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前半部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围绕着这一事件,曹雪芹在生动刻画出贾府众生相的同时,也借这一事件揭示了贾府面临的三大危机:危机一:贾府荣宠今不如昔  相似文献   

2.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第一个高潮。小厮们奉命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又“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这一顿板子噼噼啪啪打下去,不仅宝玉皮肉受苦“动弹不得”,而且惊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令贾府登场人物真容毕露个性凸现。正是:大板打出众生相,人人心态各不同。  相似文献   

3.
袭人是宝玉身边最有影响的大丫头。她温柔体贴,在饮食起居上一心一意地服侍宝玉,千方百计讨其欢心,成为宝玉不可缺少之人;她的城府甚深,并且能领会贾府统治希望宝玉承官袭爵的意图,自觉主动地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因此深得统治的欢心。  相似文献   

4.
<正>应贾宝玉的邀请,杜小默、石大虎和铅笔小超人来到贾府。此时正午烈日当空,满耳只听见此起彼伏的蝉鸣。杜小默听见不远处传来了轻轻的啜泣声,只见一个丫鬟在草丛里面蜷缩着,肩膀一颤一颤地哭泣。怕被人听见,丫鬟还捂住了嘴。杜小默赶快折返回去,把宝玉、石大虎、铅笔小超人叫过来。宝玉一看这个小小的身影,惊讶地说:“这不是平儿嘛!你怎么在这里哭了?”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t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玟两个字.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6.
一、贾宝玉的“不肖”与“无能”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被贵族家庭、封建阶级视为“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富贵子弟贾宝玉。 肖与不肖,能与无能,当然是相比较而言的。在贾府家长看来,贾政与王夫人所生二子贾珠、宝玉,贾珠为孝、为能;宝玉则为不肖、无能。为什么呢?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娶了妻、生了子”——进学意味着读书上进,有可能做官,使贾府光宗耀祖;生子便能为贾府续香火,使世代簪缨之族不断繁衍,这当然是标准的孝子了。而宝玉恰恰相反,好色,在女子堆里厮混,又不思科考,专门搜些杂学旁说的闲书来看,只有“歪才”。  相似文献   

7.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个高潮。贾政这一顿噼噼啪啪的板子打下去,不仅打得宝玉皮肉受苦,动弹不得,也打得整个贾府上下眼泪纷飞。而众人纷飞的眼泪,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宏伟的外观、精巧的布局、华贵的陈设,让读者目睹了贾府的尊贵奢华,而王熙凤、贾宝玉的盛装丽服,彩绣辉煌,五彩缤纷,使我们领略到了重量级人物出场时的绰约风姿。但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曹雪芹对林黛玉的衣着服饰始终不提一字,全文先后三次对林黛玉的肖像进行了描写,不管是在众人眼里.还是在王熙凤的眼里,抑或是在宝玉眼里,甚至整部《红  相似文献   

9.
水边女人     
我看见西子浣纱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袖拂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 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 “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 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语言大师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三回。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作者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置于一片哭的海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也有王熙凤和王夫人等人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哭,进而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个性。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全景式地展现了贾府,有建筑布局、有器物陈设,更有人物。贾府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全都在此亮相。而其中的宝黛相见尤其精彩。但是,就在这平和愉悦融洽的相见气氛中,宝玉摔玉的行为却使气氛陡然紧张惊险起来。作者安排这个情节有什么意蕴呢?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的贾府主子中,发生过两起父亲责打儿子事件。一是贾政拷打宝玉,二是贾赦杖责贾琏。这是两场不同缘起,不同方式,不同目的,不同结果的事件。其间蕴藏着贾府由盛转衰之必然性的深层原因与写作深意。  相似文献   

13.
《黛玉初进贾府 年龄究竟几何》、20014年第12期《中学语文》刊载的这篇文章,试图用“考据”方法解读《红楼梦》中这一谜团。作者断言,“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为六岁多”,“宝玉当时才七八岁”(黛玉年少一岁)。这种所谓的“考证”,乖违文学常识,不要也罢。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服饰描写非同一般,以往,我们总是把她的穿着打扮与她贪婪庸俗、冷酷狠毒的性格特点联系在一起。本文从黛玉的评价、贾府的生活环境、贾母等人的品味、宝玉的服饰描写等多个全新视角来发掘王熙凤对服饰的审美品味,以及她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情泼辣的性格特点,更进一步体会她在贾府独特的地位和当家奶奶高人一等的气势,从而推翻语文教学过程中单线式分析人物特点的惯性模式。  相似文献   

15.
《黛玉初进贾府年龄究竟几何》,2004年第12期《中学语文》刊载的这篇文章,试图用“考据”方法解读《红楼梦》中这一谜团。作者断言,“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为六岁多”,“宝玉当时才七八岁”(黛玉年少一岁)。这种所谓的“考证”,乖违文学常识,不要也罢。艺术世界中宝、黛的年龄,并不如现实世界中人物的年龄那样经得起审查,倘将宝、黛年龄渐增的过程与其活动逐一对号,这“推断”、“考证”出的年龄,就不免显出事实上的尴尬。循宝玉“七八岁”之说去印证小说情节,二者之难以契合显而易见。第五回,宝玉在年轻貌美的侄媳秦可卿房中午睡,即做了一场…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进贾府》的宝黛初见的场面中,曹雪芹很。表现了一番贾宝玉的才学:那就是宝玉为黛玉取字。宝玉问了黛玉的名,黛玉告诉了他,宝玉接着问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说,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随口诌到,“《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牢.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17.
《西江月》是正文反作吗?河北/安金婷《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引用了《西江月》二词,《教参》认为,《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是用了正文反作的写法。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一、从宝玉的形象看,《西江月》不是正文反作。...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黛玉出场安排巧妙,匠心独具。在黛玉正式登场时,作品并没有直接描写出其容貌,而是先展开了一系列的侧面描写。而在宝玉的出场上,作者设置了许多悬念,在层层铺染之中,使其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一、虚实相生,别开生面——画笔手法的运用曹雪芹写人深得绘画之妙法,常常通过他人之口说、耳听、眼看、心想,远伏近铺,层层皴染,塑造富有立体感的鲜明形象,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林黛玉进贾府后,宝、黛虽未谋面,但在实写黛玉的同时,“得间便入”,虚写宝玉。作者首先通过别人之口“说宝玉”,通过黛玉之耳听宝玉。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不要去招惹他。林黛玉又自然联想到母亲生前所说的“二舅母生的表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如此先入为主、欲扬先抑之法,给读者造成强烈悬念,难怪林黛玉疑…  相似文献   

20.
一、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出场时,转眼换了一身冠带,“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请联系宝玉的性格发展,理解这一段肖像描写,找出下面理解错误的句子。 A、宝玉生在锦衣玉食之家,地位显贵,倍受钟爱,长得美丽、满怀风情,这是一位多情公子的形象。 B、宝玉是一个“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国于家无望”的“坯料”。 C、纨绔子弟,浪荡不堪,专爱沾花惹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