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江泽民同志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力资源保障和价值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保障和内在需要。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步和发展,更加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共融关系。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历程中,社会人能否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至关重要。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突出民生优先,倡导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关于社会建设的主体、客体、中心任务、保障基础和目标方向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民生,注重人的价值,努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新宏 《高教探索》2014,(2):163-16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类自身解放旨趣的理想目标,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的路径,并客观辩证地提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实现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观照。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揭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选择的实质:大学生在现有的社会历史实践中要实现解放的主旨和现实适应相统一,要遵循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肯定个体解放理想追求、兼顾社会公众道德认同的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未明确提出"和谐"的字样,但是和谐思想却渗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各个层面,社会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因此马克思对于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期,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着眼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内涵的分析,提出这一理论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对于实现人的自我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在人文关怀中孕育,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宽容思想的存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通过剖析历史上存在的几种不同的宽容观,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宽容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有阶级性的、有原则性的宽容。在当前,特别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宽容思想来重建宽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宽容理论的内容,以此来指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及其互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意蕴和理论创新内容及价值定位,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宏伟目标内在地包含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规定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开辟了广阔空间。切实地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异化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钥匙。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观察和分析人与社会的方法。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入手,概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含义,即个人的“类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个人的“社会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个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并初步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政治文明、市场经济、物质文明、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建设、建立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性、“人的全面发展”手段意义与目的意义的统一性、“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实现过程的辩证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工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是马克思用以考察和研究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和重要方法论,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和深刻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枢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讨社会分工是马克思敲开人类社会"历史之谜"大门的最有力的叩击。首先,社会分工是马克思深入考察人类社会结构和系统描述社会历史进程的"切入点",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基础和新的出发点;其次,社会分工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形成的特有"视角",并借此科学地预见了未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更高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最后,社会分工是马克思考察现实的人的发展历程的基本方法论"支点",并找到了一条消灭异化和私有制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消灭分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断发展的理论,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根源于客观现实的理论;同时,还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首先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全部优秀成果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伟大成果;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还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仍然获得了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体路径是: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文明的发展促进理论的嬗变。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对当代的发展观念仍然有不可或缺的影响;西方人本观念的积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奠基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唯物史观追求的目标;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的需求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探索促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有三个命题:第一,人能劳动;第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除了使我们对什么是人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外,还使我们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对劳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人的需要及中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个人成为更加自觉上进的人。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是贯穿始终的主题,而体现这一主题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博大精深。从考察人的方法论原则、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解放的历史过程以及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对自由尊重、对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尊重的社会,是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处于统领地位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回答了社会发展观的诸种基本问题,实现了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转变和超越。科学发展观不仅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理论成果,更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实现了社会“发展”性质、目的、终极目标、形态、阶段性目标、战略、内涵等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