37
对效益高度重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当前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同样对效益提出了要求。教育电子政务的效益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教育电子政务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公正和效率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教育电子政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教育行政质量和效率,规范管理、加强服务以及促进社会对教育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包括学校的电子校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  相似文献   

3.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学校的电子校务(以下统称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教育电子政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学校的电子校务。它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安徽省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出如下思考。一、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自觉性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网络》2011,(10):14-14
教育电子政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教育行政质量和效率,规范管理、加强服务以及促进社会对教育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包括学校的电子校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为落实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探索交流各地教育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新思路、新方向,进一步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3年6月16日至19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了"2013年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暨云计算应用与发展工作研讨会".这是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工作专题研讨的年度会议,今年已经是第十届.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学校的电子校务(以下统称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教育时事     
2006年全国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研讨会将在浙江杭州举行“十五”期间,教育部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了教育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为展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交流经验,进一步扩大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系统应用,推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建设的进程,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指导意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定于2006年5月22日-24日在浙江杭州举办“2006年全国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将根据近年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现状,围绕“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现安全畅通的教育信息沟通渠道”为主题,就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规划、建设思路和理念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北京市劳动保障局从2000年起,根据北京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形势需要,对技工学校进行大幅的调整改革。目前北京市技校虽由2000年的141所减少到今年的39所,但技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在校生人数由2002年的5.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6.58万人,近年技校的平均就业率和招生完成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所有农业户口考生考入技校后,只要本人要求都可以持招办下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更加关注应用、提升质量、整合资源、服务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把应用效益作为教育信息化成败最重要的标准,硬件、软件、资源建设超常规发展,由单纯的硬件投入转向提高应用效益;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电子政务与电子校务服务体系,实现从手工政务转向办公自动化;从教师单纯做课件的个体行为提升为新一代优秀教师跨学校、  相似文献   

10.
城域网     
郑树山指出加快发展教育电子政务重在培训本刊从教育部获悉,近日,教育部部长助理、部党组成员郑树山在2006年全国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研讨会上指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订本地和本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加快建立教育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在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中,各地要重视并加强对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全员培训,把信息化技术和电子政务纳入干部职工培训计划,并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加以全面普及提高。中央民…  相似文献   

11.
校长是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学校管理的指挥者。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学校在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以后,校长便是决定的因素,而这个“决定的因素”主要是在校长成功治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为此,本文就校长成功治校问题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一、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是校长成功治校的前提条件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首位领导者,他的办学思想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具体目标的确立、领导决策的行为,影响到办学策略的选择和办学成果的评价。校长的办学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效益。因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8,(12)
校园规划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需要校长在决策上高人一招。决策正确则费省效益好,留下的将是环境突出景色优美的校园;决策错误则劳民伤财,留下的将是债务、烂摊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教育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系统应用规模.推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建设的进程.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指导意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6年5月22日-24日在杭州举办了“2006年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研讨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校长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后汉书·百官志》,是护守 皇陵的官员,与当今校长这一职务毫不相干。在我国,把学校的行政首脑定名为校长,是在民国建立之初,1912年学堂改学校之时,沿用至今。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载,“校长——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关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校长综理全校的校务,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纵观我国的现代史,名人校长不少。以学者治校而闻名者如蔡元培、陶行知、陈垣、刘佛第等。先主持校务而后主持国家大政而闻名者如毛泽东、董必武、徐特立、吴玉章等。可见校务与政务也有共通之处,校园之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今,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校学生人数已逾三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至少有几十万之众。虽然校长的地位因学校的规模而大  相似文献   

15.
一、"无效"的决策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寻思路,中层干部找出路。但是,大部分校长不在学校发展中出思想,而是在决策上下工夫。学校决策形式不会走样,一般事务由校务会研究,重大事项通过教代会。虽然也有民主集中制,可在某些校长的实际操作中,民主只是走过场,集中才是重头戏和压轴戏,而且集中就是"一把手"唱主角。无论是提拔一个干部,上  相似文献   

16.
李生峰 《文教资料》2009,(31):164-167
中小学校“一主两翼”管理体制,是指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为辅.学校其他各种工作制度有机配合的管理体制。在“一主两翼”新型管理体制中.“校长负责制”是中心,是学校决策和管理的中枢,教代会侧重于协调学校内部关系,校务委员会侧重于协调学校外部关系,两者构成“校长负责制”的辅助决策系统。,教代会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审议机构.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讨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教代会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民主监督机构,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直接、最广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深层次应用。该文基于实证分析,探究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演变,提出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及其特质,为教育信息化决策与校长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校长决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将日趋重要。因此,加强校长决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高领导素质管理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学校管理也是如此。由于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就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校长说了算”。凡事都校长说了算,这不是管理,这是独裁。优化学校管理,就要切实推行民主管理。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教育工会、教代会的积极作用,要切实抓好校务公开工作,通过校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通过校务公开,约束自我,凝聚人心。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全面提高领导的素质,以便使素质教育能够落到实处。首先是实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从正副校长到…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纳要》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和学校电子校务的建设。总结、推广各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交流国内外前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研讨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及解决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由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2008’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于10月10日至12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关领导,各类学校的主管领导及教师代表共6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