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今天这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除了课堂内的读书学习,课外他们仍在读书吗?他们都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他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家长,你是否明白,你给孩子买回的书他喜欢吗?老师,你是否想过,你给孩子们布置的大量“课外读物”,他们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2.
张明杰 《留学生》2014,(13):49-49
读书学习是一生的事,每个人都要终生学习。听完各位同志的发言,我首先一个感受就是,每个人确实都认真准备了,而且书也认认真真地看了,尽管看的地点不同,有在地铁看的,有在家看的,有在办公室看的,这也确实说明,我们把学习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这是特别重要的。一旦学习、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你自身需求的一部分,看书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  相似文献   

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丰富写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如何读书颇有学问。大凡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人 ,大多勤于读书并善于读书。面对浩瀚无涯的知识海洋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 ,汲取我们需要的知识呢 ?怎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益呢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古代学者倡导的“六义读书法”。一、读书要正义。所谓“正义”就是要弄清书中的理论概念。一般人读书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寻章摘句式 ,读得很细心 ,钻研每一段 ,以至每一句 ,这样读书态度令人敬佩 ,但其缺点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把所读书的主要观点、思想忽略了…  相似文献   

4.
王兴忠 《今日教育》2007,(7S):77-77
胡耀邦同志生前酷爱读书.据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中叙述,胡耀邦同志认为:“知识是领导的本钱”。他在读书方面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我们要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5.
谈到阅读的态度和方法 ,我就想 ,读书不妨学淘金 ,书生本是淘“金”人。是的 ,古人中勤于读书淘金的 ,多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锺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 ,也是十分庸俗的读书观。当然 ,懒于读书淘金的 ,则多认为“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来冬有雪 ,收拾书包好过年”。这又是一种颓废的、百无聊赖的读书观 ,这种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书生。这样两种极端的读书观 ,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自然都不可取。不过书中有“金” ,这倒是谁也不会否认的事实。因此 ,常常有人说 ,读书如淘金。…  相似文献   

6.
张景 《天津教育》2006,(11):20-2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在人类一切健康的消遣中,读书是最高尚的。“”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当我们的教师把一条条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格言送给学生的时候,自己是否感觉到离书籍的距离越来越远。据调查,有许多教师一年都不读一两本书;有许多教师的阅读习惯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的目光逐渐从书籍转移到网络;有许多教师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有许多教师不知道书该怎么读。教师读书问题已经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本期“的教育三人行”将围绕“教师读书”这个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7.
杂谈读书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两句名言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是他创作诗歌的经验之谈 ,也是他成为一位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其实无论什么样的人 ,读书都是基础 ,“博览群书见识广”。所以只有扎扎实实地多读些书 ,才能成为有用之人。尤其是学生时代 ,不能满足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而在培养读书兴趣。课外多读点书 ,对将来是大有好处的。凡是有抱负的人 ,总爱读书。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就嗜好读书。他少年时 ,母亲要他辍学经商 ,他毫无兴趣 ,他把商贾琐事 ,统统交给仆人去办 ,自己躲到小房间里去读书。一次 ,他躲在篱笆边入迷地阅读数学书 ,他的…  相似文献   

8.
书内是生活,书外也是生活,不论在书内还是书外,生活的主题永不变更。走进书内,了解一种生活;走出书外,进行一种生活。你读书时,对书里的生活感兴趣吗?关注书里人物的命运吗?你曾跟书里人物进行过心灵对话吗?敢于质疑约定俗成的规范吗?你能从书里获得些生活经验吗?如果是这样,你的读书已达到了一种境界,从书内读到了书外。在书外,你愿意与读书的朋友们交流交流吗?“书内书外”这个栏目就是为你提供的展示读书生活的舞台,良机莫错。  相似文献   

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身为教师,应努力营造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与书为伴”“与书交友”的生活方式,把“读书是一种需要”提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责任”和“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去享受阅读,享受教育,让读书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路遇李逵     
书内是生活,书外也是生活,不论在书内还是书外,生活的主题永不变更。走进书内,了解一种生活;走出书外,进行一种生活。你读书时,对书里的生活感兴趣吗?关注书里人物的命运吗?你曾跟书里人物进行过心灵对话吗?敢于质疑约定俗成的规范吗?你能从书里获得些生活经验吗?如果是这样,你的读书已达到了一种境界,从书内读到了书外。在书外,你愿意与读书的朋友们交流交流吗?“书内书外”这个栏目就是为你提供的展示读书生活的舞台,良机莫错。  相似文献   

11.
读书     
读书是什么?先以为是一种乐趣,又以为是一种荣光,再以为是一种信仰,现在我更相信读书是一种命运,命运注定你离不开书,你肯定逃不过那个“惑”字。于是,读书的行为便发生。读书是心灵的探险,思想的放牧,读书是心灵的对话,读书让灵魂向着陌生之路慢慢走向成熟。古人说:“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读书,可帮助我们设计人生。读书,可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书读得越多,我们离世界越近,我们的生活变得光明而有意义。每读一本书,我们就好像对生活开了一扇窗户,透进来的是新鲜空气。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读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惟书有真乐的韩驹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惟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对比。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借阅抄书的宋濂宋濂,明朝著名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也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经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批注读书的列宁列宁酷爱读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如何读书,郭沫若曾经说过,“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现阶段,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多读书会读书,无疑对我们的成长、对应考有百利而无一害。可是,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收益呢?  相似文献   

14.
读书恩仇录     
古人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那么,这不关风月的“情”和“恨”都关乎什么呢?答案自然很多,但或许你不会想到,有一种却是关乎“书”的。自古以来,就有爱书、嗜书而至于痴迷之人,我们称之为书痴、书虫。人为书狂,便难免会生出一些爱恨情仇来。本期“时文英华”便为大家辑录了这样一组关乎“书”的短文,文章虽短,却包罗万象: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读书的多少,借书的焦虑,藏书的乐趣,嗜书的趣闻……我们不妨称之为“读书恩仇录”。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论及古今,读来不但有趣,而且十分有益,它不仅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是什么样子,还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应当如何读书。  相似文献   

15.
[作文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应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的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觉察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我发现:读书之趣千千万(49分)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渐渐地迷恋上了读书,竟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我发现:书,只有书,才是我心灵的家园;书,只有书,才让我感到无穷的乐趣。我爱读书,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那样吸引着我,就像我一直喜爱的零食一样,诱惑着我,我对书从来都是…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从古至今人类都非常重视读书。如今,随着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读书的意识也日益淡薄。或许有鉴于此,人们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呼吁全世界人重视读书。2006年中考卷中有不少与读书相关的实践活动题,本文试列举部分略加评析。一、列举读书名言和介绍读书方法(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卷)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某班同学在“好…  相似文献   

17.
[习作要求]这是一份语文试卷上的一道作文试题:“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相信每个同学,除语文课本外,都或多或少看过一些课外书。因为个人爱好不同,读书方法各异,所以读书的感受也不大一样。请以“我与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金指点拨]话题作文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学生习作训练之中。很多同学遇到话题作文,往往感到难以下笔。其实,只要我们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掌握话题作文的诀窍,就一定能轻松应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一、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话题作文主…  相似文献   

18.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9.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体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因此,自古都是以“开卷有益”来劝告人们要多读书的。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有限的时间内,从对自己有益书籍中获取自己最需要的营养,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生活中,要得到书中“黄金屋”、“颜如玉”,要读书,并且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读好书。美好的书籍是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港口,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能增进知识,陶冶…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读书,有些格言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对话”。小朋友正处在读书求知的最佳时机,所以读书是大家首先要面对的课题。而读完一本书,最好是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有条件的还可以写成书评,对书作出自己的评论。本期“多味书屋”栏目刊出一组读后感。从这些习作中可以看到,小朋友读的书很广泛。有的是大家都读过的,如《水浒传》、《西游记》、《神笔马良》等等!有的则比较陌生,如《生命的亲吻》等。“奇文共欣赏”,无论是熟悉的书,还是陌生的书,写出读后感既是自己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