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教育部门等共同关注的焦点.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对新时代经管类成人高教双创教育进行了WSR三维分析,提出了"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的复合应用型经管人才的培养总目标,构建了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综合集成思维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即物理集成:探寻新时代教育规律,重构双创人才培养新课程模块;事理集成:资源整合优化共享,构建社会、企业、政府和学校的多维互动平台;人理集成:处理好利益关系,创建和谐共荣共生的育人环境.为有效解决我国成人高教双创人才培养这一复杂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双融合"视角下,以"三教"教育理念和"创意——创新——创业——创客"核心逻辑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创培养模式,并基于专创融合理论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立体互联的实施路径,对双创教育"双融合"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全面加快推进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适应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现实诉求。以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为例,随着"双创"教育的逐渐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双创"教育要素缺乏协同性、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教师队伍与现实需求不匹配及实践环境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有必要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和协同发展理论,探索构建基于"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双创"教育保障机制,并结合"课赛融合、外引内培、资源整合"等创新举措,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能力、强化实践环境,全面营造"双创"教育良好生态体系,助力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4.
培养"双创"型人才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使经济管理类"双创"教育具有更为优越的条件,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培养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构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拓展第二课堂、改革考核方式、优化师资...  相似文献   

5.
现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高校多数为应用型的学校,那么在培养"双创型"的人才占有一定的优势.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开始由传授基础知识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以赛促学"、"项目"教学、意境教学等五方面探讨民办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为顺应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探索趋势,结合国内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问题,就计算机专业提出了"本硕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从生源选拔、培养资源、培养过程三个维度具体构建,优化人才选拔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双校"机制并行运转,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增强人才与需求间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创客教育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从创客教育视角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文章从以营造地方特色创客文化为核心,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规范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制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创客教育的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对地方高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金娜 《文教资料》2020,(6):103-104,140
2015年,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要求,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双一流建设与艺术设计学科共同目标——培养产学协同型人才;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产学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前高校产学协同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双创"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题,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双创"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即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建立科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定位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本科底蕴+应用特色"的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经济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提出"双轮驱动"模型,通过课程体系、课堂模式的创新、多元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产教融合"价值共同体"可以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现实问题.产教融合"价值共同体"属于现代意义的共同体,以校企双方发展共赢为目标,通过建立高校和企业的"双主体"模式,使企业和高校基于一定的价值认同与共识,以互利共赢为纽带进行结合,实现人才培养链与企业经营链"双链合一",打造环环相扣的校企共赢的产教融合"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开展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模式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长春工程学院构建了"主导师、课程导师、企业导师"的"三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模式.通过实施效果来看,在学习成绩的指导效果、专业认知的引导效果、"双创"教育的辅助效果三个方面较为显著,并通过回归分析成绩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科学验证了"三位一体"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过程中的成效,可以为地方高校开展面向新工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逻辑旨归与目标导向。"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质与变革,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学科发展和高校革新。本研究依托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发现,6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逻辑起点、以"分层规划"理念贯穿全程等共性特征。此外,6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方式及特色表达上存在较大校际差异。基于文本的综合分析导向,未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在于构建"一流学科+地域特征"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构筑"专业素养+创新技能"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实践平台+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建水紫陶"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使之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之中,以工艺美术(紫陶)专业为例,通过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认识,从对接行业需求设专业、对接行业标准建基地、对接"双创"需求建模式、对接紫陶标准建课程、对接培养模式育师资、对接竞赛展示激发创新思维、对接创业实践搭建真实平台、对接企业文化营造文化生态等八个方面,探索了构建紫陶"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科技》2019,(Z1):53-54
科技成果转化与一流学科建设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内涵发展需要处理的关键关系之一,二者在科教融合、产学结合形态中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共生关系。文章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共生单元,分析了二者紧密共生关系及共生环境,凝练了以"双一流"建设为主体的非对称共生模式,进而提出了有利于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多要素集成的非对称共生机制,力求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学科建设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16.
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定位指向不清、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新建本科高校应该定位于举办应用型教育、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辽宁科技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构建了全真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模拟仿真模式、项目导向式模式、双证模式、3+1模式、理论平台+实践平台模式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建设存在的共生度不高、共生界面单一、共生模式低效、共生环境不利等问题,并提出: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共生系统,需要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共生度;发挥市场机制和技术规范作用,完善共生界面;推动系统进化到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优化共生模式;打造正向激励和支持系统,改善共生环境。  相似文献   

18.
提升应用型高校教育质量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迫切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应用型高校教育提质增效。基于共生理论及其观点,从质参量兼容度、系统稳定度、环境支持度三个维度界定了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优质资源跨界流动效率不高、共建主体持续共生动力不足、产教融合政策协同效应不明显等发展困境,从共生主体、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共生体系,提出建立基于优质资源要素供需匹配的质参量兼容机制、基于资源增值的共生动力机制、基于对称互惠的弹性利益分配机制、基于政策协同的环境保障机制等路径保障,推进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专业集群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形势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它作为专业间本质上的“异质同存”关系,与共生理论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适应性。共生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受到内部共生专业,以及专业间的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机制等因素制约。基于共生理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建设非对称互惠条件下点共生、偏利条件下间歇共生、对称互惠条件下一体化共生三种模式的专业集群,构建专业集群共生机制要注重专业的差异发展、三重定标、分类建设、协同育人、打造特色,而因校制宜优化专业共生环境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基本上还沿用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因此,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机制关系出发,结合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定位,提出构建"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的"三双"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培养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迫切需要的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旨在为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