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我国小学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状况,首先构建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省际之间差异显著,各省区聚类划分为四大资源水平区域;接着确定造成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和经费与设备水平;最后提出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中央财政发挥更大作用;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补差",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2.
制约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经济根源;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政策性原因;经费投入体制问题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人口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变化是影响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客观因素;社会阶层化的加速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
关注校际间差异,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财政均衡配置强调每个学生均衡享有义务教育财政资源,校际间教育财政均衡配置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必须承认,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非均衡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对于省(市)域的教育财政均衡而言,在县区间义务教育财政差距相对缩小的背后,校际间财政差距依然突出.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特别关注义务教育校际间财政均衡问题,需要切实可行的财政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4.
于璇 《教育与经济》2021,37(3):59-69
基于2005-2018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实证考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明显提升,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差异表现为明显扩大,呈现出两极或多极分化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俱乐部趋同,且变动多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空间因素对资源配置水平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当务之急必须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建立区域均衡导向的教育资源投入保障机制;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扩大深度贫困地区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健全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提升高中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以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已有的研究对省域间教育发展的均衡趋势探讨不足,意见分歧较大.如以省域间小学生均经费为主要观测指标,通过采用Panel Data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省域间小学教育的发展不存在绝对均衡趋势和相对均衡趋势,相反,省域间教育发展的差异在加速扩大.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的均衡配置是学前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研究选取了我国30个省份2011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学前教育阶段各项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和帕尔玛比值,综合评价各项生均经费配置的省域间公平性,并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哪些因素作用于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还不公平,主要表现为省域间经费配置的两极分化严重;代表政府努力度的一般公共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省域间不均衡程度很高;农村地区省域间生均经费投入不均衡状况比城镇地区严重;生均经费投入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部省域高,中西省域低"的区域性特征;各省域学前教育生均经费的投入结构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都会对学前生均经费投入产生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配置情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锡尔指数模型,探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校舍状况和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省际均衡性问题.研究发现:近年来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措施已发挥一定效果,专任教师数和教学用房面积等基础性教育资源已基本实现省际均衡,但高学历教师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计算机数、教育经费等省际非均衡状况仍较为突出.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格局,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四地是我国教育资源最为充裕的地区,而河南和贵州等地教育资源最为匮乏.城镇地区教育资源的省际均衡性优于农村,初中优于小学.  相似文献   

8.
2011年,教育部按照一省一案、分类指导的思路,分别与28个省份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双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构建起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面向2020年,28个省份分县域、分年度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都已经明确。各地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组织教育对口支援、建立教育共同体等多种形式,促进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区域内教育质量。湖南省常德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形成了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优先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控制大班额的基础上,全  相似文献   

9.
已有的研究对省域间教育发展的均衡趋势探讨不足,意见分歧较大。如以省域间小学生均经费为主要观测指标,通过采用Panel Data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省域间小学教育的发展不存在绝对均衡趋势和相对均衡趋势,相反,省域间教育发展的差异在加速扩大。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两基”人口得到全覆盖,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日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师资均衡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均衡发展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我国仍面临涵养义务教育质量文化生态、精致化城乡教育资源积极差异配置、农村学校优质师资可达性以及农村学校信息化赋能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为更好应对现实挑战,我国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要推进认知更新,涵养质量导向的教育生态;要体现积极差异,实施尊重多维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要打通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个课堂”融入性应用模式;要坚持全员关注,建立增值教育评价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1.
赵琦 《教育研究》2015,(3):84-90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进行筛选,利用DEA分析方法结合筛选指标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对东部某市1 019所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实证分析。某市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产出总体有效性较高,但因区县、城乡类别以及举办者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性,分析非DEA有效的原因为过度投入、投入不足及管理水平落后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应兼顾公平和效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运用政策调节手段,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资源配置效率长效机制,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相似文献   

1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从现实情况来看,县(区)域内的城乡均衡发展是全国城乡均衡发展的基础,而乡镇(街道)区域内的校际均衡发展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我校是镇区的中心小学,承担着全镇各小学的管理协调工作.几年来,我们以小片区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辖区内学校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达到了"四个基本均衡"(即师资配置基本均衡,管理水平基本均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教育质量基本均衡);凸显了"五个一体"(即校长队伍一体建设,师资队伍一体配置,设备设施一体完善,教育品质一体提升,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下面谈几点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当前,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制、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实施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等措施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对我国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描述和教育基尼系数分析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校际间的数学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和校际间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和校际间数学教育质量的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保障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对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方法,连续动态测评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19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东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利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索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稳步提升,配置效率主要受技术效率变动影响.总体而言,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相关建议,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邬志辉 《学子》2014,(6):1-2
正截止到2011年,我国所有省(区、市)均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2013年5月,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首次对中西部进行评估认定,并相继开展了对湖北、新疆、黑龙江、湖南、陕西等省份部分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情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刘宝生 《教育科学》2008,24(1):6-10
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的软、硬件办学条件及教育经费投入实现相对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标准、均衡化,在省域内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初步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公平。针对制约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因素,推进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对策包括:一、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二、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均衡化;四、在省域范围内统一教师工资标准;五、建立城区教师定期流动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六、加快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步伐,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八、加强督导评估,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定量地测度了江苏省2002—2011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计算结果表明,作为发达省份的江苏,在完成了基本均衡以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学前与高中阶段优质师资的配置、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城乡间和学校间的配置差距,是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从县域内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市域层面是大势所趋.成都市结合三圈层空间结构特点,提出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实践模式.该模式将成都三个圈层20个区(市)县组成10对“一对一”的互动发展联盟体,通过跨区域学校结对,以多样化推进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域成都”的统筹配置,有效促进了成都教育圈层融合和高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于科学统筹配置教育资源。省域统筹教育资源的着力点在机制创新上,并以此体现顶层设计,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因地制宜形成新的教育治理方式,发展中实现教育资源动态均衡,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务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