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所有者,降低代理成本,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理层收购是为了解决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使委托者和受托者合二为一,形成一致的经济利益目标函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管理者收购是作为企业并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具有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经理层等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深化企业产权改制这一经济背景下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得到初步应用,并呈现西风东渐之势.本文通过对管理者收购相关内容的学习和MBO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收购是作为企业并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具有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经理层等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深化企业产权改制这一经济背景下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得到初步应用,并呈现西风东渐之势。本文通过对管理者收购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脚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杜海鸥  宋力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248-250
融资是管理层收购的核心问题和难点所在。以实证的手法分析适合实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得出应扩大长期资产负债率、减小流动资产负债率的结论,为开展管理层收购以及规范管理层收购的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融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融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已实施的MBO案例.就管理层收购融资的特征、存在问题进行了逐一阐述,进而对规范此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MBO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在目前我国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中,核心管理层作为控制性股东,利用金字塔型的控股结构,使其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分离,为侵害少数股东利益和形成管理层盘踞效应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在核心管理层及其他成员之外,缺乏一个以专业收购公司为核心的收购联合体参与收购主体公司的融资过程,从而无法实现对管理层的有效约束与监督。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其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意义。但是在一些企业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了实务界的非议和争论。以TCL集团的管理层收购为例,在分析论证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基础上,指出了管理层收购特殊的激励作用和TCL的成功之处,为更好地实施管理层收购,实现激励双方的“双赢“提出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651家上市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母公司绩效优于子公司。母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企业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子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收益率正相关。另外研究发现,无论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管理层持股的人数比例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651家上市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母公司绩效优于子公司.母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企业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子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收益率正相关.另外研究发现,无论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管理层持股的人数比例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吴春红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118-119,126
管理层收购(MBO)进入中国的主流市场是中国企业家迎来的时代机遇。从管理层收购的历史背景、理论知识及其相对于其他产权激励模式的优越性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又说明了MBO对企业家的激励机理,论证了MBO作为一种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励企业家的一味良药,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