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十二种现象(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泛化体验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语文教师使用极多的两个词语。然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很多老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践操作上极易走向形式化与简单化。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我们认为语文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呢?笔者的做法是: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  相似文献   

3.
现象点击近几年,进入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整体感悟和独特体验,大江南北的语文课堂便出现了满堂课流行的“你最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感想?”“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词语教学、句式训练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突然不见了踪影。就算有,也只是在课堂伊始,象征性地体现一下。似  相似文献   

4.
落实新课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实践以读书促感悟,让学生在轻读、朗读、默读、品读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内涵;注重学生情感、生活、语言的积累并应用于平时的口述、习作中,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赏读、品味,领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交流读书方法,表达读书的真实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点",启发学生读进去,品味词句,仔细体会;引领学生读出来,交流整合感悟本质。在"问"与"学"的碰撞中,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教学相长,教师收获了学生的精彩,收获了自己成长的乐趣。学生收获了自信、思维、语感、体验,情感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28):159-160
如何改变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被忽视的现状呢?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哪些策略呢?笔者认为应该把略读课文教学放在应有的高度重视,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会理解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姚彤 《甘肃教育》2014,(24):48-48
正初中阶段是读书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大好阅读机会,将会终身遗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正确把握语文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独特体验来自于学生个体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个性化的感悟。学生读懂了课文,悟出了道理,对于完成教学目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长期从事语文一线教学,自始至终都重视初中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实际做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我们经常讨论:应该如何指导朗读?我们经常反思:怎样指导朗读才是有效的?有了思考,便开始了学习与实践摸索的过程.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有效的朗读教学应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积极创设情感课堂:应注意抓住文本的精彩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精妙,体会文本洋溢的情感,想象文本描绘的意境,获得独特的体验,陶冶美好的情操.下面以《月光曲》一课为例,谈谈应如何有效指导朗读,还给学生一个情感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有效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获得发展。反观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预习程度的差异,使教师课堂上的教学等同于学生的预习。以朗读课文为例,课堂上教师花上很长时间教读生字的字音、读熟词语,再检查学生读通课文,半节课的时间已经用掉了,那些会读书的孩子,早已经失去耐心,他们坐在课堂上百无聊赖,教师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组织课堂教学,可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怎样指导学生读书呢?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我初步探索出了这样一个课堂教学结构——三步读书法。即课堂上通过师生三次读、议、练、步步深入、把教师应讲的内容融于读、议、练之中,从而达到大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步读书法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了解性读书。这一步读书,主要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自读之前,教师可先作扼要的提示(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指出文章学习的重点,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难度较大的课文,可以给学生作一些有关结构线索的提示。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现在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在当下的课堂上,处处是琅琅书声,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教师也成为引领学生读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然而,在有些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读的误区。读,要去伪存真。一、贪多求全案例再现:四年级《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初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汤国荣 《江苏教育》2005,(1B):46-46
时下的语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一种时尚。语课上,学生往往还没读几遍书,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你的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有时还一阵穷追猛问:“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体会或感受?”笔并非否定“说体会”的重要性,也无意于排斥新课改,只是觉得语课上“说体会”不必强人所难,应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要指导学生“对话”,自己必须先认真与文本“对话”。那么,我们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教师应该如何与文本对话呢?一、品读感悟语境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是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学生…  相似文献   

14.
让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教师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学生便齐声朗读。可朗读的要求究竟是什么?是让学生感悟课文,还是训练朗读能力?抑或是品味精彩句段,理解语境?这类既无积极性又无主动性的假生活化的教学充斥我们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薛瑞雪 《现代语文》2013,(10):131-132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大量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琐细分散的讲解分析上,导致学生读书的时候,声音不大,吐字不清,断句不当,读无表情,更不要说有抑扬顿挫之美了;因为课文没有读好,学生不能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对课文理解不深,更不要说去欣赏语言的优美和感悟文章的意蕴了。  相似文献   

16.
课改的号角响起,“体会”一词便逐渐风靡课堂,有些教师对“体会”不得要领,热衷于提问:“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读读这段话(课文)你有什么体会?”诸如此类。学生呢,天南地北,答案五花八门。课堂上看似热闹,但效果却不容乐观。那么,应该让学生体会些什么呢?怎样体会?如何才能使学生从体会中真正有所得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我苦苦思索,并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里只想就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去指导学生的问题,说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诵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十分重要。如何把诵读这一环节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要加大诵读的训练量。语文课应是先读后讲,多读少讲,多背精讲,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为辅。一些自读课文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感悟,对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的语文课堂,"多学少教"的现象广泛存在:学生读书,交流,探究,展示,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而教师,偏安一角,鲜有作为。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擅长带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理解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因此,在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中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让学生通过一些表面的活动走马观花地了解课文,而必须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挖掘。用什么来引导?关键在于巧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让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语文课标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还没有读准字音,句子还没读通顺,教师就匆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着急用大屏幕展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低。因为学生对语文整体还没有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  相似文献   

20.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读书”这个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习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在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在“导读”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有些课文篇幅较长,而一些教师在让学生初读时只给一两分钟的时间,在学生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发话了:同学们,读完了吗?其实,就是班里的一些尖子生也还未读完,但在教师发话后,课堂上很自然地静了下来。因为学生习惯了,他们知道:这是老师向我们发出信号,让我们停下来。这样一来“,初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