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111-114
为直观地展示水电工程的施工计划与施工进度,以OSG(OpenSceneGraph)三维引擎为核心,设计并建成水电站施工计划与施工进度三维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通过标准活动划分的结构编码、结构数据库、三维模型、算法程序,建立工程项目计划数据、施工现场实时数据与三维数字模型之间的关联,提供计划与进度的多种可视化演示,可以进行工程信息三维可视化查询,为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了复杂机械产品三维装配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装配仿真软件Delmia/DPM实现了装配设计过程虚拟操作和虚拟装配实验,利用Delmia/DPM软件的装配工艺建模与仿真功能实现了装配仿真过程建模、参数仿真等实验内容。该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三维装配工艺设计技术的感性认识,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物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UG平台,首先通过自底向上的虚拟装配、干涉分析,然后与Power Point相链接,最终完成万能绘图仪的设计开发过程。显而易见,此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及质量,而且能够实现产品的装配工艺可视化,为企业的无纸化办公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100-105
利用虚拟仿真平台3DVIA Studio,组合MAYA,3D MAX,CATIA,UG等软件,按照工程规范搭建了体感交互式航空发动机虚拟装配实验环境。建立了更符合人眼视觉规律的斜交视锥体摄像机模型,搭建了立体摄像机结构,并通过虚拟现实头盔参数的组合,设计出视觉交互模块,提供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此外,开发了Kinect体感设备、VR头盔陀螺仪及虚拟平台的数据传输模块,在可视化沉浸式虚拟环境中使用人的肢体语言对发动机进行虚拟装配实验。  相似文献   

5.
网络专业实践项目的抽象性和对设备的高度依赖成了网络专业学生学习的一大瓶颈。通过虚拟化和信息化技术为网络专业实践项目提供一个虚拟化的测试平台,学生可以在测试平台上直接操作每一个虚拟、可控、可逆转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液压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而虚拟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课题利用Pro/E和Virtools软件搭建了虚拟液压实验平台,主要包含液压泵、液压缸等液压元件的虚拟装配和机械手的动作仿真实验等。本文以液压泵的虚拟装配为例,验证了利用三维模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日益成为国内外计算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同时,校园交互式漫游系统设计也成为高校可视化研究一个新的方向.在研究校园场景真实感表现与实时交互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校园虚拟交互漫游系统的设计方法,即利用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来进行三维实景模拟,采用虚拟交互平台软件Virtools进行场景驱动的设计方法.最后为浏览者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多感知的和有沉浸感的信息平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演示实验可视化平台,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的综合型实验可视化平台,真实工业设备参观、拆装可视化平台,三维大型工业设备结构及热过程可视化平台,设计创新性自主实验可视化平台,将可视化教学引入热工实验教学体系中,使得学生感知可视化,能力可视化,思维可视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AutoCAD和Solidworks为平台,建立多轴滑台斜拉机构的三维模型,采用Solidworks Composer 软件进行模型集成,将 Solidworks等CAD软件产品导入,经过编辑输出多轴滑台斜拉机构的演示动画和高清图片。使用渲染、虚拟装配、运动仿真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多轴滑台斜拉机构装配工艺的可视化。实际操作证明,Solidworks Composer软件对多轴滑台斜拉机构进行的装配仿真,实现了多轴滑台斜拉机构的装配可视化效果,有利于用户学习和检查实际的装配过程,加深对多轴滑台斜拉机构的结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SGI图形工作站”虚拟装配系统。虚拟装配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应用,EONStudio是模块化多用途的三维交互式仿真软件开发工具。我们提出了实现“SGI图形工作站”虚拟装配系统的具体方案及技术路线,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和交互式虚拟现实设计软件——EONStudio,构建了虚拟装配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模块,完成了“SGI图形工作站”虚拟装配系统的各构件的交互和整体的集成。  相似文献   

11.
网上机械设计虚拟实验是建立在B/S体系结构上的教学型虚拟实验室系统,由网站和实验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站采用成熟的网络开发技术构建,实验平台则采用国产CAD软件CAXA实体设计,利用该软件二次开发出11个虚拟实验。最后,利用ActiveX控件技术将实验平台和网站集成在一起。实践证明,利用网络和虚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零件和机构认知设计能力,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婕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122-125,128
虚拟仪器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仪器业中的应用,是一种较先进的仪器设计技术。LabVIEW是针对虚拟仪器开发而设计的开发平台,它的出现大大方便了虚拟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将先进的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与普通数据采集卡结合使用,构建数字式虚拟示波器,不但可以实现传统示波器,而且还增加了小波消噪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鉴于传统CAD装配的不通用性,以齿轮泵为例,基于VRML技术,通过CAD建模以及数据转换再建虚拟场景,利用VRML的检测器和传感器等技术,结合Java和Java Applet等程序控制技术,建立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装配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以初中化学实验为例,设计和开发基于Flash的虚拟初中化学实验室,并介绍该虚拟实验室的设计思想和结构。虚拟化学实验室不仅丰富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也为实践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隧道施工通风教学面临的难题,响应新时代下工科教育发展潮流,把握新工科建设内涵,推进隧道施工通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挖掘虚拟仿真平台设计内在需求,介绍了虚拟仿真平台的模块设计和内容设计,以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文采用计算机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及PCI-1200数据采集卡等相应硬件设计实现了虚拟数字示波器,所谓虚拟仪器技术,就是用户,根据测试任务的需要来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即通过应用程序将通用计算机与功能模块硬件结合起来,用户可以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来操作这台计算机,虚拟仪器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必要的计算机仪器硬件模块。LabVIEW图形化程序设计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和数据流技术。通过实验证明虚拟实验系统能很好完成对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等工作。具有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为开发虚拟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以基因工程"植物DNA抽提虚拟实验"开发为例,详细介绍虚拟实验开发与实现的基本思路及设计原则,以期对其他课程探索开发虚拟实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Web Service和BPEL的企业应用开发平台的整体框架结构设计,探讨了代码自动生成技术、服务自动包装及发布、BPEL的流程引擎及流程可视化设计、服务组装、UI界面生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解决思路,为构建业务和软件组件松耦舍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新工科"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工程机械专业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成本高、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融合Web 3D技术和B/S网络机制构建了工程机械模拟操作、结构装配、液压原理及性能测试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了包含学生实验教学、企业职前培训、教师科研服务的网络共享平台,探索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以挖掘机驱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为例,具体阐述了资源的界面结构、实验方法及评价标准。所建设的实验教学资源已面向周边高校及工程机械类企业共享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新工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Machine haptics has been shown to assist and enhanc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s. Research from previous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haptics has focused on developing a user’s sense of realism of touch when using a haptic devi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se of haptics for education, specifically for creative online education. The paper is presented in two parts. First, a review of literature was conducted and used to aid the rationale and underpin the design of a pilot test. Second, a pilot test was designed using a single-point kinaesthetic haptic device with a haptic rendered interface, to support the assembly of a virtual design prototype. The pilot test proved to be extremely valuable in creating and developing a rich virtual environment for non-sighted and sighted participants to use. The results from the initial pilot test showed that although users were positive about their experience of using the haptic device, there were improvements to be made to the interface to enhance the user experience in the next phase of te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