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2010,(4):47-47
有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生活压力好大,要为孩子买这个,要为孩子买那个,你会希望孩子拥有最好的,但我们却往往忘记了,其实,珍贵的东西多是免费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身心愉快是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快乐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各方面的生理指标都要高于不快乐的孩子。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却常常本末倒置地认为,只要我们学习好就会快乐,只要我们赚很多钱就会快乐。而实际情况是,只有我们快乐,我们才有可能学习好、家庭好、工作好,才有可能事业成功。快乐不是成功的副产品,一个不快乐的人,谈不上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快乐是一种感受,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去建设。这个快乐菜单是送给孩子和父母的,大家不妨试一试,也许快乐就会来到你身边!  相似文献   

3.
如今,导致我们生活无聊、烦闷的因素之一,就是外部的压力过重。社会已经到了知识竞争的时代,现代的父母谁不期待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而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往往会给我们造成压力。许多父母就在我们的耳边念叨:“孩子,你要努力呀,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不然就很难找到工作,被社会淘汰的。”这些叮嘱使我们十分担惊受怕,生怕自己考不上大学,甚至害怕自己将来会沦落街头当乞丐。再加上父母无休止地购课外辅导书,让我们在完成学校作业后,还要无休止地去做家庭作业,这样,当然会使我们感到学习的烦闷。到了青春期…  相似文献   

4.
建议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危机的受害者是孩子,但受到心理冲击更大的却可能是我们父母。不难理解,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自己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伤害,父母内心更是充满自责和懊悔……这些想法有时会让我们自己比孩子还要脆弱,会有种自己“崩溃”了的感觉,情绪变得焦虑、紧张、易暴易怒。这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你此刻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你始终表现出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继承”你的这些“缺点”,深陷在创伤中不能自拔。此时,建议家长不妨多增加一些交往,多听…  相似文献   

5.
昨天的你     
从我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失败之后自己起来。爱与被爱。泪水和微笑。我们在过去体验到的欢乐与痛苦促成了今天的我们。从婴孩时期开始,我们的头脑就下意识地记录童年时的爱慕、激情、痛苦和欢乐。当你还是一个很小的孩子的时候,就可能有人说你不够好,或是说你应该更像你的兄弟、姐妹或者邻居家的孩子。无论这种评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无疑地都会伤害你,当这些话来自你的父母时更是如此,会给你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尝试取悦他人是徒然的。寻求控制。害怕被人抛弃。寻找赞同。所有这一切与人们、与我们所置身的世界打交道的方法,会在我们…  相似文献   

6.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了题为“如何教育孩子不抽烟”的文章,文章说: 让孩子知道你对抽烟的看法。如果你不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该做.他们就无法知道行为的准则。孩子在就冒险性行为做决定时,会重视并运用父母给他们的明确信息。明确告诉孩子,你不希望他抽烟,如果他决定抽烟,你会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动之以情比同他理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更为有效。要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果你自己抽烟,那就得抛开对烟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身为父母,恐怕都有被孩子纠缠不止的时候。当你想完成自己的案头工作时,当你手忙脚乱整理房间或准备晚饭时,他却拿着一幅自己刚刚完成的得意之作,在你眼前晃动,期望得到你的关注和赞赏……这时,我们会是什么反映呢?心情尚好时,会和气地说:“妈妈过一会儿再看,好吗?”若是心绪不佳,大概会简单地吼一句:“看不见我正在忙着吗?”殊不知,就是在我们如此简单地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们那本来如向阳的花朵一样向我们开放的心房就关闭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扉再难以开启,冷漠、怀疑代替了原有的热情和信任。那时,我们很难对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9.
涂沫人生     
一、喜欢读书,我选择了文学 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人不论干什么,都要有乐趣才能干得好。有读书的乐趣,你就会成为一个读书人;有赚钱的乐趣,你就会成为一个“百万富翁”;有做饭的乐趣,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厨师……  相似文献   

10.
艾敬敬 《中国德育》2015,(15):73-74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大人们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是男子汉,要帮助女同学提包包"。这句看似正常的话其实存在三个疑问需要我们厘清:要帮助女同学,男同学就不用帮助了吗?这种引导方式合适吗?如果孩子不情愿当男子汉就可以不帮吗?生活中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心从"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到"我对你好,但你也要对我好",再到"我会承担法律义务,对你好",最终达到"不管法律如何规定,我会以我自己的方式永远对你好"。  相似文献   

11.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见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一个圆都画不好。”“你不能积极些吗?什么事都无所谓。”“亮亮又聪明又听话,你要像他就好了。”……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你的孩子在被你贴上这些标签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尊,失去自我价值? 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孩子  相似文献   

13.
我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在他近一年来的住校生活中,我们发现他长大了。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孩子的变化和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感受。会劳动 能自理住校生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活能够自理。孩子离开了爸爸妈妈的照顾,穿衣、吃饭、叠被、洗漱等全部生活内容都要自己完成。这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不容易。可是,我的孩子做得非常令人满意。他每天都能换内衣内裤和袜子,并将这些脏衣服放在一个大塑料袋里。我经常对孩子爸爸说:“你有的时候还不如儿子呢。”孩子一年级入了少先队。他说要自己洗领巾,我就鼓励道:“好,以后的…  相似文献   

14.
“宽”指的是一个人的宽容精神。这包括你能否尊重不同意见,能否帮助你讨厌的人,能否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能否谦让、能否分享、能否赞扬。这些品质无疑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宽”字,父母首先要具有“宽容”精神。   一、要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总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其知识也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父母不满意的行为,甚至会犯错误。对于孩子这个成长中的个体,犯错误是他的权利。父母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个现…  相似文献   

15.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被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狮子和羚羊的家教@星光  相似文献   

16.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相似文献   

17.
教子三味     
佚名 《家教指南》2006,(1):62-63
一位成功的母亲——她的孩子被公认是成功的——曾说过,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你自己首先必须变成一个孩子。我记住了。  相似文献   

18.
选自《课外阅读》责任编辑/良册现在的人,青春期很长,甚至会和更年期成了无缝对接。身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在自己的心态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二十五岁结婚,二十七岁,有了一个儿子。想当初,看着这个小肉球哼哼唧唧的样子,我满腔柔情。我暗暗发誓要让这个小肉球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他却一直哭哭啼啼的,好像预见了自己有一天会被我噼噼啪啪地打屁股。这个年头,小孩子也不容易混。如果你是一个很乖的孩子,父母会很担心。认为太老实了将来会遭人欺负,想方设法地让你不老实;如果你一点也不乖,父母会认为你将来会为非…  相似文献   

19.
说“谎”     
你说过谎吗?哦,我是说,你敢发誓你这一生从未说过一句谎言吗?在标傍自己的诚实时,你能回答我吗?说“是”,你便立马撒下了一个大谎。说“不是”,便是承认自己撒过谎。无论如何,你都不是一个诚实的人。绝对诚实的人已经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从一出生起,我们便被教导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说谎更是列为头条戒律。中国人信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旦小小孩童的小小谎言被拆穿,大人们愤怒之余都会惊叹:哟,这么小年纪就会撒谎,长大了可怎么得了喔!于是一顿好打,末了丢下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这一顿好打换来的,是小小孩童深…  相似文献   

20.
智慧的金币     
敬超 《初中生》2006,(6):39-39
生在犹太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他们的母亲们要求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小,不懂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囚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家中价值连城的钻石出逃,有了它,还愁什么?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