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们强调知识的学习要出自学生内心的感受 ,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到底如何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所教内容是必须要学习的呢?这就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 ,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本课中 ,教师开头不是复习形如(20 26 34 42 57)÷5之类的题 ,而是直接地引用报纸上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材料———平均气温、平均寿命、人均居住面积。这些材料 ,给人一种亲切和温馨 ,而且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在各个方面都有用 ,能引起他们对学习平均数的兴趣。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后 ,教师不是讲述单纯的平均数计算 ,而是…  相似文献   

2.
统计思想不啻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渗透着,若辅以其它应用题的教学,将有助于探求中间问题,分析数量关系,优化计算方法,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 一、统计思想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的渗透。 在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中,着力于建立平均数的概念,使学生懂得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更要狠抓问题中具体的平均数实际含义的理解。比如所谓“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指的是“这组同学的总身高”除以“这组总人数”所得的商;又如所谓“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指的是“这个敬老院老人的年龄总和”  相似文献   

3.
“简单平均问题”属于典型应用题。对于这类典型应用题在教学中,必须弄清它的来龙去脉,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及基本教学思想。本文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设计教案如下: 第一层次由于“简单平均数”应用题,是以“等分除法”为基础,而后又发展为“加权平均数”应用题。因此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初步弄清求简单平均数应用题与等分除法的关系,以明确它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4.
典型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和基本的解题规律,能根据具体要求正确解答有关的“平均数”应用题。“归一”应用题:理解和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规律,能正确、灵活地解答有关的“归一”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一)”例2编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这样编排促使我们教师必须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要有新的思考。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43页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规律,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准备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相信  相似文献   

7.
“加权平均数”应用题教学的误区邹小兰(乐安县实验小学)权平均数(即加权算术平均数)应用题是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难点,作为统计平均数应用题的一种,其题型、解题规律和实际意义是独特的,在日常教学中一般不会误解。然而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却也难免被曲解。如...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本课时内容是在以前学过的“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属于教学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大都在整数范围内),为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大都在引进小数后)奠定基础。从教改的趋势看,它倾向于把平均数应用题与统计初步知识结合起来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教材反思】原通用教材中 ,“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 ,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总数÷份数=平均数” ,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这部分内容被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 ,这一变化促使我们对“平均数”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众所周知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统计性、代表性的特征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大量随机…  相似文献   

10.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简析肃南县皇城羊场学校易其福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比的实际应用,是平均数应用题和为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统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通过知识迁移,明确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理清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与除法、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求平均数问题的教学 (一)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所谓求“平均数”就是把某一数量(即总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计算方法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其中总数量和份数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这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形成了“平均数应用题”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求平均数”的新授课,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掌握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用“总数÷总份数”的方法求平均数。在课的练习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再汇报交流并进行解答,以巩固课堂所学。教学片断如下: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请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编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学生秩序井然地进行活动,教师适时参与。小组交流后,选择部分学生汇报,并让学生列式解答)生1:妈妈买了很多巧克力,我第一天吃了5块,第二天吃了6块,第三天吃了4块,平均每天吃…  相似文献   

13.
1.中青年教师住房情况近些年来,全国高校中青年教师流失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住房条件差一直是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教师住房,是提高教师待遇,改善中青年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稳定中青年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只有6.59平方米,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3平方米,低0.71平方米;1994年底人均居住面积已达7.38平方米。但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利用实际生活问题创设情境某节课教学平均数应用题,当教学流程进入到引导学生从正面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时,教师发现有些同学对平均数概念有误解,  相似文献   

15.
按照新课标,“平均数”不再列入应用题教学的范畴,而列为统计知识的内容,从统计的角度进行教学。过去“平均数”教学,侧重于求“平均数”的方法,强调数量关系的分析,注重算法的多样、灵活和优化,而对“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及特点挖掘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不深刻。  相似文献   

16.
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纳起来说,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求平均数应用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类是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一、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就是已知几个不相等的数量及其相对应的总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如:育才小学五年一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植树,每个小组植树分别是84棵、76棵、82棵、78棵、80棵,求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 象这样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较为常见,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并且对刚刚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平均数是一种重要的统计量数。但在过去,求平均数一直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进行教学的。因此,从应用题由简单到复合的变化来看,通常认为它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从平均数的一般算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算理来看,通常认为平均数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材历来把平均数问题中的“算术平均数”称作简单的平均数,把“加权平均数”称作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以认识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学习解题方法为目的进行教学的,强调数量关系和问题结构的解题技能。教师偏重于解题技巧的指导,使学生从应用题的结构上获得解题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尽管教师对于较为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给予了详尽的指导和大量的练习,但仍有些学生会找错总数的组成数或总份数的组成数。虽然有些学生找对了总数的组成数或总份数的组成数,但也只是单纯地按照应用题的结构进行计算,根本…  相似文献   

19.
一、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关系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结合基础知识教学 ,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 ,教学中必须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直觉思维 ,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两者的关系应是 :逻辑思维为主 ,渗透直觉思维 ,鼓励思维简缩 ,分析验证跟上。如教学“较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在学生认识了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征 ,理解了“移多补少”的实质 ,掌握了“总数 /总份数=平均数”关系式后 ,让学生解答“…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断: 在一节“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公开课中,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表格的题目。编号123456,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去填,可以下位自由讨论、调查。并求出它们平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