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每次和做母亲的讨论他们的教养方式,总会听到有人抱怨:“我家那个孩子都不听我的话,实在非常困扰,害我每次都得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但是,仔细想想这句话,她说的“不厌其烦地提醒”,也许就是孩子不听话的症结所在。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心理上,父母所交待的事随时都还会听到,因为安心的缘故,就常常把他们的话当成耳边风。因此,大人要教孩子什么时,或是要交待他们做某事,  相似文献   

2.
“你再不听话,就去告诉你老师。”“你再不讲卫生就告诉你的老师。”“你再不做作业就打电话给老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讲这样的话。有些家长甚至对还未上学的孩子说:“现在不听话.等你上学了就有人管了,  相似文献   

3.
有些家长总是跟我说:“老师,我家的孩子在家里要是不听话时,我只要说:‘不听不听话,如果不听话,我就告诉你们的老师’。孩子听后总是乖乖的,看这招多灵。”其实,从教育儿童的角度来讲,做家长的别拿“老师”来吓唬孩子.偶尔用“老师”来吓唬孩子是可以的,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如果是性格内向胆小的幼儿,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恐怖感,不敢上幼儿园,怕老师,胆子更加变小,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育, 我为他们操碎了心,爱他们胜过爱自己,可是他们就是不领情,真让人伤心。”的确,这是做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不知在伤心之余,老师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爱我的学生吗?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不是多此一问吗?哪个老师不  相似文献   

5.
一次,一位家长跟我谈起她儿子对老师的不满:别的孩子与老师打招呼时,老师总是点头微笑,可她儿子招呼老师时,老师好像总是听不见。所以她儿子得出结论:老师不喜欢他。我相信这位老师是无意的,也许是顾不过来,也许是身体不适,也许……可孩子很在乎,老师无意中打破了一颗纯真童心的平衡。一次,我碰巧在大班厕所听到两个孩子的“悄悄话”。一个男孩高兴地对一个女孩说:“今天老师摸我两回头。”女孩更自豪:“这有什么了不起,今天老师还亲了我呢!老师就是喜欢我。”教师可能没把这当回事,但孩子很在乎。一次,一位家长声泪俱下地要求园长给孩子调…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虽然他只会说一声“爸”或一声“妈”,我们却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还好听。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了。开始我们只知教孩子说重叠的音,如“桌桌”、“椅椅”、“球球”,却没有及时教“桌子”、“椅子”、“皮球”等词,结果孩子老是“姨姨”、“果果”,而不会说“阿姨”、“苹果”。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逐步教孩子说多音词和短句,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有一次,偶然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地说:“追呀,追呀,大象累得满头大汗……”我朝他一看,原来孩子在看图书。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时常去兄弟学校听课,在这期间,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思索。那就是每每与学生谈话时,总会听到他们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说是这样。”很少有学生说“我觉得……”“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冼洁丽 《中学文科》2009,(2):131-132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你叫他往东他就偏偏往西.”“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曾听过一位家长伤心地说:“我的儿子学习很不用功,我痛骂了他一顿,他当时并没有过激的言行,谁知道他为此出走了一个星期,把我们家长急坏了,现在都不敢说他啦,我真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不听话的”学生,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这些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9.
要培养好下一代,教师必须时时严于律己,事事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一点对我们小学低年级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孩子入学非常爱听老师的话。家长常反映孩子在家会说:“你错了,我们老师是这样教的”,“老师叫我这样做的”,“不信,您去问老师”。甚至有的家长还开玩笑地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孩子对我们老师是多么信任啊!由于孩子对老师的高度信任,他们事事以老师为榜样。如一次,小朋友陈玲在校学习时呕吐了,当时我动员她回家休息。她却回答说:“我不回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您那次腿砸伤了不能走路,不能站着,却坐着给我们讲课。现在我好些了,我也要坚持上课。”又如我过去教过的学生,一天她深有感受地对我说:“您还记得一次体育课上,因您退着走,被一根木头绊跌倒了,当时您擦了腿上的血,咬咬牙,掸去身上的灰又继续上课的事儿吗?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哩。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这件  相似文献   

10.
周红 《班主任》2014,(9):20-20
“咳……咳……”讲台上,我不停地咳嗽。学生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显得十分不安。一个学生说:“老师,您还是坐着上课吧!”另一个孩子说:“我去给您拿杯水!”……每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便会泛起阵阵暖意——孩子们真好!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生活在上海的一群幸福的孩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亲耳听到在我们这个国家,竟还有这种情况发生,(此处应用句号)武定县万德中学的学生生活,使我们感受到了浪费的羞耻。他们每一学期的学费,大概只可抵我们一星期的生活费,我们每天的伙食费,就可以胜过他们一星期的伙食费,听到姚志刚老师在信上这么说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里孩子的遭遇,我一下子鄙视起自己来,同样也为我的奢侈感到不安。(这就是道德的升华!是这位同学的感情激荡的结晶!这些话,决不是这位同学会“写”文章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常常可以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明天就去幼儿园告诉你的老师。”孩子为什么会固执地不听父母的话呢?老师又怎么能使孩子轻易地服从呢?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来看,幼儿期特别是三到六岁的孩子正处于通常所说的第一反抗期。这年龄段的孩子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让成人意识到他们的存在,重视他们的能力,往往会出现反抗执拗、捣乱和顶嘴的现象。虽说这些现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对此不问不闻、放任自流,而是应该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愉快地度过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责任感缺失”的常见现象镜头扫过——清晨,校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家长络绎不绝。打开车门,给孩子背上书包、拿上水杯,还听到这样的叫嚷:“妈,我的作业本你帮我装进书包了吗?”课间,一纸片无辜地“躺”在教室的前面,被学生踢来踢去,老师用手指指地面,意思是说可以把它捡起来,却听到随即冒出的这样一句话:“老师,这不是我扔的!”活动课,广播里又在播放:“×班×同学在操场上捡到一件外套,请丢失的同学到广播站认领。”其实,只要去学校的“失物招领处”,你就会发现里面堆满了学生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却没人前去认领。放学后,掀开班级X同学的桌盖,会发现里面纸屑、书报一片狼藉……  相似文献   

14.
刘成 《成才之路》2009,(30):49-49
每次上课前,总有一些孩子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我们玩什么呀?”听到“玩”字,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我一个中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孩子玩的“孩子王”吗?  相似文献   

15.
作为老师,常有父母向我们诉苦,说孩子在家里,就是不听大人的话,早上穿衣服,得“软硬兼施”才能把孩子从床上拉起来,还得如公主或王子般伺候着,因为随时会有“雷雨”的降临。吃一顿饭,对大人来说简直是受罪,端着饭碗到处追着跑,还得左哄右骗:“宝宝,来一口。”“乖,再来一口。”在大人不厌其烦的“哀求”下,孩子才勉强吃上几小口。  相似文献   

16.
学生似乎永远也不会做初中语文练习册上那些“相当重要”的开放性试题,每次考试都一如既往地丢掉这部分的分数,甚至开天窗——“我不会!”而每一本练习册、每一套考题上都不厌其烦地出现同类试题,并且以“略”作为参考答案。我与很多语文老师谈到这个问题,他们也面露难色:不知道怎么讲评,认真的老师会每次整理一下学生的答案,挑出优秀的;无奈者只好谈一下答题的几种方向,并且补充说这是开放题,怎么答都可以。  相似文献   

17.
"每次放学去幼儿园接孩子,看到孩子趴在小桌上可怜兮兮地向门口张望,我的鼻子就会一酸……""唉,你还不知道,我们家那位因为孩子问题还跟我发脾气呢,说身为教师只会用爱温暖学生,对自己的孩子竟无爱可施……"这是我下班路上不经意听到的一段对话,让我思忖起年轻教师的生活状态,他们一方面是学校的骨干,另  相似文献   

18.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9.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20.
每天的言传身教,幼儿在老师身上所学的东西,其实是有所感有所忆的。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孩子在家很不听话。不肯自己吃饭,还不讲礼貌,他最听你们老师的话了,请老师帮我教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