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琴  张郁 《地理教育》2010,(12):52-54
一、地理概念教学中运用认知冲突的重要意义 1.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法 运用认知冲突进行教学的方法,来源于苏格拉底的雅典街头教学法。“认知冲突即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当个体遇到认知冲突时,会产生一种可称为认知冲突感的感受,这种感受会让个体困惑、紧张、不适,  相似文献   

2.
教师自我意识.广义上讲就是指教师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审视和对自我发展愿景的规划。从狭义上说.它是指教师以教育的视角来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以自我作为认知、解构和反思的对象,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意识更新和个体构建的主要途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融认知发展、督导监控、生命体验和自我超越为一体的意识形态。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教师的自我意识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存在意识和发展意识。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对教师个体成长和教育教学变革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数学认知话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主体对事物的一种感知和能动,它需要主体的主动参与,没有主体的认知参与,就不能产生数学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认知诊断主要将认知心理学与现代教育测量方法相结合,通过获得受试个体在测试中的作答反应来推测其不可观察的知识状态,以测量该个体特定的知识结构和加工技能。本文将研究利用建立 Q矩阵对特殊人群的学力结构进行认知诊断的方法,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焦美芳 《新疆教育》2013,(5):153-153
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论元认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欧美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中,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  相似文献   

7.
沉思目前已经被当做引发抑郁状态的重要认知因素,与个体的情绪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个体在进行事后社会信息加工处理时,采用沉思的认知方式往往会导致对主观消极感受的反复思考,使得抑郁状态变得更持久,沉思和抑郁的不良循环,最终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由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不断拓展,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冲突在心理上形成的意识状态(矛盾、疑难),就是认知过程中的“问题”。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问题是由于认识主体所期望的认识目标与特定的认识对象之间存在着差距而使该主体感到困惑、不解、焦虑并力图说明的东西。所以,问题是人类的认知活动拓展到新领域的桥梁,人们只有走过这样的桥梁,才能迎来新的天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凭着已有的常识、习惯和经验,去应对不断变化的生命,遇到种种“问题”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采用个体/亚个体意识分层的视角,对意会知识的优先性、认知结构和学习过程做了一种新的诠释,旨在说明在意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亚个体层次的参与,并进一步对意会知识的涉身特点做出探索。意会知识的认知优先性和因果优先性的根源在于亚个体;意会知识结构的运作原理是主体在个体层次上产生焦点意识,进而在亚个体层次上整合辅助意识以完成身体动作。意会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在亚个体层面上事实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个体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难解的问题,这主要缘于个体道德认知发生过程中的个体道德认知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被割裂,或者个体认知结构发展与真实世界的关联被置于静态发展状态。背景关联世界是认知结构与真实世界联系的中介,它处于动态发展状态,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道德问题的解决和道德质疑的回答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所谓问题,是指理性在特定认知目标之下关于某个对象的知识的尚未完成状态,或经验知识的待验证状态的理性表象,或理性认识对于间接经验知识的待理解状态。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叫做问题逻辑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理性将问题逻辑作为核心思维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既定的认识目标。因此,问题意识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目标意识,二是问题方法,三是价值判断,在目标认同的前提下,赋予问题逻辑的思维方法以及各种具体问题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小学生在文化认知、语言基础、个体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短板,自然会形成许多"空白"。教师需要有补白意识,通过针对性讲解、展示、分析,帮助学生顺利衔接思维,与古诗词表达形成更多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其基本功能: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如何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应是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私有是社会个体直接与特定客体发生权利关系,共有是社会个体共同直接而平均地与特定客体发生权利关系,公有则是社会个体联合起来通过某个中介间接与特定个体发生权利关系。所有制是对社会个体与特定客体关系状态的规范,从目标上看,私有制、共有制和公有制都有追求社会成员富有之意,作为一种生产力的发展手段,三者都有可能导致社会成员都"有",也有可能导致社会成员都"无"。我国目前应该以共同富裕为根本标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将公有制和私有制之中"共富"内涵结合起来,避免不顾生产力约束过度公有化的弊端和剥削社会私有制本身的缺陷,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欧美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中,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剌激  相似文献   

17.
张兵 《广西教育》2015,(5):20-21
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称之为"认知冲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心理失衡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这种不和谐的障碍性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驱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如何发挥"认知冲突"的驱动作用,开展"认知冲突"驱动下的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9.
谈话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常用方法。当学生在犯规或发生纠纷时,教师用谈话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以求达到纠正过失或解决纠纷的目的.从大量道德谈话实践发现,同一种谈话策略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往往会收到不同的,甚至绝然相反的效果。为此我作了学生认知方式与相应的谈话策略研究。近年来,有关认知方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和各种文献资料中常有所见。认知方式如同气质、人格、能力、特长等,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另外认知方式又如同态度,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向、发动和维持的功能。可见,认知方式实际上是人在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参与意识,其含义是个体积极参与各种事物的心理状态。能促使个体,包括缺乏思考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事物,这是参与意识的长处。为了使受教育者总是在以主人的身份清醒的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中健康地成长,教育这就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