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融合传播走向深化,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的过程中,应将时政新闻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全面创新时政新闻的个性化解读形式。为此,对时政新闻如何拉近受众距离展开探讨,从形象化、生活化、社交化、亲民化四个层面论证了个性化解读时政新闻的语言形式,从H5页面新闻、短视频3D设计和手绘风格、动态页面互动、跨屏互动立体场景等层面提出了全新的时政新闻个性化解读的视觉呈现方式,对时政新闻解读文本结构提出了个性化标题、个性化导语、个性化主体、个性化结尾等建议。希望对提高时政新闻融合传播效力具有积极作用,扩大时政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移动视觉场景下,作为创新型新闻传播的新闻游戏是否有着固定的生产标准和规范?新闻游戏的叙事规律和模式对新闻内容是否有针对性?何种类型的新闻内容能够适用于移动视觉场景下新闻游戏的生产?本文聚焦上述问题,以《G20小精灵GO》等新闻游戏产品为案例,主要从新闻游戏的生产现状、生产标准以及未来发展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在当前移动视觉场景和现有新闻体制下,新闻游戏作为一种新闻生产的创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行业现状、新闻内容体裁、政治文化背景和受众需求等因素.新闻游戏既是媒介融合大环境下思维拓展的产物,同时也受到诸多生产标准限制,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特殊信息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3.
徐明 《传媒观察》2013,(9):50-51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怎样自觉地运用视觉功能和手段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进而提升报纸的品格与竞争力,是摆在所有报纸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南通日报》作为一份地方性党报,近两年也明显感到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寻求新的传播方式与发展空间,从树立现代视觉传播理念人手,改革不适应现代报业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优化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在视觉层面上提高了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舒逸 《东南传播》2021,(12):28-29
近年来,顺应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H5报道方式打破了旧媒体边界,在融合新闻制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典型人物报道上,以更加自然、灵活的形式进行新闻叙事,让典型人物的新闻价值伴随着用户的"沉浸式"阅读得到有效传播.在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模式遭到发展困境的情况下,H5作为典型传播的有效路径,其创新策略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重视.本文以海博TV的H 5新闻产品《最平凡又最不平凡的一天——阿美书记的最后24小时》为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如何以H5为依托,走出一条内容、形式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宁  曹培鑫  路淼 《传媒》2016,(5):88-90
在大众传播媒体主导新闻传播格局的时代,三十多年前视觉新闻,伴随着电视媒体对平面媒体的冲击在我国应运而生,作为专业文字记者的新闻写作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随着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和移动互联的迭代发展,视觉新闻的概念在不断演变中持续影响着新闻传播领域不同阶段的内容生产.本文以媒介融合趋势下的视觉新闻变迁为主线,通过梳理其从写作观念、图文整合到全媒体革新的发展历程,为相关的新闻传播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溯源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4G、5G信息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新闻传播正对我国传统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尽管传统新闻媒体在原创新闻、新闻可信度和权威性上远远超过了自媒体,但时效快、强交互性的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新闻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其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并且提出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闻网站凭借其视觉元素方面的丰富资源,以及大屏幕阅读的视觉体验,在视觉呈现上相对于报纸和移动终端都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华网、凤凰网、澎湃新闻(网页)三家不同性质的新闻网站首页的视觉呈现元素进行对比研究,提炼出新闻网站视觉编辑的共性和差异,以分析异同点为手段,挖掘视觉传播之于网页新闻的意义,并对其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师晟  李敏 《当代传播》2015,(2):111-112
公众的视觉认同是一种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为理性判断的视觉状态,它提升了新闻传播中公众视觉表达的领悟力,避免了视觉异化。公众的视觉认同依托于公共形象的新闻传播,建构新闻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重视视觉风险传播,把握视觉隐喻在新闻传播中的多重解读,从而增强新闻传播价值,推进公共形象传播与公众视觉评价之间的良性认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我国新闻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从编辑部层面开始进行各种类型的新闻创新和传播尝试,以在新技术背景下取得传播话语权。在这一时代,新闻编辑室如何借助技术力量进行转型,融合创新是重要的路径。融媒体新闻产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各种媒体端创新性地出现了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直播、动漫、H5等技术打造的融媒体产品①。  相似文献   

11.
陈喆  薛国林 《当代传播》2011,(2):119-120,122
作为一种新闻叙事方式,视觉化新闻有利于增强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丰富人物故事的表现手段,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穆青在多年的新闻报道实践中提出的新闻视觉化理念和新闻叙事形象化、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以及注重细节描写的操作原则,突出新闻的实用性和传播效果,易于理解和运用,在中国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证明.  相似文献   

12.
有关视觉"整体与部分"的理论,与新闻摄影依赖于视觉传播的方式相吻合,因此可以借鉴到新闻摄影传播的研究中来。本文着重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整体与部分"的理论分析新闻摄影如何反映新闻事件,探讨该理论在新闻摄影传播中的运用,在实践中对如何运用该理论来策划新闻摄影报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第十一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选论文的文献分析,从现代性语境下的新闻专业理念、新闻教育、传播风险、新媒体研究、视觉传播、国家形象、传播历史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的从多个方面剖析了中国传媒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创新提供了话题,为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传媒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红红 《新闻世界》2009,(4):99-100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逐渐产生了诸多自媒体平台,这对我国传统新闻传播产生了严重影响。自媒体是应用网络技术展开新闻传播,具有及时、高效的显著特征,新闻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因此,本文阐明自媒体新闻传播特点,以及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最后提出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新闻传播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纪念《军事记者》创刊50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届军事新闻论坛5月5H至5月7H在昆明举行。来自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人民武警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领导,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军事记者》杂志的发展历程,并就怎样推动军事新闻改革创新,实现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移动传播给新闻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内容、新挑战。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写作需充分利用移动传播的条件,既应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还要根据移动传播的屏幕阅读特点、语言文字特点,做好文字与其他视觉元素的融合,以及关键词的运用,同时掌握好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逐渐网络化、多媒体化,图像新闻传播的便捷和交互性能也大为增强。本文针对多媒体新闻的主要方面——图像新闻,着重探讨了加强新闻图像传播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它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当进一步研究新闻图像的描述规范、标引检索和法规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伴随技术的发展,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总是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良好的兼容性及优良的场景搭建功能使得H5技术在融媒体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H5技术逻辑的作用下,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在媒介内容层面、用户关系层面以及媒介市场层面相较于传统传播体系发生了内容多样、用户参与度高、多平台融合互通的话语建构转向。本文以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互动类获奖作品为例,分析在H5技术的实现下,新闻作品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20.
王清平 《新闻传播》2023,(3):102-1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就是网络新闻传播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从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时间与区域的限制、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两种新闻传播方式相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推动我国新闻传播类型多样化发展,从而整肃网络环境,正确引导舆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