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综艺,是一种在综艺节目与短视频火爆背景下出现的综艺节目新形式。微综艺出现后,凭借自身的优势,表现出不俗的引流能力,引起各大平台、MCN机构、综艺制作公司的重视,逐渐形成行业融合新趋势。本文对这种新的节目形式进行剖析,明确其定义、类型,分析其优势以及发展隐忧,以期对今后综艺节目的内容创作和形式创新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为直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争相试水,期望实现新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的概念入手,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层面分析其传播特征,提出定制综艺、素人综艺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廖梦夏 《青年记者》2017,(32):94-95
纯网综艺也被称为网络自制节目,是继网络电视剧形成规模之后新兴的一个电视节目品类.2007年搜狐视频推出的娱乐新闻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以真实有趣、接地气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个影响力显著的纯网综艺.经过10年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在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视频等为代表的六大视频网络平台上,已经上线和计划上线的各类型纯网综艺总数量超过93档.①从内容生产模式上看,纯网综艺由UGC即用户生成内容模式,转向现在的IPGC即互联网专业化内容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4.
石浩生 《青年记者》2022,(19):36-38
本文围绕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中视频、“730”时段和电视综艺选题价值三个方面,结合台网热播的中视频综艺《再次见到你》,对新时代主流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如何把握好文艺创作价值引领的正确导向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静雅 《今传媒》2020,28(5):126-127
由爱奇艺独家制作的综艺脱口秀《奇葩说》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络综艺的楷模,本文立足视频网站的发展背景、分析《奇葩说》爆红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内容和形式上的与时俱进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期望对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董伟康 《视听》2022,(4):74-76
跨屏综艺的传播渠道既包含传统电视媒体,又包含短视频App、微博等非传统电视端、非网络视频平台等传播渠道.相较于电视传播端,短视频的媒介环境延伸了人们的触觉,扩展了用户交互节目内容的形式,使综艺节目的时空收看条件发生改变.从电视到短视频的媒介变化,体现出跨屏综艺的视觉内容从横屏转向竖屏.视觉呈现成为媒介环境的作用对象,反...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成为视频播放的第一大终端,竖屏电视剧、竖屏纪录片、竖屏直播、竖屏微综艺等符合手机端观看习惯和交互体验的竖视频迅速兴起。因其执行难度低、时间跨度短、成本相对较小等特点,竖视频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然而要真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防止“随看便被划走”,竖视频的制作需要打破传统的横屏叙事逻辑,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综艺》新媒体高峰论坛于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视频中国·台网联动,旨在观察和推动三网融合、3G等新环境下视频行业的趋势和创新,探讨媒介融合带来的受众、内容、渠道、商业模式发生的变化。在往届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新增了新媒体(视频行业)样本调查环节,通过对广电、视频平台和运用平台的调查采访,《综艺报》推出了特别专题《视频中国·台网联动——2010.10-2011.10视频行业样本调查》。调查显示,行业格  相似文献   

9.
原创不足、价值观输出片面化、表现手法老套等问题阻碍了微综艺的进一步发展.要想使微综艺成功出圈,首先要在内容生产方面下功夫,题材选择要小而美,内容生产要在多元垂直领域注重优质原创且追求精品;其次在传播方面,巧用明星联动话题关注是亮点,结合移动媒介加持内容输出的全景化是关键,借助MCN适配不同的平台进行宣传造势和流量运营则如最后的临门一脚,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肖爱琳 《今传媒》2023,(5):60-63
融媒体环境下,慢综艺因其慰藉性和内寻性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后续发展势头疲软。在此形式下,慢综艺如何突破现状,获得长足的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以腾讯视频2021年推出的慢综艺《奇遇·人间角落》为典型案例,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用户定位层面对《奇遇·人间角落》的传播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同时,立足其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慢综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慢综艺传播力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8日,小米电视召开发布会宣布与搜狐视频结盟。至此,小米电视在内容层面已结盟四大视频网站——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和搜狐视频。结盟了四大内容巨头,令小米电视打造出中国最大互联网电视内容平台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目前,小米电视内容覆盖了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体育、动漫、少儿、教育、纪录片等在内的所有核心类别。此外,小米电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我国网络视听平台的内容生态,分别梳理了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网络纪录片与动画片等主流内容类型在2020年的发展概况,提出主流网络视听平台存在内容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以及来自短视频平台的竞争隐忧。本文认为,可以基于如下三种对策实现网络视听平台的优化发展:大力开发原创内容、合理规划网络视听内容的商业元素,以及探索长、短视频平台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庄雯雯  杨颖 《东南传播》2021,(4):123-125
同网络媒体的平台优势相比,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内容生产方面.在台网融合的趋势之下,电视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发挥内容生产所长,寻求网络平台合作.本文以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合作的美食短纪录片《早餐中国》为例,探讨电视媒体如何在坚持"内容为王"理念的基础上,从市场需求出发,汲取短视频的微叙事模式、探店"Vlog"和网络综艺等网络化制作与传播经验,借鉴平台宣传策略和分季播出模式对纪录片进行内容运营,以最大程度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互动性和即时性强的移动互联网络已然全方位地覆盖了人们的视听生活,碎片化、即时化的信息变得更能抓住用户的注意力,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内容的亟需、分众化市场的形成,竖屏微综艺应运而生。竖屏微综艺节目可分为访谈类、旅游类、生活类、音乐类、娱乐类等类型。竖屏微综艺节目具有体量“微”、灵活性强、传播效率高、制作成本低、潜在营销空间庞大等优势,但也存在管理混乱、专业人才短缺、节目特色不鲜明等不足。竖屏微综艺的发展应该重视前期用户数据挖掘,打造高质量内容,并将其当做IP进行品牌运营。  相似文献   

15.
王轩 《传媒》2022,(3):78-79
在5G技术的全面赋能下,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融时代",技术驱动下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成为主流方向.为适应碎片化、移动化的阅读需求,微综艺应运而生,并在技术加持下快速崛起,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口.但微综艺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客观审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视频网站愈发重视发展其自制内容。2012年底,优酷土豆公司推出"优酷出品""优酷自制综艺"和"土豆映像"三大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树立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一环。据钛媒体网报道,今年6月,搜狐视频针对自制内容推出"梦工厂"战略体系,从平台战略转向强调媒体属性,视原创内容产品为"未来核心竞争力";腾讯视频总经理刘春宁也宣布将自制内容视为"未来内容战略的核心";乐视网高级副总裁高飞曾于今年年初公开表示,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产网络综艺发展走向快车道,节目内容本土化、原创化,节目制作专业化、精良化,用户定位精准化、垂直化,逐步发展成与网络电视剧、网络电影三足鼎立的视频内容,也成为在互联网文化治理中不可忽略的研究对象。本文在分析梳理2010年以来网络综艺相关的文化政策的基础上,归纳出网络综艺文化治理的三种模式:管制、限制和自治的互补与渐进,台综对网综的收编与改造,智性活动和主导性文化产品的输出。并在结合综艺节目发展实践和发展趋势上对综艺节目文化治理提出三条优化路径即技术导向的网络综艺预警制度、构建现代互联网文化市场体系、寻求创新性发展范式。并认为网络综艺节目在未来有望发展成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产品,具有作为文化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8.
慢综艺在时下正重塑着口味单一、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综艺格局,作为打破既定综艺矩阵的一股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而加以存在。本文以腾讯视频的自制慢综艺《幸福三重奏》做个案研究,以期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慢综艺在节目模式上的创新之处,从而理清其中蕴含着的大众社会心理机制和理论逻辑,旨在为日后同类慢综艺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照和借鉴样板。  相似文献   

19.
陈可  陈力  李啸飚 《青年记者》2017,(26):107-108
2015-2017年综艺节目迎来井喷式发展,与以往不同的是,除去传统电视媒体,网络综艺异军突起,各大视频网站开启内容自制,加入对综艺阵地的争夺.“污”“腐”等具有强烈网络属性的元素流行,一波一波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博人眼球.综艺节目的竞争呈现出内容同质化、营销品牌化等诸多特点.在此情况下,如何以正能量的节目影响综艺格局并实现营销的突破,四川卫视的《咱们穿越吧》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从2014年的小试牛刀到2015年全面开花,纯网综艺成为了目前网络视频行业最大的风口.本文首先以生态学生态位视角看待纯网综艺问题的合理性,通过对政策、广告、受众心理这三个维度资源的分析,构建纯网综艺与电视综艺的生态位,并探索纯网综艺的生态位优势,从而为纯网综艺的发展策略研究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