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明清以来沧州的家族教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沧州家族发展较为充分的时期,这些家族重视教育,重视科举,是十足的科举家族或潜在的科举家族,他们为了改善、提高或长久地保持本家族在一方的地位与声望,鼓励弟子潜心向学,形成自己独特的家族教育理念,也为地方和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国家政权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清代殊卷集成>嵩申会卷为基本线索,并结合大量的个人传记材料而成,论述了清代八旗科举世家在清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嵩中家族是清代八旗中著名的科举世家,嵩中家族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是翻经译史,著书立说;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施政利民,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3.
日照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世家大族,科举鼎盛。其取得科举成就的原因主要有日照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丁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家族教育和族人的刻苦攻读以及对科举经验的总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科举高度繁荣的时代,诞生了众多父子相继、兄弟联捷的科举家族.苏州太仓的王锡爵家族正是其中佼佼者,并形成了不攀附权贵、清白正直的优良家风.目前学界已经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家教对科举家族的发展延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王氏家族家风家教的具体分析,发现其家庭教育中蕴含了以身作则、平等交流和自立自强等理念,并因此在科举上大获成...  相似文献   

5.
两宋科举与家族文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两宋科举制度对两宋家族及其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科举入仕是一个家族振兴和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条件,而一般寒族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之后,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科举制度的保护和照顾,这些保护和照顾措施促进了宋代大量科宦家族的形成。两宋科举制度对家族教育目的和方式有明确的引导性,而科举内容对家族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作用,促使科宦家族向文学家族转化。但家族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单元和历史要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家族的文化传统、文学积淀和某些弹性措施,可以适度调节科举功利性带来的消极影响,维护文学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举制为传统社会寒门子弟提供上升流动机会,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本文通过考察《清代朱卷集成》和《未刊清代朱卷集成》中浙江籍举人、进士朱卷履历,定量分析其中的受业师、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信息,探析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取科举功名的寒门子弟在教育条件上与生监家庭子弟没有显著差异,受业师是举人考取进士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机会获得是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根本原因;家庭文化资本是教育条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族文化资本保障了天资聪颖寒门子弟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7.
日照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科举家族。其成因主要有:日照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丁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家族教育和族人的刻苦攻读;对科举经验的总结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8.
宏村汪氏家族兴起于明中后期,鼎盛于清前期.明清时期,宏村汪氏家族在经商与科举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族人在参与地方公益事业、教育事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氏家族是北宋临城的名门望族,族人王鬷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王氏家族的兴起和北宋时期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宋朝重文轻武,以科举取士为主要选官方式。社会各阶层都重视科举,平民寒士甚至视科举为改变自身及家族命运的唯一选择。王氏家族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依据新近出版的《北宋临城王氏家族墓志》,结合宋初科举大发展的历史背景,详细论述了科举仕宦与王氏家族兴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科举制的完备和普遍实施,地方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家族基本上是由科举建构起来的。2003年张杰先生首次提出科举家族概念,并用"科举家族"代替原有的"世家"或"望族"等称谓,这既体现了传统社会的一般特点,也有其时代的独特性;同时科举家族概念的提出推动了相关史料的挖掘和运用。就近年来的清代科举家族研究而言,成果多集中在个案研究方面,区域和整体研究明显不足。当前应重视区域科举家族研究,为深化整体研究提供丰富的、具有独特内涵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简析清代江南的家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的江南地区是公认的名人辈出之地,这与盛行于该地区的家族教育传统是分不开的。江南各大家族在财力,舆论上大力倡学助教,并把科举入仕做为家族教育的热点,使本家族的优秀人才通过接受教育提升知识结构,通过科举入仕提高社会地位,这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江南社会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方芳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6):35-40,61
通过对《清代朱卷集成》中大量的科举家族的婚姻研究得知,清代汉族科举家族间的联姻,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孙家鼐家族为例,可看出科举家族联姻的一些地域特色、门当户对以及具有姻亲间存在相互奥援扩大家族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清江安杨氏家族,连续七代在科举、仕宦、军事、教育、文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科举方面,杨家出现了十一位举人、两位进士;仕宦方面,杨家产生了数位高品级的显官;军事方面,杨家有两位成员曾任高级武职;教育方面,杨家亦有多位闻名蜀中的教育家;文学方面,杨家涌现了众多文学创作者,其中包括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人。以此,江安杨氏家族成为明清时期泸州文化家族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4.
从明朝末年到民国期间,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以科举起家,崛起为问鼎一方的豪门世族。其家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重视道德、尊师重教、结社讲学、兼习杂艺的鲜明教育特色,对家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家族精英,同时给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合作教育和素质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溧水濮氏家族是白鹤梁题刻所见著名姓氏家族之一,它是晚清时期江苏溧水一个新崛起的家族,该家族以科举出仕、为官理民、文化创造而闻名,在晚清、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社会均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徽州程氏自始迁祖程元谭始,不断繁衍,成为当地望族.入宋后,程氏家族积极适应时代转型,崇文抑武,逐渐走上科举仕宦之途,南宋中后期,出现了休宁会里、汉口等地累世科第的盛况,并由此出现诸如程元凤、程大昌等显宦,活跃于南宋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徽州程氏家族科举仕宦的成功,取决于徽州县学、私学的兴盛,家族经济条件的殷实,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族女性成员良好的涵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唐代江西桂岩书院和东佳书堂来看,科举是促使书院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科举与家族书院联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唐后期维护家族稳定和提高家族声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宋代福建同安苏氏家族出现五世十人登科的盛况,并非偶然现象,这与苏氏家族非常重视提供良好的科考环境和学习方法的科举教育不可分离。文学和天文历法学作为家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苏氏家族重视培养文学创作能力的文学教育。与对科学的热爱所采取的科技教育关系密切。而安邦匡朝、忠君爱民与父母在世尽职赡养、父母过世则尽丧礼的道德教育。对苏氏家族忠、孝家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代同安苏氏家族文化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家族教育.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唐代统治者由尚武转变到崇文,大兴科举,形成了文人创作、文人参政的局面.统治者的政策吸引着大批有产阶级的官宦家族,用家传、师教的形式,使其子孙读书、创作、科考、仕进,逐渐使其家族成为文化世家.这些文化世家大都是奉儒守官、家传教育持续时间较长的家族,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各显其长,别具特色,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无锡顾氏家族文化——兼论梁溪顾氏词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兴盛,典型的文化世家有顾氏、秦氏及华氏。无锡望族文化兴盛主要体现为重视科举教育,创办书院私塾,整理家族与地方文献等方面,且又各具特色:宪成家族理学传家,顾宸家族对古诗文的校注与选编,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