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权不仅是一个法律原则 ,还是宪法的根本原则。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 ,是宪政的核心目标。民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是一个随着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权”入宪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应该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的最新发展,是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标,它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将宪法规定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规范行政行为和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相似文献   

3.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内在精神,也是宪法最重要的价值所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要成就,也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开启了制度化的进程,为我国的人权问题从政治问题向法律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宪法渠道。然而,目前我国宪法在人权保障制度方面的配套方案尚有欠缺,需要系统完善,从而构建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政党作为当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存在与运行深刻影响着一国的政治效能。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理应对政党加以规范。这不仅是宪政发展的要求,更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西方政党入宪历经几个世纪的漫漫长路,与之相比,中国的政党入宪却疾风劲雨似的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完成",独具特色。中西政党入宪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间隔上,更体现在宪法文本之中。考察中西宪法文本中有关"政党条款"的差异,可以理清制度建构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最大特点是围绕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权来进行制度设计。“人权”概念的首次入宪将推动我国民主宪政事业的重大发展;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成为人权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入宪则使人权更具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6.
人权是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法治是依法治国方略、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人权入宪、建设法治国家,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国家,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转变人权、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7.
浅谈人权入宪后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有了宪法依据,但仅仅有宪法保障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推进宪法司法化、构建完备的人权法律体系、设立人权监督和协调机构、加大人权宣传教育力度才能使人权得到切实、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权是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法治是依法治国方略、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人权入宪、建设法治国家,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国家,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转变人权、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9.
人权入宪表明了中国对人权问题的极端重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及基本权利的高度重视。同时揭开了现代法治国家执政理念转向的序幕,人权将成为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念。然而要真正实现国家政治理念的完全转向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的提出,是当代法律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回应,是人性尊严和人权保障之理念在当今环保时代的具体体现。从环境权确立的必要性上来看,环境权应该获得宪法化,只是入宪的途径存在差异。由于环境权的特性,现在还是应以非环境权的形式入宪,即除了在宪法中确立一个基本环境权之外,应该用尽现有宪法资源,将环境权的内涵纳进现有权利的体系即可。  相似文献   

11.
道德意义上的人权是宪法学研究的假设,它是宪法的最高价值,体现在所有的宪法规范之中。人权不是宪法学的范畴,而是道德伦理学的范畴。目前,我国宪法学研究对人权的理解,实际上是降低了人权在宪法学中的意义,混淆了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直接指涉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有其正当性。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护“私有财产权”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把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写入宪法只是实行法治的第一步,我国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应当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人宪法,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首次,更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突破和发展,它将为真正实现民主宪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保障必须以宪法为依托,因为人权保障不仅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宪法的逻辑源点和价值目标,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就在于适度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这是宪法权威的最好体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不仅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实要求,更是广大人民实现权利自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是作为我国宪法上的人权原则确立的。如何实现人权原则需要从规范的视角重新理解宪法。一方面,明晰人权原则的实现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明确国家权力之间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我国宪法而言,人权原则的实现,或许更重要的是人大制度的完善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公民权是人权在宪法中的体现。行政权源于公民权,保障公民权是行政权设置的终极目的。现阶段我国行政法必须明确保障公民权,以实现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人类社会最高和最具有普遍性的权利,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人之为人所具有的权利。人权分为应有的人权、法定的人权和实有的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人权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宪法是人权保障书,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人类的宪政史和人权的理论密切关联。人权与近代民主政治及立宪主义相因而生、相辅相成,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而有所推移与增益。三代人权的发展,历经消极人权到积极人权,个体人权到集体人权的重要阶段,内容日益丰富,保护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修宪,将“保障人权”概念写入宪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就人权保障与舆论监督的关系而言,舆论监督既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又是人权获得保障的方式。舆论监督需要人权作基础,人权保障需要舆论作监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舆论监督是人权运用的形式,人权保障是舆论监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