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套系统工程,因此,创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小学科技创新课程为例,对科技创新课程培育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课程资源从“点点用”到“改改用”,最后“创创用”的良性产出机制,建立“智能+”全媒体课程的服务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就业导向课程观指导下,高职教育应积极发挥职业标准的就业导向机制,寻求开发"双证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双证课程的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就业导向的双证课程体系,有助于推动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改革,形成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学校双证培养培训、鉴定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与世界经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以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根本使命的教师教育现代化发展新道路。推进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在教师教育政策取向上应强化党对教师教育的全面领导、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构建中国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在教师教育模式建构上应廓清逻辑理路、培育原创理论、激活动力机制;在教师教育知识创新上应践行“学术强师—协同提质—大中小幼一体”理念、坚守“国家需求—扎根本土—区域特色”研究格局、建构“话语原创—工具撬动—技术迭代”发展路径。明确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取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中国自主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能够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供通往现代化之路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发现,就全国范围而言,深圳基础教育目前还在"赶跑"中。然而,我们可以利用深圳的区位优势、特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锐意创新、勇于变革的特区精神优势,坚定地推进教育改革,以突破性的改革行动领跑全国,推进深圳教育跨越式发展。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需要注意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设立高位的改革推进机构、采取恰当的方法、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大张旗鼓地宣传等改革元策略,方能实现深圳教育领跑全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下一个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2003年以来,本县选择偏远农村陶庄中学,启动课堂"网络教学"实验项目,在全国率先进行课程改革与教育现代化相融合探索,形成了业内公认、遍地开花的"陶庄模式"。一、基于教育现代化理念的课改思考,进行"网络教学"的实验解决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化加速推进的阶段.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实现了长达30年的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9%.未来中国社会发展将受到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也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挑战.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这是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本文从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出发,围绕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信息化、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WTO、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知识经济等问题,对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时代内涵与本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十行教育"模式是在学习困难学生相对集中的技工学校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它包括十种基本做法:相信能行、实践先行、特长同行、集体领行、小多齐行、低起幔行、讲练复行、趣味伴行、鼓励多行、高低并行.该模式一是从发展学生的优势入手,让学生处处有进步;二是从学生的弱势入手,让学生层层有提高,不断提高和强化学生自信心,从而实现高巩固率和低违纪率这一"一高一低"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教育现代化发展已历经几百年。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也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探索,在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尝试过应激追赶型教育现代化模式,在“五四”运动至改革开放前尝试过植入型教育现代化模式,但实践证明都是不成功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就必须根据中国国情,立足于中国教育发展实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内生追赶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和工业制造4.0时代的悄然而至,探索"互联网+"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瓶颈,构建"互联网+"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控辍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道难题.近几年来,吉林省东辽县委县政府在保证教育投入的同时,始终把控辍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边实践、边总结,探索出"依法控辍、责任到位,以改控辍、政策到位,以情控辍、帮扶到位,以质控辍、措施到位"的控辍工作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能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高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积极作为,尝试从"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课程"三层级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讲师、实践导师、实战良师"三师级教师队伍建设,"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思创融合"三融合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三个方面着手,探索构建"三层、三师、三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相似文献   

13.
曲周县是中国教育学会设立的一个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农村教育面临着解决学生厌学、辍学和为"三农"服务,以及为农民子女设计未来发展,为他们寻找出路的三大问题.为解决这三大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曲周县在教育改革实验中,围绕以创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出了"三三三"人本教育模式,即小学阶段抓好"三习"教育,初中阶段实施"三维"教育,高中阶段强化"三新"教育,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是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需求。该战略的提出,既是社会发展与国家政策主导,也是教育改革与内生发展使然,同时也是技术革新驱动的结果。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关键在于利用新兴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教育考试评测作为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以评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选拔出社会主义需要的栋梁。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面临的挑战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面对联合国将要在2015年之后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形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面临着以下挑战。(一)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虽然中国已经将"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写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营造了全新学习环境。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应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途径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高校加强创新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充分发挥高校"三大职能"的需要,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高校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就是要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制度、教学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上实现育人的全面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19,(3):115-118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河西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育教学和就业创业质量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无锡市作为全国和全省教育先行发达地区,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任。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这就需要扎实推进教育科学研究,优先服务学校内涵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第一推动力。教育需要科学理论为指导,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教育科学研究的引领和支持。作为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教育科学研究应着眼全市教育现状,紧跟教育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赋予新时代农林工程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N大学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其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教育教学体系陈旧,与科技发展相脱节;教育理念滞后,与行业人才培养诉求不契合;思政教育薄弱,与立德树人任务不匹配.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工程创新人才,N大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及模式改革,探索了农林院校工程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聚焦人才培养质量,重构交叉融合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立足农林行业需求,建立融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育思维改革,塑造林业工程教育新理念.面向新农科建设,确立以"知农林、为农林、爱农林"为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N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为国内农林院校寻求工程人才培养的内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重构农林类工程学科及关涉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产-学"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强化课程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