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域。它最大的特点是强调要恢复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强调关于人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改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拓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有益于大学生自我人格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从另一个视角看待人类心理的心理研究科学,它重视培养人类的积极面的天然能力,关注人类在正常状态下能够健康幸福的因素。大学生教育中的目标正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本文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带来的对大学教育的思考和启发,并对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应用做出尝试,提出了可以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以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内容;以丰富和深化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为手段;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对应的开展就业心理教育也越显重要。积极心理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学科。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概括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提供新的创新模式,以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己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以及心理暗示、积极情绪等观点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积极道德人格的培养,以及积极教育环境的创设都起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甘启颖 《考试周刊》2014,(54):149-150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一股新兴的研究力量,它用一种更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改变传统的培育模式;挖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品质;全力优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组织系统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都兴芳  邰炜 《考试周刊》2013,(94):167-168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出现的病理学研究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理论出发,分析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桑乐萌 《知识文库》2023,(21):99-102
<正>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保证,而积极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幸福感、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新兴心理学分支,关注点从病态转向健康,强调人类精神健康的积极因素,如希望、乐观、幸福感等。将其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缓解情绪困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反思,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出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教育方法,以期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它提倡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善于发现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运用这些积极力量使人类生活得更幸福。以育人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吸取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情绪体验,重视培育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人格,同时善于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以此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基于积极视角对传统心理学展开的新兴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关注人类心理健康,以促进人类幸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对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展开研究。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在求学探索中产生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心理素质持续发展。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出现的病理学研究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文章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价值判断功利化、师资队伍薄弱、教育片面化倾向的基础上,提出在积极心理学启发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树立积极预防意识;注重积极的主观体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全学校的组织系统,构建积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岚  马会梅  刘毅 《文教资料》2008,(5):209-210
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关注人类心理品质的培养及潜能的发挥,引导人追求快乐与幸福,使"积极"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新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强化高校心理教育的积极价值取向,对确立高校积极心理教育目标,丰富心理教育内容,并拓宽心理教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的新兴研究思潮,主张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大学生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幸福,把提升人类的幸福感作为一项重要使命.幸福感的获得在于积极主动地从事那些有意义并且能使人快乐的事情,而且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依托,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和规律,从自我认知、心理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恋爱心理和学习辅导六个方面出发,提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的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从人自身心理积极因素出发,提升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对提升个人品德和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现状,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存在的以病理学研究为重点的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目标片面化、课程学科化、咨询医学化等消极倾向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心理学启发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即整合目标、丰富内容、开拓途径、优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国际心理学界掀起了一个新的浪潮——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和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