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楠 《新闻爱好者》2010,(2):122-122
经济新闻是关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是对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伴随着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关切度日益提高,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也日益增强.经济报道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一、"期刊经济"现象种种 顾名思义,"期刊经济"即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因受到"经济"的渗透和入侵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外在表现大体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所谓经济报道的“大”与“小”,就是立足于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对一种经济现象进行新闻价值的判断和提炼.进而写出高质量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4.
张超 《新闻前哨》2007,(9):68-6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地发展,很多经济现象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经济”一词如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也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性。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报纸、电视,到网络,纷纷开辟经济专刊专版专栏,开办经济频道,足见经济新闻在媒体新闻报道中所占据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所谓问题性经济报道指的就是,新闻工作者在触及种种由经济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以及由各种矛盾引起的经济问题的过程中,让事实经过理性过滤,在纷繁复杂的、个别的、局部的经济现象中,捕捉其同方方面面的联系,进而综合归纳、解剖分析经济现象的本质,提示和启发读者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搞过经济新闻报道的人都知道,经济新闻不好作。什么是经济?它既不是某个单独的实体,也不是能够抓得住的具体东西,它难以被清晰而准确地描述。所以长期以来,全国各家报纸都是如此,经济报道中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内容呆板  相似文献   

7.
博客世界的“两种经济”与三大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约翰·费斯克的“两种经济”理论入手,将其应用于博客现象分析。诉诸博客读者的阅读快感和表达欲望的文化经济,与通过有选择的运作以追求点击率和关注的金融经济相互作用,推动了博客世界的繁荣。通过对“炒作”、“符号暴力”、“实名、匿名、昵称”三个逐层深入的具有代表性的博客文化现象的分析,揭示这些现象之下“两种经济”的运作与影响并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时代高度挖掘经济新闻报道深度用全球视角报道国内经济现象.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正从边缘走向中心,从配角转为主角.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从事经济报道,就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大局,用国际视野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趋所势.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使经济报道变得清新活泼,能够唤起读者的收看欲望、吸引读者的眼球呢?这就要求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要具备化繁为简的功力,胸中有丘壑,落笔显真情,对经济现象,做到既能从宏观上把握,又  相似文献   

10.
王波 《传媒观察》2003,(8):35-36
发展经济,是当今中国的最强音。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的经济信息、经济新闻,它们对于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沟通和促进作用。但是,经济新闻“失真”,对受众产生误导,有损传媒诚信形象,甚而导致企业倒闭、农户破产的现象,仍屡禁不止,这一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即对此现象的根源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亚薇 《记者摇篮》2007,(12):28-29
随着我国经济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人们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大小小的经济现象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情。因此,在各类新闻体裁中,经济新闻的作用正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以从现象中拨云见日、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传媒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传媒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而范围经济则指增加产品的种类或拓宽经营范围而节约成本的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属性和社会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地方、大学、专业四大类出版社各据其长,互相竞争,集体和个体图书经营者开始更多地涉足图书出版业的各个环节。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传媒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传媒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而范围经济则指增加产品的种类或拓宽经营范围而节约成本的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属性和社会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地方、大学、专业四大类出版社各据其长,互相竞争,集体和个体图书经营者开始更多地涉足图书出版业的各个环节。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握好经济报道,使其更具生动性、可读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写好经济报道必须睁开“两只眼”,以开放的视角、动态视角去报道经济现象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是党报的重要内容。现在读者对经济报道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工作本身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有关经济的报道并不招人看,外行看不懂,觉得太枯燥;内行不屑看,又觉得太浅。因此需要对经济报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顺应潮流的改革。不改革,经济新闻还是一道让人无奈的风景。转化一:将权威性变为民众可用的工具以往的经济报道,大多注重的是宣传上边的政策和精神,这是应该的。但制定这些政策和精神的目的,是为了搞好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如果在经济报道中就政策说政策,就会出现“放空炮”的现象,虽然炮火连天,…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的“经济预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许多涉及经济的矛盾、问题和风险不断出现,人们希望从新闻媒体中获得更多的经济信息,以指导自身的经济生活或活动。基于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预测性报道,对于服务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参考,帮助百姓把握经济走势,理性地进行投资、理财和消费等发挥着重要的"经济预报"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前,将“经济”与“生活”这两个词连到一起,总让人想起与 GDP、消费、投资等宏观词语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近年来,“生活经济”一词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如果“经济生活”暗含着经济只是生活某一特定领域的意思,那“生活经济”就是“生活无处不经济”了。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有其先天不足——较之时政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及文体新闻缺少趣味性,专业性太强,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人们常说,经济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印象。如何克服"三难",写好经济新闻呢?下面根据我们的新闻实践谈点体会。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反映的题材,必须是领导关心的、广大受众心目中占有显著地位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现象、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经济事件,是群众关注的,是当地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