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是道德的真正来源。然而由于我国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忽视幼儿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情感教育,导致幼儿道德情感存在严重缺失,而且其研究也比较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本文结合道德发展相关理论,对幼儿道德情感培育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及其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说明了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背景与水平,并对其发展脉络展开了分析。同时,在明确幼儿道德情感培育前提条件的基础上,从爱、自由、幼儿全面发展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幼儿道德情感培育中的三种路径,旨在推动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的升级,促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曹树 《早期教育》2005,(12):10-10
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德育规律.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适时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成人的道德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下,在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随着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爱集体的情感。日常生活为我们培养幼儿的爱集体情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的。一、循循善诱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对集体的态度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具有较大可塑性,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感认知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情感认知决定孩子将来能否真正成为具有优秀品格的人,并且是幼儿日后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幼儿道德情感认知的发展首先从道德认识开始,而后升华为道德情感,影响或指导幼儿日后的种种行为,进而指导我们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认知。通过对于幼儿道德情感认知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我们可  相似文献   

6.
幼儿游戏教学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社会性等特点,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幼儿的道德启蒙教育也离不开游戏,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求真、求善、求美的品质。可以从发展幼儿道德认知、唤醒幼儿道德情感、磨炼幼儿道德意志、指导幼儿道德行为等方面,发挥游戏教学在幼儿道德启蒙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育哲学认为,幼儿德育的逻辑起点与归宿都是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而道德是生活的,生活是游戏的原型,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游戏是自带德育资源的天然德育途径,游戏的过程便是幼儿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教育者应尊重幼儿好游戏的天性,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练习道德行为。道德认知的习得需要游戏规则的约束及游戏过程中与教育者的对话和交流;道德情感的发展要通过游戏来丰富、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道德情感,并通过游戏表达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锻炼要通过教师的介入与过程性评价来为幼儿树立信心与决心;道德行为则需要在游戏中借助教育者的指导,反复练习。同时,需要通过游戏伦理共同体的建设来促进幼儿道德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和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可以从培养幼儿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着手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发展幼儿的情感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内容.道德情感是情绪情感发展、分化和深刻后形成的一种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幼儿的道德情感,我们从培养幼儿"三心"开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华章》2011,(20)
道德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幼儿道德教育的现状则是严重的忽视了儿童道德情感,本文分析了幼儿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德育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教育是由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构成的。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因此,必然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艺术,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思想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以及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情感,以期对幼儿情感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幼儿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情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移情是强化幼儿道德认知的重要手段,是攻击性行为的抑制手段。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渗透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强化幼儿道德认知,加强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艺术,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思想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以及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情感,以期对幼儿情感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幼儿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针对当前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情感教育的缺失,开展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良好情感培养活动,探索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良好情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让幼儿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健康快乐和谐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家朱小蔓先生是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开拓者和实践者。她认为情感教育是基于幼童生命之根的培育,在幼儿精神发育、道德成长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价值。朱小蔓幼儿情感教育思想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维度:1.“生命观”:始终坚守人道主义关怀以情感之眼看教育;坚信情感于“完整人”培育的生命价值;坚持情感是人类生命的主体力量;2.“情感观”:高度重视幼儿情感发育的德性价值,结合哲学思想架构与复杂科学文明综合考察生命早期情感培育的基础性、联结性与德性价值;高度珍视生命最初自然情感的创生、呵护、接续与滋养;阐释早期基础性道德情感的发生、发展与教育;3.“教育观”:挖掘幼儿情感发育的特征及人文主义路径;建设情感性环境与关系的教育策略;关注亲子情感关系的人文建构与爱的联结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道德情感是人们情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规范所要求的应有之义。幼儿期作为人生的关键期,其道德情感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个人的成长发展,所以,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理应被人重视。而在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体验-情绪;发展阶段:反思-公正;成熟阶段:内隐-践行这三个过程,其各阶段各有特点,为我们教育培养幼儿道德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王英  段丹 《文教资料》2014,(23):71-72
动画片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情境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深受幼儿的喜爱。具有以上特点的动画片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能促进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二是能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幼儿意志力的锻炼,四是有利于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动画片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作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要参与动画片的制作过程,策划出符合幼儿道德发展水平的动画片;二是幼儿教师要将动画片引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提高道德认识;三是教师要鼓励幼儿再现动画片的情境、创编动画片的内容,在亲身感受中陶冶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四是家园合作,为幼儿创设道德实践情境,促进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向道德行为转化,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19.
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其次要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幼儿的内心感受而逐渐形成其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方面。幼儿时期,由于孩子具有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