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4日新华社播发的《李洪志做贼心虚了》,是一篇体现了通讯社评论特色的新闻作品。肯定这篇评论,并不是因为这篇评论写得多么精彩,而是因为这篇评论针对性强,有点像匕首和投枪,一针见血,击中了李洪志及其追随者的要害。 在新闻报道领域,评论历来受到各种媒体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编辑部的灵魂与旗帜,通讯社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华社接连不断地播发评论员文章。仅去年一年,就播发了各种评论性稿件150多篇,其中评论员文章21篇,特约评论员文章35篇。在“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报道中,还播发了题为《开创民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时期,新华社连续播发的一系列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和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重视。这些文章均刊登在各大报的显要版面,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显示了新华社评论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围绕重大问题 发出响亮的声音 今年以来,新华社先后约请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全党全国的重要工作,撰写了一批评论文章,在不到半年的时  相似文献   

3.
评论员个性的解放——新闻评论发展的个性化趋势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新闻采编》2003,(2):29-30
近 年来 ,新闻评论的发展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 ,评论的个人色彩越来越浓 ,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新闻评论个性化趋势的产生 ,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但如果借用文学传记研究法的理论进行分析 ,就可发现这种趋势代表了评论员个性的日益解放 ,表明了评论员的个性特点在新闻评论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展现。个性化是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之一改革开放之后 ,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新闻评论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许多方面得到了体现。其中 ,评论员文章取代社论成为主导性评论就是明证。改革之前 ,社论是主导性评论 ,在评论…  相似文献   

4.
"新华时评"是新华社国内部于2001年开始设立的专门播发评论类稿件的专栏,播发包括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和记者署名文章在内的各类评论稿件.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文本的选题、论点、论证过程等部分的分析,对"新华时评"专栏评论文章中的信息含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这块园地,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闷大于活跃,枯燥多于生动。虽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评论工作者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但是至今未能尽如人意。特别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的评论式样,可读性还比较差,应有的权威并未实现,没有很好地起到期望之中的对于舆论的集中反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社评、评论员文章等要论是新华社评论报道中的高端产品,直接代表着新华社在重大问题上的观点态度,历来备受社领导重视和社会舆论关注。因此,加强和改进评论,既是主流媒体适应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五月十三日,新华社播发了“衡水农行一百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审结”的消息,和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罕见的大案 深刻的教训”的评论员文章。第二天,首都各大报都刊载了这一重要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1993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也让评论员露露面》的小论文,讲了评论员署上作者姓名有这几方面的好处:一、可以互相竞争,提高写评论的积极性和文章的质量;二、不但不会降低评论员文章的“身份”,反而因评论员的知名度的提高而让人爱看,可以提高评论员文章的“身份”;三、可以给人以新鲜感,增强亲切感。近来,《工人日报》第三版“新闻评论”专栏.既让评论员署了名露了面,又使版面出了彩。  相似文献   

9.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10.
(四)述评:事丰理通,事理交融。述评也是一种传统形式的新闻评论,虽然署作者(一般是记者)姓名,但代表新闻媒介发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作用往往不逊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例如毛泽东同志写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1948.10.31)、《中央社窜改中共发言人声明用意何在》(1949.1.31)等,不仅代表新华社发言,而且反映了党中央的意见,向全国人民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政治阴谋活动。有人说,述评这种形式,始见于建国初期的“工作述评”,它实际上就是后来的评论员文章。(见范荣康《新闻评论学》)翻开我国的近代报刊,便会发现,在“五  相似文献   

11.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12.
一、九十年代新闻评论的现状 九十年代新闻评论的总体特征是:内容和形式的起点更高,社会功能扩展、评论员队伍壮大、评论在各个不同媒体的地位有较大的调整、评论的形式在继承上有较大的革新,评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大大增强,评论之多、之广、之热前所未有。 引导舆论、烛照社会、启迪读者 在引导舆论方面,新闻评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和现实作用。九十年代之初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深圳特区报的八篇评论、解放日报署名“皇甫平”的四篇评论,有如报春的新花、强劲的鸣笛,催开了神州大地万马奔腾、鲜花盛开的局面,以后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社会发展每一个关键时期,新闻评论都起到鸣锣开道、推波助澜的作用。黑龙江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发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曾被称为职务最高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员。他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提供过大量消息等新闻稿件。还亲自撰写了许多优秀评论。笔者最近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选集》中的新闻作品.认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撰写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4.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15.
何鸣鸿 《军事记者》2006,(12):21-22
配发式评论是指为新闻报道配发的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个人署名评论、短论、编者按、编后等,本文只谈其中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评论员文章我们用得较多但又比较难把握。配发式评论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依托报道。评论选题要源于新闻,应以所依附的新闻报道为主要依据,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提炼报道思想,并合乎逻辑地引申、生发出自己的中心论点,避免误读或误解新闻;二是“跳出来”超脱报道。评论立意要高于新闻,不能拘泥于新闻事实或报道思想,就事论事地表态、评价,而应该深化、升华或补充新闻主题。依托报道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做…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的命运,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评论员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论员是评论的母亲。一篇评论虽然还要受当时政治形势、社会环境、群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评论也很难说是哪一位评论员独立完成的作品,但是,评论员作为执笔者,即使仅仅起草了粗糙的评论初稿,他即是评论的第  相似文献   

17.
广播中的评论员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在广播实践中,新闻评论基本上有两种播出形式:播音员播诵或评论员播讲。由播音员自己播讲的“口头述评”是评论员评论的一种,这一形式现在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也说明了评论员评论的兴起和繁荣。 广播评论员评论的特征可以从外部特征和内部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事过多年报纸工作,由于职业的原因,爱看评论,也撰写过一些评论文章。离开报社到新闻管理部门后,仍保持看报先看评论的习惯。 今年,笔者断断续续用了近4个月时间,翻阅了1994年9月以来我区42种正式发行汉文报的评论文章,其印象可谓喜忧参半。 令人高兴的是,多数报纸比较重视评论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评论的数量增加,品种增多。有的报纸基本上做到了期期有评论,每版有评论。有些报纸除刊登社论、本报评论员、短  相似文献   

19.
近来,首都和地方的一些报纸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开始署出了评论员的名字。此举虽不足以称之为改革,但毕竟是新闻评论中的新事,值得一议,更应从中引出启示。在我国的新闻报刊上,新闻评论历来被视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特别是党报的新闻评论,往往被群众看作是党的声音,代表党的意图。应当看到新闻评论在新闻报刊工作中这种地位和群众对新闻评论的这种理解,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的一大特色。几十年来,我们的新闻报刊工作者正是以这样的观点来经营新闻评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许多报纸强化了对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追求,由此成就了报纸评论的辉煌。但应看到,并非所有的评论体裁都如日中天,大体上,贴近新闻的时评、短评、点评以及思想性深、穿透力强的大型政论文章势头更猛,而杂文和评论员文章则表现一般。其实,评论员文章是党报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代表本报编辑部发表观点,因而政策性高,原则性强,文风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