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融入乡村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产业"先进主义"、企业"以大为美"以及地域"城市中心"等倾向,不利于高职教育与县域以及乡村产业形成深度合作.基于"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政府引导、精准对接和共享发展为原则,构建高职院校融入乡村产业的基本框架,实现以产教融合优化乡村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创新以及参与乡村秩序构建与乡村治理.推动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重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改进县域产教融合治理;促进有效衔接,完善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的实践框架;培育生态,实现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产业振兴,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让高职教育有效赋能乡村发展,将产教有机融合,是亟需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涉农高职院校践行"绿色价值观、绿色德育观、绿色质量观"理念,是赋能乡村绿色发展、促进办学成功的需要。涉农高职院校要通过产教融合方式,促进包括"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三产融合"的生态产业体系、"农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内的乡村"三维"治理体系的建立。绿色人才"三育"路径是:植根乡村生态,践行"绿色+校园"环境育人;扎根乡村治理,践行"绿色+基地"实践育人;刨根乡村学问,践行"绿色+创新"科研育人。  相似文献   

5.
共同的终极价值、一致的经济诉求、归一的文化透视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价值基础。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类型功能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类型化办学与乡村产业生态发展对接,职业教育技能属性的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接的耦合逻辑,文章提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落实涉农职业教育依据乡村振兴需求提质增优,涉农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与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扎根乡土。  相似文献   

6.
在产教融合政策利好、推动力大的背景下,其深化发展仍然很少有经验可供借鉴.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以探究在产教融合政策利好背景下的促进机制为目的,分析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共生系统,从产教融合不同角度制约融合要素关系进行归纳,构建产教融合"345融合共同体".通过产教融合几个热点问题的讨论,得出结论: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共生模式中,既需要不断促进共生环境完善和优化,也需要相关系列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完善来支撑.  相似文献   

7.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是产教融合的难点和重点。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开展产教融合的现状入手,阐明搭建产教研创生态链的意义,创新"产教融合线""教研共生线""研创并举线"三线合一的实施路径。通过产业教授引领,以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为依托,以博士研发团队为龙头,实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打造产教研创一体化平台,丰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丰富和功能延展提供了方向;农村职业教育以培养服务“三农”复合型实用人才为教育目标,以一、二、三产融合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教育内容,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教育目的,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功能定位模糊、人才培养适配性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培养体系不全、人才评价标准不明、共生环境保障不力等六大共生发展困境。需要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定位,整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村合作、产教融合,构建校村命运共同体,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相增益、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面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产业学院既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从共生要素、共生基础、共生动力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共生模式低效以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不足等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基于质参量兼容的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基于"一体化—对称性互惠"的合作模式、基于"双向激励"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全面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产业学院既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从共生要素、共生基础、共生动力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共生模式低效以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不足等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基于质参量兼容的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基于"一体化—对称性互惠"的合作模式、基于"双向激励"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职产教融合共生体构建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中之重。当前高职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共生单元协同差、共生模式不理想、共生环境待改善等困境,阻碍了产教融合共生体的构建。区块链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新技术,为高职产教融合共生体构建提供了新工具。为充分挖掘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可以共生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落脚点,以区块链赋能高职产教融合共生体构建的困境解决为逻辑遵循,挖掘区块链赋能的技术适切性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对涉农专业存在认知误区、专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不深、“校农合作”重视不足是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涉农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主动适应乡村振兴对多元化涉农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通过思想引领培养“三农”情愫、专业整合强化人才支撑、依托社会服务搭建“校农合作”平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等途径创新涉农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并提升师生主动服务“三农”的社会意识和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与帮扶驻点村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基于帮扶驻点村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在“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输血+造血”式帮扶的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村两委班子、“两后生”、青壮年群众的思想政治高度、技能技术水平,切实发挥高职院校特色帮扶与后盾支持的作用,以期为电力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此背景下,从广西涉农高职院校是否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为广西乡村振兴培养对标人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广西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情况,并提出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的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富裕角度确立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导向。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区域发展需求之间出现错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待深化、"双师型"师资匮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知识性倾向较严重等因素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策略,为高职院校明确目标、完善理念、修正不足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遵循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的趋势特征,新时代产教融合由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拓展至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标杆行业、产教融合领先企业等多维度、全方位融合。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应以需求场景为出发点延伸合作空间,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落脚点优化合作模式,努力探索“共生参与、共享互动”的实施路径,最终形成高职院校自我激发空间与利益共生空间协同发展并促进资源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空间转化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背景下,林业类高职院校以林业专业(群)特色优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产业人才。通过产教融合,脱贫方式从治标转为治本,是革命老区赢得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探索新时期林业类职业院校与中小微农林企业协同育人,共建产业学院、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形式,开展生态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共生理论视角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为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从共生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其背景和理论基础,并深入分析了共生理论与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关键要素,提出了共生理论视角下的评价与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脱贫攻坚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发展致力于助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帮扶和实现技术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服务理念的重构、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方式的优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回应乡村发展的应有转变。面对时代的嬗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认真审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梳理分析技术与人文、单一与全域、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通过淬炼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技“创新力”、整合产教“匹配度”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部山区高职院校基础薄弱、企业资源不足、产业适应乏力三大瓶颈,通过东西部协作跨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实践,构建跨区域“一企一策”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毕节职院+广东多校+广东多企”的东西协作协同育人机制,借力东部产教力量提升服务产业适应性、助推“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产业互补等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一条西部山区高职院校借力东西协作服务产业、带动就业、巩固脱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丰富产教融合、均衡发展理论内涵,获得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