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原子轨道概念在化学中应用极广,但在许多教材中对原子轨道的能量和体系总能量之间的关系的介绍却不够清楚,因而导致在很多有关问题上产生一些误解,诸如:如何理解电子构造原理中的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排布是否必定按轨道能高低次序填充?如何理解核外电子排布次序与电子电离次序的差异?第四周期诸元素原子中4s与3d轨道能是否存在交错?如果存在能级交错,其内在原因又是什么?本文试图根据量子理论,从电子之间的互斥作用和近年来得到的能谱数据,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原子轨道能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讨论了原子轨道能级公式,运用屏蔽效应、穿透效应阐述了原子轨道能级顺序和惰性电子对效应问题,说明了原子轨道能级序并非对任何原子都是一样的。在中学化学乃至基础无机化学教学中,原子结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原子结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核外电子排布,这涉及到原子轨道的能量进而原子整体的能量问题。而清楚原子轨道能量及其变化情况,掌握电子填充和电离次序的差异和本质,对于正确处理教材,恰当阐述问题,把握教学深度都是有益的。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粗浅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学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就必须掌握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近似能级,也就是要掌握电子排入各轨道的次序。第1、2电子层,各原子轨道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多电子原子时,由于能级交错现象,对有些元素的原子,在填充或失去电子的顺序上,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总的来说,原子失去电子成为离子时,总是先失去较高能级上的电子,而在填充电子时,又总是先将电子填充在能级较低的原子轨道上,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对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元素的原子,在填充电子时,是最后填充在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上,但失去电子时,却不是先失去最后填充的电子呢?也就是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大学基础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中,一定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第一、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最外能级组为什么电子先填充4s轨道后填充3d轨道?但该原子电离时又为什么先失去4s电子后失去3d电子?第二、过渡元素最外能级组的电子是按原子体系总能量最低排布呢还是按规道能由低而高排布呢?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对主要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全日制部编高一化学课本第三章《物质结构》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难点之一,尽管课本上有“多电子原子近似能级图”“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图”,但学生还常常感到记不住,不易掌握。为此,笔者总结出一个表示原子轨道能量高低的数学表示式是:E_(n8)相似文献   

7.
[问题一]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A)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B)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D)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问题二]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_1,后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副族元素电子排布顺序与原子构造原理矛盾的症结目前,在大多数无机化学教材中,讨论元素周期系基态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都是根据原子构造原理将原子核外电子按轨道能级高低次序依次填入原子轨道。对于主族元素,它们的电子组态是与这一原理相符合的。但过渡元素的电子组态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现代光谱实验及理论计算都证实了从21号元素Sc开始,ns轨道能级都高于(n-1)d轨道能级。用Hartree-FockSCF法对第四周期K、Ca、Sc、Ti、V、Ni、Cu等元素原子有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原子轨道的能级次序、核外电子的填充原则和排布规律以及正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对于原子构造原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机化学、结构化学教科书和文献个使用的电子填充的“能级高低顺序”概念及其表达式,易造成概念上的混乱.本文提出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稳定性可作为电子填充的判据.给出“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概念及这一倾序的导出表,以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周期性规则,用以快速推断轨道填充顺序、元素基组态和简明解释元素周期律;还提出在中心势场模型基础上推引全部元素基组态的方法.本文所给出的表2及规则,能为从量子化学理论上推引解释元素基组态和解释元素周期律提供一个合理的清晰简便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现行教材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节,仍沿用着L.鲍林(L.Pavling)的近似能级图,并停留在按周期表进行的电子填充顺序就是轨道能级顺序的陈旧观念上.高中学生进入大学,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会发现他们在中学学过的这一内容竟有科学性的错误.因此,笔者下面对L.Pavling能级图的不妥之处、多电子原子填充顺序以及对有关教材改革谈一下自己的意见,与众商讨.  相似文献   

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外围电子的数目及其所处的状态有关,亦即与外围电子结构有关。元素的外围电子结构不一定是最外层的结构。主族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就是最外层电子结构,而副族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结构包括最外层和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原子轨道,其中d区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结构包括最外层和次外层占有电子的d轨道,f区元素外围电子结构还包括倒数第三层占有电子的f轨道。如氯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3s23p5,铁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3d64s2,铀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5f6d17s2。1周期系中各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供电子的顺序。若原子的外围…  相似文献   

13.
各种原子中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在不违背泡利原理的前提下,按照电子壳层由低能级到高的能级逐一向外填充,即当最低的能级被填满以后,才开始占据次低能级…….这样得到的状态是稳定的,称为基态.各种原子基态时外层电子结构如表1—1所列.由表1—1可以看出,除惰性气体元素外,最外层一般是不填满的,处在未填满的外壳层上的电子叫做价电,除H原子和IA族元素外,大部分原子外壳层一般有几个价电子,这些电子便构成一电子组态,对于某一电子组态,由于电子之间的电相互作用和磁相互作用可构成多种原子态,这多种原子态中哪一个的能量最低,其基态光谱项如何确定?解答这个问题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统编高一化学教材中讨论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即电子填入原子轨道的先后次序是在不违背保里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按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1s、2s、2p、3s、3p、4s、3d、4p、5s、4d…依次填入的。这里,能量为什么有这样的次序?3d能量为什么会高于4s?如果3d能量高于4s,那么又为什么当铁原子变成正离子时,先失去的是4s电子?本文想就电子云钻穿效应来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时常遇到3d>4s的问题,例如K元素,当电子进入轨道时,由于能级交错使得4s轨道的能量低于3d轨道的能量。所以电子不是进入3d轨道而是进入4s轨道,故k的电子排布式为K1s~22s~22p~63s~23p~64s~1,既然3d轨道的能量高于4s轨道的能量,但为什么从21号以后的各元素在失去电子时不先失去高能量的3d电子反而失去能量比3d低的4s电子呢?即失去电子的顺序为什么不是电子填充  相似文献   

16.
第四周期元素为什么先填充4s电子,而形成离子时却又先失去4s电子? 这个问题,五十年代末,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教授总结了中性原子以及形成离子时的电子能级经验公式: E=n 0.71 ……(1) E=n 0.41 ……(2) 式(1)为中性原子的轨道能级经验式,式(2)为形成离子的轨道能级经验式。按照以上二式,在中性原子中,E_4s=4 0.7×0=4.0 E_3d=3 0.7×2=4.4 因而E_4s>E_3d,所以第四周期元素先填充4s轨道,再填充3d轨道。可是第四周期元素形成离子时,却先失去4s电子而不是3d电子,例如 Cu-c=Cu~ ,它的电子构型是[Ar]3d~(10) 而不是[Ar]3d~94S~1,按照式(2)计算: E4s=4 0.4×0=4 E3d=3 0.4×2=3.8 E4s>E3d,因而中性原子在形成离子时,先失去4s电子再失去3d电子。可是上述经验式未经理论证明,也没有作充分的定性解释,因而也难以令人相服。  相似文献   

17.
很多化学教材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填充顺序叙述为:原子核外的电子按能量高低顺序依次填人轨道:1s,2s,2p,3s,3p,4s,3d..…(即构造原理)。从第三层起,出现能级交错现象,“3d”轨道的能量高于“4s”轨道的能量,电子是在排完“3p”后排“4s”,再排“3d”……。  相似文献   

18.
(一) 从增加两个核之间的距离R至无穷大来观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变化的极限情况的观点叫做“分离原子”观点。根据分离原子观点,当R逐渐增加时,电子云重迭逐渐减小,分子轨道最终变成能量相等的两个原子轨道。因此,人们又将它倒推,近似地认为该分子轨道就是由这两个原子轨道逐步接近而重迭形成的。于是,人们就将分子轨道根据其来源(即原子轨道)进行标记,这样的标记符合就叫做“分离原子符号”。  相似文献   

19.
仅考虑原子轨道能级的高低,即是只考虑“屏蔽效应”、“钻穿效应”及Hund规则,也就是只考虑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相对论效应,不能园满地说明d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只有再计入电子“自旋”这个相对论效应对原子轨道能级的影响,即是再考虑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相对论量子效应,才能得到与光谱实验相一致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这样,也就能从理论上对d区10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不规则”的排布情况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用HMO法讨论环丁二烯、苯等分子结构时,常出现简并能级。本文将以环丁二烯为例讨论属于简并能级的分子轨道的求法及其某些性质。一、问题所在环丁二烯π电子的分子轨道ψ可写成4个 C 原子2 p_z 原子轨道φ的线性组合ψ=C_1φ_1十C_2φ_2十C_3φ_3 C_4φ_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