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针对两个主体之间存在沟通不充分、工作职责不清晰、工作合力形成不足的问题,分析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互动沟通交流的特点和双方沟通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构建研究生合力育人机制:界定导师和辅导员育人权责、明确双方沟通的主要内容、建立声誉机制调动导师和辅导员主动参与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合力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和辅导员是最重要的两支力量,但各自工作范畴和边界有待进一步厘清,以增强育人合力。构建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的机制,要明确导师、辅导员、研究生三者互为主体的关系,并不断挖掘辅导员与导师的沟通途径,努力使双方工作相互渗透,并极大地发挥双方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达到合力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结合实验学科研究生特点,从课题组中推选出一名学生代表,作为连接导师和辅导员的联络员,搭建起第一、第二课堂合力育人的互动桥梁,开创了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新途径,以多方合力的形式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中最重要的两支力量,但目前两支队伍之间形成合力还不够,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影响。导师和辅导员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育人职责、育人手段、各自优劣势方面具有互补性,这为构建合力育人机制提供了条件。构建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可以从机构设置上互相兼顾、队伍建设上互相融合、日常工作中互相沟通入手。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和辅导员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导师与辅导员沟通不畅,职责不清等问题,如何让二者有效沟通,协同育人,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形成合力,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有效机制,增强合力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偶发的研究生突发事件反映了当前研究生育人方面的薄弱环节,而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一线队伍,形成育人合力是当前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当前研究生群体特点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研究生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育人"是导师和辅导员形成"合力"的契合点,也是最终目标,在构建二者合力育人的目标指引下,对两支队伍合力育人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和导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出发,基于研究生的主体性特点,探讨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的现实性诉求,简要概述了"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举措.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培养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其使命在于培养具备高水平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撑。此外,研究生培养也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重要布局之一。研究生扩招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提高研究生生源数量的同时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不仅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进行全面指导,还要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为了实现研究生的优质培养过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协同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三全育人背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本文根据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形势,结合本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可行性,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提出了具体育人机制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高校育人机制的发展与现状出发,追溯了辅导员制度和班导师制度产生的历史,指出了目前班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平台的不足,肯定了辅导员和班导师通力合作发挥出良好协同效应对学生成长成才及高校育人模式发展的益处,提出了使合力育人平台更加良好运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体,伴随高校育人工作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两者间的互补性和融合性越来越密切,合力育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已经获得广泛共识。现阶段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现状不容乐观,两者各自为营,尚未真正形成育人合力。本文对两支队伍合力育人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着力探索建立两者合力育人机制的路径和平台,提升高校合力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宋鸽  王建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77-279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校内科研平台与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充分依靠“科研育人”抓手,坚持以实践基地合作科研项目引领为导向,推进行业与企业专家进学校和专业导师进企业“双进融合”,探索双导师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健全保障体系与评价机制,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际科研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既有“卓越精神”、又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提出采用“多位一体”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即创新研究生思政课程,完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研究生导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导师团队以及辅导员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期“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价值观引导是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实施价值观引导的关键力量,这客观要求导师扮演"价值观引导者"之角色。价值观引导者之角色意识是价值观引导者之角色实现的前提条件。在理论层面,导师价值观引导者之角色意识包含认知、情感与意志三重维度;在实际工作中,导师价值观引导者之角色意识表现出"知不知"引导的认知差异、"应不应"引导的情感分歧与"愿不愿"引导的意志分层。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导师作为价值观引导者的角色认知、激发其角色认同、强化其角色意志。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推进导师专业发展。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标准是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素质标准包括导师入职标准和导师入职后的发展标准。科研水平是导师入职的主要标准,包括导师学历/学位、职称、科研经验、科研项目与经费等节点,是导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指导能力是导师入职后发展的主要标准,包括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岗位职责、指导经验、课程与教学能力等节点,是导师专业发展素质的核心维度;师德修养是导师专业发展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导师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等节点;导师自我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是导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包括导师不断提升自己思想和业务素质、研究研究生教育等节点。推进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导师专业发展机制,更需要导师自主、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就业指导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把握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教育主客体,充分发挥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对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如虎添翼.从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骨干力量的角度出发,对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论述辅导员基于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并提出辅导员从真诚知学...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开展工作,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本文就辅导员工作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是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实施和引导的关键力量。本文分析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框架下的"一体双翼"模式;即以"知识传授、科研实践"为主体的"能力翼"和以"品行养成"为主体的"思政翼"来常态化实现"导师导思"。以中国计量大学生物学学位点为例验证了"导师导思"式"能力"+"思政"双翼培养成效,为创新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大力倡导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思想转变的今天,各大高校都在有针对性地改变对大学生的培养方式和教育目标。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深造教育阶段,若要全面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就必须改革应试教育机制下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内容和结课形式。本文就笔者讲授的"油气储层表征与建模技术"课程的结课考核方式,提出了一种"学习型组织"的研究生专业课结课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详细阐述了该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评价标准及操作过程。此项结课考核方法与传统研究生结课方式相比有5个方面的优点,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视导是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机制,其职能与作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英、美、澳三国发展了不同模式的视导制度,反映了国家对教育不同程度的干预。视导扮演了教育问责与学校改进的双重角色,对教师的教与学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分析这一现象,需借助国家理论澄清视导的存在理据与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