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格地说,成语词典的书证应该具备这样两点: 第一,溯源。即第一书证应是最早的例证,如“民惟邦本”标《尚书·五子之歌》。“好学深思”举《史记·五帝本纪》。当然这只能在见到材料的情况下为之。像“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十大经》出土(1973年)之前也只能引溯到《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第二,书证数量应有二条以上,而且应注意排列不同历史时代的书证,以显示成语产生、发展、凝固的过程。这同样受材料知见数量的制约。因此,即使从书证这一个方面说,编纂一部完善的成语词典实在不是轻易的事,它需要广泛的发现和深厚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在已出版汉语成语词典中,《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下称《辞典》)是收词最多的一种,一万八千条。但从词典编纂学的角度来看,收词数量宏富并不是最值得称道的,重要的是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辞典》凡例第五条说:“一般都用书证一至三例,辅助说明成语的含义、用法及其源流演变。”  相似文献   

2.
玉、瑜有别     
《陕西日报》1993年12月4日5版(周末版)《周末漫笔》专栏《王起明的精神》一文最末一段有“即便是败笔,也瑕不掩玉”这样一句话。 这里,“瑕不掩玉”应为“瑕不掩瑜”。 查《现代汉语词典》可知,“瑜”为玉的光采,指玉上最美的地方,比喻优点;“瑕”为玉上有毛病的地方,比喻缺点。因此,文中把“五”的意思理解为“瑜”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3.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4.
“丰贱”与“踊(勇、踴)贵”是传世古籍中的两个常见词。这两个词在《汉语大词典》中均存在书证稍滞后、释义欠准确、义项欠完备的问题。“勇贵”作为“踊贵”在早期汉译佛经中的常见形式,也未在《汉语大词典》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赵孟頫的知名,得之于他的书法艺术。元代以后,倘谈书法者,无不论及他,那名气,在唐宋之后,是颇大的。观赵氏的字,秀而雅,其内在学识,可知一二。历代文人,凡在一领域有所建树者,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恐怕都通一点。这是中国文化神秘的地方,凡精神界之现象,大多相通相近。赵孟頫也不例外。他其实很有才华,能诗能文,能琴能画。《元史·赵孟頫传》说他多才多艺,其成就“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他在音乐上造诣非凡,写有《琴原》、《乐原》,史称“得律吕不传之妙”。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他在书画上取得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读报中,经常发现“下里巴人”被作为“人”来使用,或者说当做“乡下人”来使用.实际上,“下里巴人”并不是“人”. “下里巴人”这个成语,源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之……客有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唐代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相似文献   

7.
论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王俭及其代表作《七志》在目录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其开创了用传录体编写叙录的先河。通过分析《七志》的类目设置及王俭所出生的琅琊王氏家族和其本人的经历,揭示《七志》产生的时代特征,即“以孝为先”、“以孝掩忠”,用抽象的“德”取代具体的“忠”是其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艳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曰:“色美曰艳。”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①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艳者其光也。美之尤者, 必有光气动人。”②按:《方言》卷二:“艳,美也……宋、卫、晋、郑之间曰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以“色美”释“艳”,不为无据,然与“美”字并列,终嫌意义重复。“艳”当指身材高大。《说文》:“(?),好而长也。从(?),(?),大也。盇声。《春秋传》曰:‘美而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有旧注,清代以来学者作训诂、校勘工作,剩义仍多。《韩非子·主道》:"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老子》:"善行者无辙迹。"《韩非子·主道》:"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往谓意志所向往之目的。"往指王道,《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韩非子·扬权》:"若天若地,故谓是帝之累解。"累解如悬解,《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故谓是帝之悬解。"  相似文献   

1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5):72-73
“舐犊之爱”的意思是老牛舔小牛表现出的感情.比喻父母对子女疼爱之情.语出《后汉书·杨彪传》:“后(杨彪)子(杨)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日:‘公何瘦之甚?’对日:‘愧无(金)日磾(mìdī,金日磾,西汉大臣)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例如《宋史·朱敦儒传》:“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叶圣陶《某城纪事》:“忙什么!’自然是呵斥,但声音里掩不过那种所谓‘舐犊之爱’的情调.”“舐犊之爱”也作“舐犊之情”.  相似文献   

11.
《北京晚报》在1980年9月14日二版,有篇题为《一片飞云掩洞门》的游记,副题是这样写的:“游江西宜昌善卷洞”,文后又注明是“江西航讯”。人们一看就知,这里错把“江苏”当“江西”,错把“宜兴”当“宜昌”。一个闻名中外的善卷洞,在短短一个标题中竟被说成既在江西又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灿烂,感人至深,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这种成就的取得,是与其艺术技巧密切不可分的,本文撮取其中三端加以说明,以见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技巧之一斑。 语自奇辟 唐代诗人杜牧有《扬州三首》,颇为人们击节称赏。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特别注意到此诗“极言扬州之淫侈,令人留恋,语自奇辟”的特色,所说颇具只眼。唐代的扬州是个幽美而繁华的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故文家多有歌咏扬州之绮旎风光与繁华者。杜牧此诗既写扬州之豪华,如“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囊水沈堆”、“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等句即以金玉珠宝、美女雄雕来描绘扬州城一派繁华豪奢景象,但又“极言扬州之淫侈”,所以于第一首中就有“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之句。《大业拾遗记》载:“帝色荒愈炽,乃建迷楼,  相似文献   

13.
新编《辞源》,内容丰富,方便读者,其功不小,然亦有未尽善处。今举三条,辨正如次。一、《辞源》“骨更”字条下云:“(一)食留咽中。见《说文》”。按:《说文》曰:“骾,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晋语》:卜籀曰:狭以衔骨。韦注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曰骨骨更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食骨留咽中,,这个“骨”字是少不得的。如果仅是“食”留咽中,则为因噎废食之“噎”矣,不成其为“骾”了。旧本《辞源》作“骨留咽中也”,省一“食”字,犹不失原义。今《新华字典》解作“骨头卡在嗓子里”,非  相似文献   

14.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颜色和香气不同寻常(国色:冠绝全国的美色;天香:天然的芳香).语本唐·李正封《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例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物产不常》:“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闻,至武后时,樵夫探山乃得之.国色天香,高掩群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新华社建社六十周年前夕视察新华社时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也是向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两点希望。笔者在本刊前几期连续登出的《“养兵千日”建“三库”》一文,谈过有关学习的问题,现在来说说深入的问题。东汉文学理论家王充在巨著《论衡·别通》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这段话告示人们,要擒到“蛟龙”,就要到深水中去。同样的道理,记者(通讯员)采访要抓住“活鱼”、“大鱼”和“蛟龙”’也必须深入下去,才能写出质量高又打得响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索隐》:《淮南子》云:“夫乱人者,若芎(?)之与槁本。”(中华书局本1982年11月第2版,3006页。下同)按:芎(?),辞书不载。此引《淮南子》文以释《子虚赋》“穹穷”一词,与“芎(?)”无涉,疑有误。检《淮南子·汜论训》,作“夫乱人者,芎(?)之与槁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芎(?)”似为“芎(?)”之误。芎(?),与“穹穷”为同义异形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产于四川者为佳,又名川芎。中华本所据底本清同治五年金陵书局本《史记》正作“芎(?)”,则中华本当属排印之误。  相似文献   

17.
创造生命     
怎样看待新闻写作,决定了写作的成败。有人把为报刊写文章当作小事一桩,甚至视同儿戏,取这种态度,不可能写出有分量的佳作。报刊文章,虽然不同于文学作品,因其强调时效而有“过时作废”之嫌,但是,撰写出既能轰动一时又可传播久远的力作来,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邓拓创作的专栏随笔《燕山夜话》、徐迟创作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岁月淘洗难掩字字珠玑,时代变迁依然精魂不灭,都是很好的例证。写文章者,倾其心血;读文章者,感其至诚。每一篇报刊佳作,都仿佛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位记者…  相似文献   

18.
看了《新闻战线》第6期的《也谈“稿外功”》一文,笔者颇有同感,但觉得把用“稿外功”的原因全推在通讯员身上,有失偏颇。某些通讯员热衷于用“稿外功”,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稿外”的气候环境对用功者也不无影响。如果编辑等工作人员不吃“稿外功”那一套,对用“功”者和不用“功”者的稿件同等对  相似文献   

19.
《宋史艺文志》(简称《宋志》)是我国第五部正史艺文志,也是最后一部反映一代藏书盛况和著述概貌的正史艺文志,由元脱脱等编修。《宋志序》云:“宋旧史,自太祖至宁宗,为书凡四。志艺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损,互有异同。今删其重复,合为一志。”但实际上,《宋志》编者并未做好“今删其重复”的工作。近人赵彤《宋国史艺文志辑本序》云:“元以异族入主中华,其史官学识浅陋,故《宋史》疏略,而《艺文志》尤纰谬,重复颠倒不可枚数。《四库》讥其为诸史志中最丛脞者。”我们在查检《宋志》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重复条目。现将《宋志》经部重复条目按原因分类简述如下,这对修订《宋志》或许不无益处(重复条目内容为四项:一为该书的类别,二为作者名、书名及卷数,三为该条目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宋史》中的页次,四为考证按语)。  相似文献   

20.
《礼记·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郑玄注:“严,尊敬也。尊师重道焉。”从那以后,“尊师重道”这句话,就广泛流行于神州大地。这也确实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方面,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 先师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輓词·序》中说:“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la者。”“六纪”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