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师:共产主义事业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如果课文只写第一节他们在事业上合作,读者不能体会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因此,除了概括地写,还要具体地写。我们先看生活上。生活上主要是谁帮助谁?生:主要是恩格斯帮助马克思。师:为什么恩格斯帮助马克思?生:因为马克思很穷。师:(板书:穷苦)那么,马克思生活为什么穷苦?生:因为他长期流亡在外。师:为什么长期流亡在外?生:因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师:为什么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生:因为他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师:讲得好。这一段话里的关系读懂了吗?因为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所以………  相似文献   

2.
师:《伟大的友谊》一课,主要写谁和谁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后讨论。生:课文介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生: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是因为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上的,从第一小节四个“共同”可以看出。(通过朗读,对生词质疑,介绍时代背景相机教学第一小节。)生: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还因为他们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师: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在…  相似文献   

3.
师:我们通过课外有关资料的阅读,课内读书感悟,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人格,被他们之间的友谊所感动,感谢他们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间最伟大的友谊赞歌。在感动之余,你们想说点什么吗?生:我觉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立友谊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生:学习了《伟大的友谊》,我不由地想起我和李青之间的友谊。上次她在成语竞赛中获一等奖,许多同学向她祝贺,我心里忌妒极了,还一连好几天不理她呢。而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他们相比,我是多少渺小啊。生:在未学《伟大的友谊》之前,我一…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好!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相信同学们上课的表现,一定会让老师更加高兴的,你们说是吗?为了感谢同学们的支持,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大家。(出示课件,播放音乐《老鼠爱大米》)师:怎么样,喜欢吗?生:喜欢。师: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后,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问题)生1: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2:我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多,要想知道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还要掌握它的研究方法。你们有信心吗?生:有。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  相似文献   

5.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生默读课文)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子。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生:我想多读几遍。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来学习。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自由组合自学)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生:我最喜欢第三小节…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请大家看看这些是什么物体?(电脑出示长方体砖块、正方体木块、国旗、篱笆、电脑显示器和楼梯的扶手等)它们表面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电脑抽出每种物体的某个面的形状,让学生逐一说出它们的形状后揭示课题)。师:看到这些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想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生2:我想知道这三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生3:我想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的特点?……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极有价值。相信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同学们就可以解决多数的问题。老师也想…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实践(《蜗牛》 ,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二课 ,这是我刚接触新的《科学》教材上的一堂教学研讨课。)(一)提出问题 :师 :课前布置大家去捉几只蜗牛来 ,都准备好了吗?生 :捉到了(齐答)师 :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蜗牛(板书 :蜗牛)师 :对蜗牛 ,你想研究些什么?也就是可以提出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生 :我想研究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生 :蜗牛是什么颜色的?生 :蜗牛的壳是干什么用的?蜗牛为什么要背着这个重重的壳?生 :蜗牛头上的两个角是干什么用的?生 :蜗牛有没有眼睛?生 :蜗牛有没有鼻子?生 :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它的嘴…  相似文献   

8.
师:这节课我想送给大家一件礼物. 生(兴奋地):什么呀? 师(从背后拿出一朵玫瑰花,置于胸前):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此花的感受,谁说得最好,这花就送给谁.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友谊》一课刚学完 ,邹野问道 :“老师 ,一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 ?”顿时 ,原来安静的教室热闹起来 ,有的说 :“你问这个干什么 ,毫无价值 !”有的说 :“太奇怪了 ,又不是上数学课 !”还有的打趣地说 :“你想做生意呀 !”此时 ,听到同学的议论 ,看到邹野热情期待的目光 ,我猜想他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说不定是我在教学中忽略的重要问题。我问 :“你提的这个问题想知道什么 ?”由于刚才同学们的指责 ,他吞吞吐吐地说 :“课文中说恩格斯连续不断地给马克思汇钱 ,到底汇去了多少 ?这对更好地理解课文有所帮助。”我点头表示赞同 ,并热情地鼓…  相似文献   

10.
一、搭建平台,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师:这节课老师要把你们变掉。你想变成什么呢?生:魔法师。师:嗯,魔术师遇到了魔法师,我甘拜下风,向你学习。生:一棵大树。师:为什么?生:树能吸收有毒有害的气体,给人们新鲜的空气。生:小草。因为只要春风一吹,我就可以随风起舞。  相似文献   

11.
本课第四节是过渡段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教学时 ,可抓住这一段 ,带动全篇教学。一、审题 ,找出过渡段。提问 :《伟大的友谊》主要写什么 ?你从课文中能找出一段话来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主要内容吗 ?然后通读全文 ,划出过渡段。二、分段 ,依靠过渡段。让学生根据过渡段所含的两个内容分成前后两个分句。讨论 :前一分句“在生活上 ,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课文哪几节作了这方面的叙述 ?“在共产主义事业上 ,他们互相关怀 ,互相帮助 ,亲密地合作” ,又在哪几小节作了这方面的叙述 ?首尾两小节在文中…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想看魔术吗?今天老师来耍两个魔术给大家看。(气氛活跃,翘首以待)[演示]魔棒点灯、烧不烂的手帕。师:为什么不用点燃,酒精灯就燃烧起来啦?为什么手帕会烧着?又为什么熊熊大火一会灭了而手帕没事呢?想不想了解其中的奥妙?生:想。(讨论声)师:我们今天来上《燃烧与灭火》,上完这节课,你们自然就会找到答案了。二、生活启示师:日常生活中你们都见过许多燃烧的现象,你们能说出多少见过的及做过实验的燃烧现象?(讨论交流,提问)师:这么多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一、感受   师:知道今天这节课学什么吗?   生:(齐)圆的认识.   师:没错.老师信封里就有一个圆,想看看吗?   生:(齐)想.……  相似文献   

14.
一、感受   师:知道今天这节课学什么吗?   生:(齐)圆的认识.   师:没错.老师信封里就有一个圆,想看看吗?   生:(齐)想.……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本节课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等背景材料 ,缩小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感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2 .通过本节课教学 ,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并努力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3.通过本节课教学 ,在了解每个自然段大意的基础上 ,依据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意。教学重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课文的思路。教学难点 :掌握分段的依据。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 ,解题激趣。1 .读题 ,并让学生说说他 (她 )所了解的友谊有哪些 ,伟大的友谊是什么样的。2 .指出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伟大友谊 ,并介绍有关马克…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友谊》第四节是一个过渡节。以它作为突破点有利于教学。 一、以这一节为突破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过渡节的作用,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马克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的?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 2.在共产主义事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 二、以这一节为突破点,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掌握课文结构。第一条线是“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  相似文献   

17.
师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师 :从课题看 ,你能知道些什么呢?生 :这是一篇游记 ,我从“记”字看出来的。生 :我知道双龙洞在金华 ,属于浙江省。师 :看了课题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为什么叫“双龙” ,那里真有龙吗?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多大。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哪些地方值得游览。师 :看来 ,同学们的兴致一点儿也不亚于作者叶圣陶爷爷。这节课 ,我们就陪叶老一起游洞 ,大家愿意吗?生(齐) :愿意。师 :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 ,看看作者从哪儿出发?经过哪儿 ,…  相似文献   

18.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了生字词 ,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弄清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懂得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 ,可以把话说得具体、形象。(这一教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了简要的总结 ,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再现 ,又交代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学有目标。)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称象的故事。师 :你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什么呢?生 :我想知道曹冲为什么要称大…  相似文献   

19.
<正>师:当看到我这个陌生人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会怎么上这堂课?师:有好奇、有期待、有思考、会提问是优秀学习者的标志。我曾经在这里上过课,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有人说相信)。师:2009年的9月,我就在这里上过一节阅读探究课。同学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你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求平均数”的课尾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平均数。生:我知道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师:快下课了,你们想和老师说些什么呢?生:老师,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生:希望以后老师还会为我们上课。师:老师也想再和你们一起上课,但快下课了,我们下课吧。(师一动不动,期待的眼神仿佛还在等着什么。多数学生在想,以往上课,老师说完下课就收拾东西走了,这位老师还想干什么)师:(深情地)下课,行吗?生:不下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位学生很聪明。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