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学术史的意义而言,晚清道咸同时期是一个由汉学一统到多种学术流派纷呈的学术转型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了程朱理学的复兴.道咸同时期程朱理学的复兴是在批判汉学和王学的过程中进行的,而唐鉴进京讲学与京师理学群体的形成,以及他们的学术史编纂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批理学骨干中坚,重建了程朱理学道统体系,而且倡导了一种崇尚“正学”的社会风气,正面倡扬了程朱理学.这是程朱理学复兴潮流的自然奔涌.本文除从传统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探寻理学复兴的原因以外,还特别强调学术之外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即内忧外患的社会政治危机与文化危机的刺激,就此而言,理学复兴可谓是回应时代“变局”挑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理学与晚清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中的重要派别,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官方哲学的显赫地位。清朝初年,程朱理学一度被统治者大力提倡,但很快被考据学所压倒,跌入低谷。嘉道以后,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再度倡导理学,以至在咸同年间出现理学复兴的局面。晚清理学分为理学主敬派和理学经世派,继续受到清王朝的支持。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学风,给晚清理学打上时代的烙印。理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不仅及于政治、学术,而且还及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两国关系自古就非常密切.明代(1368—1644年),中国与越南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继续在越南传播.理学与佛教、道教的传播1.理学的传播由于越南与中国的长期交往,儒家学说很早就传入了越南.宋、元之际,程朱理学也传入越南,流行于士大夫之间.1419年,明政府颁《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书于越南各学校,以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程朱理学在越南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为后黎朝理学兴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程朱理学的道德主体到永嘉事功学派的法政主体的转换过程,形成了治心经世学风.明清交替之际,朱舜水东渡传播治心经世之学,获生徂徕、五井兰洲的政治思想绍继了舜水精神,完成了东亚政治思想史的近代转型.而黄宗羲则开创了清代浙东学派,经过邵廷采、章学诚的发扬光大,最后形成了晚清变法思潮.马一浮则发扬了宋恕的变法思想,融合舜水精神与浙东学术,从文明本位的立场,树立了东亚政治思想的新典范.程朱理学与永嘉事功学之间的交汇与转化,揭示了东亚政治思想史近代转型的思想过程,蕴涵了从东亚整体回应全球化挑战的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5.
清道光年阃,唐鉴编撰<清学案小识>,总结了自清初至道光中期200余年的学术盛衰.是书旨在排斥非理学学派,巩固程朱理学正学地位,因而它自刊行以至于今,饱受世人的争议.<学案>一书固有诸多"不可",深陷门户,但是它也自有价值所在.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清代理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它确立起清代理学的道统,直接推动了晚清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6.
方东树作为桐城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为晚清程朱理学之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用毕生精力研习性命、义理之学,推动了理学的发展;撰书公开攻击汉学,捍卫理学,为理学的复兴做出了贡献;他讲学授徒,游说友朋,为晚清理学的复兴争取支持力量并培育了一批理学名家。方氏的努力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促进了晚清理学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刘锡鸿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在思想文化上固守程朱理学和“夷夏之防”,在政治上固守“为政以德”和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固守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受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刘锡鸿和倭仁、李鸿藻等晚清守旧派守旧的共性原因;个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所受教育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刘锡鸿成为典型守旧派的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8.
湘军集团是咸同时期最为活跃、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理学经世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扬了湖湘理学"重义理、尚经世"的学风,把对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的精神融合为一体。从湖湘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湘军集团就是用湖湘理学之长弥补了程朱理学之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程朱理学的流弊,并促使其在咸同年间出现一个短暂"中兴"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湘军集团复兴理学的努力,可看作是对湖湘理学的传播和宣扬,堪称湖湘理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略论刘锡鸿守旧思想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刘锡鸿和倭仁、李鸿藻等晚清守旧派守旧的历史根源和共性原因,个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所受教育以及攀援守旧派等因素的影响是刘锡鸿成为典型的守旧派的自身原因,以中国国情的特殊论为理论基础,以清议为手段,以恪守传统文化为宗旨,善变,虚实兼备,构成了刘锡鸿守旧思想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陆王心学,尤其是王学,在清代曾经长期受到压抑,直到晚清方始复兴。随着汉学在乾嘉后的衰落,各种学术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为陆王心学的萌动提供了契机。大致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陆王之学尽管受到理学正统派士人的抨击,未能恢复到明末清初时的规模,但其学说则通过持调和论学者的阐发,保留下来,得到潜在性的传播。这一时期赞成陆王之学的士人不少都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他们对陆王之学的肯定、发挥,都用程朱理学的观点进行过滤,阐扬的内容只限于那些对封建统治无妨害而与程朱理学学理不相悖违的部分,而陆王之学中与程朱义理相矛盾的内容却掩而不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