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利婷 《大观周刊》2012,(36):190-190
能否准确的审题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题出现偏差,那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中出现跑题现象。如何才能准确审题立意呢?下面试从不同角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东 《大观周刊》2011,(18):223-223,222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生作文在写作、批改之后学生会有许多写作的经验和感受,要想使这种经验和感受成为日后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动力,就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往往注重作文的评改,而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善后工作”,让学生写“写后感”就是弥补作文训练这一不足的好方法,是一种分析总结写作经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评论的选题,主要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择评论题目,是评论写作的第一步。从事评论写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选定一个好题目,文章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不首先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就谈不上怎样写,更谈不上怎样写好的问题。选择评论题目看似平常,实际上大有研究。在选择具体评论题目的时候,有的同志往往图  相似文献   

4.
对高考作文命题思想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过去的作文试题,有多种形式,如命题作文(改写、补写、续写);看图写说明文、议论文;一个材料两用的“平分秋色”的作文;选角度,联系实际作文……,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还写作的本质,限制较多,有时因为考生审题上的错误,不能准确的考查  相似文献   

5.
梁勇 《大观周刊》2011,(50):135-135
小学生高段作文写作不能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就写到哪些。而应心有沟壑,谋划在先。小学高段作文写作,要讲究科学方法,要审题选材、谋篇布局、修改锤炼等环节样样具备,同时还应该注意时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6.
炼题     
古人写诗作文,讲究炼字炼句,作警策之语,“立片言以居要”。可是不知什么缘故,不见提倡“炼题”。前人作诗常常“无题”,有的题是编书人后来加的。有了题目的,也多是交代人名、官衔、地点、时间和写作背景,或者是对写作形式的说明,很少提挈作品的内容。有些  相似文献   

7.
孙武康 《大观周刊》2011,(47):136-136,96
话题作文呈破竹之势向我们走来.小学毕业考试话题作文屡见不鲜。其主要特点是:谈话审题、文体不限、内容广泛、题目自拟。同一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开放学生思维及想象的空间,提供了多条思路的选择。例如以“春天”为主题.展开话题,可以说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春天的情,这样百花齐放.各自争新。追求了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宋彦宁 《大观周刊》2011,(52):124-124
话题作文是20世纪末在中国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文样式,是在“立意自足,文体自选,角度自择.题目自拟”的四自原则下进行写作形式。A1999年开始连续多年全国高考作文改为话题作文以来,话题作文就在全国热了起来,走向初中.影响小学,逐渐向低龄化进军,成为中国作文命题的大趋势.话题作文的优势体现在:它是自由的作文.快乐的作文.创意的作文和发现人才的作文。话题作文的根本目的是开发创意。  相似文献   

9.
李培 《大观周刊》2011,(19):77-77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考生作文“切合题意”。所谓“切合”就是“恰当”、“适合”的意思.“题意”就是题目的宗旨.文章的中心、观点、思想。“切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具体要求有三:一是准确,就是要能够把握题目的重点,确切理解题目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考阅卷,今年考生在作文上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偏离题意 偏离题意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审题不清,诚信的含义是诚实、守信用,有的考生把“诚信”等同于“诚实”,审题不全面。还的考生把诚信理解成为“诚实+自信”或“诚实+信仰”;有的考生把“诚信”拔高为“忠诚”。二是转移话题。这种作文开头尚能扣住话题,但越说越离开话题,直到完全转移话题。 例如有一个考生是这样展开论述的:诚信很重要──诚信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培养好大批人才──人才很重要,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三是另起…  相似文献   

11.
要写好小言论,我从多年的写作实践中体会到,应做到“四要”。 一、题目要小。小言论寥寥数百字,题目一定要小,否则不易写深说透。如刊登在《绍兴日报》上《“滥贷款风”该休矣》,题目小,文章就可在“滥贷款”上花笔墨,摆现象、列危害、挖根源、谈纠正方法,读后一目了然。又如《教子用好压岁钱》等,题目都比较小,问题易说清,道理易讲透。  相似文献   

12.
曹阳 《新闻与写作》2002,(12):28-29
针对前一阶段某些高中生作文表现出的忽视审题和立意,不重视内容的充实,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等问题,北京市海淀区第一学期期中作文检测讲评强调必须重视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达到“中规中矩”的要求。所谓“中规中矩”,主要是指符合高考《考试说明》“基础等级”要求。 海淀区期中作文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 但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  相似文献   

13.
郑树琼 《大观周刊》2012,(14):215-215
作文涉及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语法修辞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对小学生来讲.写作难度很大,以至于很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无从下笔。教师觉得难教.指导过细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特点。指导得简略点.很多学生又写不具体。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轻松作文呢?  相似文献   

14.
高姣姑 《大观周刊》2011,(34):179-179
提到作文,许多学生都发愁犯难,甚至叫苦不迭,作文课上,常见有些同学对着题目提起笔来“茫然”,不知要写什么,想一句,写一句。还有些学生拿到题目就写,结果是“千笔下言,离题万里”,这都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我认为提笔之前要先想,想好了才能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5.
仔何文章都讲究详略、疏密。新闻精品更应强调详略得当,疏密相宜。 那么,在报道和文章写作中到底哪些该详,哪些该略,何处该疏,何处该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里,从人们大量写作实践中,暂且归纳为五条,与爱好写作的朋友们共同探讨。 一、最能说明问题,能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宜详写,反之则略写 清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意轻者为略,重者宜详。”这就是说,文章的轻重疏密,要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来定,凡同  相似文献   

16.
“作文10篇、英语作文6篇、每天20个生字抄写6遍、记录好词好句8页、《语文2000例》10页、4本感动小学生系列、3本《淘气包马小跳》系列、1本科学普及读物、二级优秀2007版模拟卷五篇、希望杯题目若干、每天练琴至少两小时……”这是家长曾女士在网上为读五年级的女儿所“晒”的作业一览,一共有23项之  相似文献   

17.
杨艳菊 《大观周刊》2012,(43):323-323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感受”不成功的例子。比如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感受不真实;比如鹦鹉学舌,陈词滥调,感受不独特;比如浮躁马虎,浅尝辄止,感受不深刻。究竟如何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呢?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写作是情感的流入,若为写作而写作那只能是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18.
杨秀英 《大观周刊》2012,(45):309-309
在我们十八中学校,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最头疼莫过于写作文了。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过:“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许多初中生在回答学语文最怕什么的时候,则大多数回答“写作文”,可谓“题未出而叹息,临文卷而汗颜”,往往只见到教师费尽心血,学生的写作兴趣始终提不起来。那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由“怕作文”到“爱写作”?首先,我们就应该找出学生厌烦写作、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的根源,从这里出发,寻找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思维是“写作的第一工夫”(叶圣陶语),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陷入了“朗读范文——讲解范文——仿照范文习作”的陈旧模式之中,学生的写作思维是“被动式”和“封闭式”的。难怪有些学生说,我们的作文是“抄”出来的。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训练必须包括“阅读训练”、“表达训练”和“思维训练”三大方面,而“思维训练”这一更高一级的训练,事实上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仍然陷入“抄作”的囹圄之中,创造性思维训练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教学  相似文献   

20.
吴凤晓 《大观周刊》2012,(50):234-234
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几种考察类型.近年来,高考作文已南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转移到“新材料作文”的没置上了.其特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同学面对这一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与旧材料作文相提并沦.或者当成话题作文胡乱拼凑,导致偏题、跑题,出现高考考场严重失利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懂得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把握不准写作的要领所致。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高三教学多年的体会.谈谈对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