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套利的方法众多,,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根据协整理论,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多个时闻段高频交易数据建立基于协整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跨期套利模型和交易策略,通过检验交易策略模拟运行,对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股指期货成功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对完善资本市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十分必要.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行5年来,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期货也投入了市场,从根本上来说,股指期货活跃了我国资本市场,给股票市场带来了风险对冲工具.然而,股指期货给市场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就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证,希望能尽量避免风险,完善发挥股指期货避险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股指期货对金融资产进行套期保值是防范市场系统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引入风险价值(VaR)作为套期保值组合的风险度量,给出交易费用下最优VaR套期保值比.并且通过建立双变量GARCH误差修正模型模拟股指期货和被套期保值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分布情况,估算时变的最优VaR套期保值比.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沪深300指数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计算出无交易费用和考虑交易费用下的最优VaR套期保值比,并将VaR套期保值比与MV套期保值比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股指期货运行特征及其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也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鉴于国内外学者就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包括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对A股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对于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运行特征方面的研究则较为薄弱,因而本文以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后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沪深300指数期货运行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较之于国外成熟的股指期货市场,其波动性更显著和剧烈,并且其中利空影响明显大于利好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了2016—2017年沪深300指数和其股指期货主力合约的日收盘价数据,建立了股指期货升贴水的非参数估计模型,通过研究得出股指期货的升贴水服从正态分布,并和股指收益率一样有着明显的"厚尾"现象。随着时间的推进,股指期货的上市的确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股指期货升贴水套利的理论年化收益率显著高于同期市场"无风险收益率"金融产品的收益。在市场突发情况引起的股指剧烈波动时,择机合理地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套利还是有利于降低资产波动风险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最优跨市场配置投资组合,分散市场风险,以沪深300指数、上证国债指数与上证企债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交互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交互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具有多重分形特征的交互相关关系,并且沪深300指数与上证国债指数之间交互相关性的多重分形性强度最大,而沪深30...  相似文献   

7.
国内民营主题ETF产品首现沪深两市联动!记者日前了解到,继去年成功发行鹏华上证民企50ETF及联接基金之后,鹏华深证民营ETF及联接基金也于近日获批,并有望在近期通过各大银行和券商渠道正式发行。业内人士指出,在跨市场ETF产品尚未正式推出之际,鹏华基金在沪深两市相继推出专注于发掘民营企业投资机会的ETF产品,实现了沪深两市民营主题ETF产品之间的跨市场联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股指期货合约是为了适应投资者规避市场波动风险需要而产生的.我国从2010年4月开始正式交易股指期货,无论是利用它进行市场投资,还是进行对冲和套期保值,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怎样科学对它的波动性进行预测.运用E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股指期货的日收益率存在着明显的杠杆效应,收益率对波动强度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沪深300指数的实证分析,探究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但其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股指期货的推出减弱了股票市场新信息的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沪深300历史11次调整成份股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调入指数股票在公告日和调整日附近均不存在价格效应,调出指数股票在调整日前后出现显著的异常收益,但随后出现收益反转,即指数调整效应是短期的。在调出股票存在短期价格效应的条件下,以2010年7月沪深300指数调整为事件,在调整日后9个交易日内,利用股指期货和调出股票等权组合进行事件套利,套利收益为2.91%。  相似文献   

11.
以沪深300现货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动态系统模型等方法研究了两者的关联性问题与相互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现货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存在着内生的关联性,并且期现货市场有着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指数基金的发行大年,各基金公司纷纷推出以各类指数为标的指数的基金。目前市场上被指数型基金用作标的指数的主要有中证500、沪深300、上证综指、上证180、中证100、上证50、上证红利、中小板100P、深100R等指数,由于筛选成份股以及编制规则上的不同使得各个指数各有千秋,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有所对应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进行研究,并探求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对最优套期保值模型选取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在动态套期保值模型中用基差来代替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会使得到的套期保值率偏大;基于VR时,OLS模型的套期保值效果最好,而基于UI时,ECM-GARCH模型的套期保值效果最好。在考虑风险偏好的情况下,当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小于28时, ECM-GARCH模型为最佳选择,但是基于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实际情况,最好的选择是修正的ECM-GARCH模型;而当风险厌恶系数大于28,EC-OLS的套期保值效果最好。沪深300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投资者可以上述结果为参考,选择恰当的套期保值模型来规避股票现货组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其走势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可能有哪些风险?如何调整投资交易思维?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指数期货对于我国的证券期货市场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股指期权的推出效果有利于投资者明确投资策略和规避风险.利用上证50ETF期权的相关数据并基于二叉树模型和Black-Sholes模型对上证50股指的市场功能、期权定价合理性、期权处理方式以及风险程度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股指期权的市场功能较好、期权定价模型选择合理、执行方式合理,股指期权的推出效果良好,有利于投资者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6.
基金动态     
国内首只投资上证380指数的基金产品——南方上证380ETF及联接基金8月22日起发行,南方上证380ETF以上证380指数为跟踪标的。上证380指数所汇集的一批沪市新兴蓝筹企业规模适度,市值多介于20亿至100亿元,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或者成熟阶段早期,具有核心竞争力,盈利增长迅速,整  相似文献   

17.
统计近期大、中、小盘主要规模股指表现,创业板指数涨幅最高。天相数据显示,8月1日以来截至25日,主要规模股指中,上证综指、深成指跌超3%,沪深300、中证200、中证500、上证180跌超2%,上证50跌超1.5%,唯独  相似文献   

18.
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协整计量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判断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的相互关联,使用协整模型的单整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我国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不仅存在共同的长期趋势,并且具有短期的共同波动模式,因此在上证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它们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不相互影响,不互为因果关系,两种指数都是投资者的重要参考分析指数。  相似文献   

19.
套期保值策略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最基本的交易策略,利用该策略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正确实施该策略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进行套期保值必要性分析,确定套期保值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期货合约,确定套期保值率和买卖合约的数量,然后适时入场建仓,并时时监控仓位,最后配合现货市场操作在期货市场对冲平仓离场。在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投资者和期货合约方面都存在着潜在的障碍,所以应该对投资者进行培养,加大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套期保值策略相关理论等。  相似文献   

20.
中期向上     
今年伊始,在一片跨年度行情的期盼中,A股市场震荡下跌,一季度上证指数累计下跌5.13%,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6.43%,跨年度行情成为泡影。而在市场悲观情绪不断聚集之时,指数却又开始呈现螺旋式上升走势。我们认为,在一季度经济增速超出预期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格局确立的大背景下,加之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的刺激性作用,A股市场走出新一轮中期上涨行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