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戴礼记》传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考述《大戴礼记》传本源流,兼论各本优劣异同,主要发现:卢辩注可能作干北魏之末,其原 本只有三十九篇、注二十四篇,实为《大戴礼记》原书之节选本;《隋书·经籍志》所著录即卢辩注原本,"十三 卷"亦卢氏自厘;世谓《大戴札记》之"佚",当自卢辩始;隋唐传本与今不异,惟尚未分出《明堂》篇;今本即卢 本之旧,惟误分《明堂》为篇;今《明堂》篇为北宋仁宗嘉祐以后人从《盛德》篇分出;今传本可考之最早者为宋 韩元吉本,元明以下传本基本上全是韩本的覆刻或重刻本,无大异同,惟武英殿聚珍本及《四库全书》本因戴 震校正而多异字,然于文则最善。  相似文献   

2.
《文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即已著录,置于道家类,云:"《文子》九篇。"班固注云:"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然检今本《文子》,"周平王问"只存"平王问"三字,皆无"周"字。自《汉书·艺文志》之后,众多朝代史书的经籍志或艺文志中都有关于《文子》的记载。如《隋书·经籍志》载有《文子》十二卷,其注云:"文子,老子弟子。《七略》有九篇,梁《七录》十卷,亡。"《旧唐书·经籍志》云:  相似文献   

3.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勘方面主要依据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不取各本参校,不出校勘记。因此,有一定局限性,讹误衍脱在所不免。本文专就衍、脱二类作一校勘举正,衍者删之,脱者补之。一,衍文:《五帝本纪》:西至于流沙。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1/1/12)按,"济,渡也"三字为衍文,《史记》正文无"济"字,无须解释。或许正义以"济渡也"解释"流沙",但"流沙"并  相似文献   

5.
《汉书·五行志》载,"京房《易传》曰:‘颛事有知,诛罚绝理,厥灾水,其水也,雨杀人以陨霜,大风天黄"。京房的这段话,在其他文献中也有转载,然对其中"有知"二字多有不同或错讹,且未见辨证择当。如《晋书》中作"颛事者加",《文献通考》作"颛事私知"。  相似文献   

6.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本传谓:"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可见高适诗歌作品在唐时已广泛流传,特别是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更是为人称  相似文献   

7.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万柳堂图》表现的是赵孟頫、卢挚等人在廉氏花园雅集的情境。以往此图常被认为是记录史事和呈现古代中国北方私人园林的图像资料。不过,从绘画风格和印鉴来看,《万柳堂图》并非赵孟頫真迹,而是后人根据元代以来诸种笔记所载万柳堂雅集故事编绘而成。万柳堂今已不存,对比文献记载和历史地图综合考量,其旧址当在今阜成门外西南方位,而《帝京景物略》中有关记述不足采信。至于其时万柳堂雅集的主持者廉野云,当为廉希宪五子廉恒。《万柳堂图》画上有赵孟頫题诗,字非真笔,内容则系赵氏诗作,康熙间始收入赵孟頫全集,诗中既有对雅集的记录和对主人的赞誉,也暗含赵孟頫复杂的退隐心理。  相似文献   

8.
《隋书·经籍志》录有"《婆罗门书》一卷",不明为何书。后人均推断此书为东汉时由西域传入,清人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归入佛书类,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归入小学类。音韵家据《隋志》称此书有"十四字能贯一切音",遂以为反切的开始运用与音义一类书的发生不先不后和梵文字母的传入同在东汉时代,《婆罗门书》成了中国反切起源于西来梵文的铁证。  相似文献   

9.
郑玄注《尚书·禹贡》每每引用"地理志",此"地理志"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并非完全一致,不合之处却可得到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的印证,当为《东观汉记》之地理志。《东观汉记》地理志编纂于桓帝前期,此后马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郑玄游学关中,在融门下七年,得以采地理志注《禹贡》。文本比勘显示出《东观汉记》地理志处于《汉书·地理志》与《续汉书·郡国志》之间,当为《郡国志》的直接文献来源。  相似文献   

10.
1.六月壬戌,帝至都。甲寅,晋帝禅位于宋。(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一/页21)校勘记:张元济、张森楷《南史校勘记》并云:壬戌后,同月内不得有甲寅。按是月甲寅朔,初九日壬戌、十一日甲子。《宋书》但云"六月至京师,晋帝禅位于王"。《通鉴》出"壬戌"、"甲子"而无"甲寅"。疑"壬戌"与"甲寅"互倒。今按:晋宋易代之事,史书有记载,《晋书·恭帝纪》:"二年复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甲子,遂逊于琅邪第。"《南史·宋本纪上·武帝纪》:"永初元年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06年第1期发表柳哲《柳宗元佚文〈谱牒论〉》,说:"笔者以为该文为柳宗元所写无疑。"他把伪作看成佚文,而且说得这样肯定,对读者产生误导,需要澄清,以免伪文流传,混淆视听,误人不浅。今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辨。一、关于"贞观十三年论世家"问题史书一律记载,贞观十二年《氏族志》修成。伪《谱牒论》云贞观十三年,误。唐太宗对高士廉的训话,古代无录音,柳宗元不可能听到,只能于文献中看到。今将《贞观政要》、《旧唐书》、《资治通鉴》、伪《谱牒论》所载太宗对高士廉的训话,全文对照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清代毕沅的《释名疏证》第四卷《释采帛第十四》:"绢,短也。其丝(纟臣)厚而疏也。"《疏证》:"今本(纟臣)皆作(纟臣),讹。段云:‘(纟臣),古坚字,当从纟,臣声。’《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纟臣)卒,今《春秋》作郑伯坚,(纟臣)亦(纟臣)之讹。《玉篇》音古千、古两二切。《初学记》一音古费切,费乃贤之讹也。" 按,《疏证》所谓段云"(纟臣),古坚字"实误,与《说文》紧字下段注不符。"(纟臣)"即紧字,"(纟臣)"是紧的别体,"(纟臣)"并非古坚字。今按《说文》卧部紧字下段注为:"紧急双声,此字别作(纟臣)。《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矩卒。古千、古两二切。考《左》作坚,《公》作臤,《谷》作贤,则别本作(纟臣),切古千必矣。臣声与臤声一也,而顾书讹作(纟巨)。《释名》云:‘绢,(纟巨)也。其丝(纟巨)厚而疏也。’  相似文献   

13.
吾衍,一名吾丘衍,字子行,号贞白。生于南宋末年(公元1268年),卒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享年四十四岁。祖籍龙游(今浙江衢州),至吾衍时已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他一生操行高洁,不事权贵,不求显达,性情旷放,不加检束。租居陋巷,以教学为业。博经史,嗜古学,工篆隶书,通声音律吕之学。其才气横溢,在当时名声显赫,四方学士名流经常造访,无不叹服其学识高深。据载:"子行为诗不纯守法律,而喜著书,所著有《尚书要略》、《听玄集》、《九歌谱》、《十二月  相似文献   

14.
章士钊先生,字行严,别号甚多,以"孤桐"最为世人所知。湖南长沙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所著《逻辑指要》、《柳文指要》,均已出版;拟著《论衡指要》,未成而逝。三"指要"之一的《论衡指要》虽未成书,其阶段性的成果,已为学者引用。今举一例: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苏垣《论衡》集注,其《导言》云:"书成之后,复承长沙章行严先生加以校订,并本其平日研究所得,加入二百馀事,而是书始稍稍可观。"但他公开出版的,非全稿,只是"择要",章先生所"加入"的"二百馀事",也就无从知道了,甚为可惜。此书为"新中学文库"之  相似文献   

15.
一、昆明池臣瓒注《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句下,颜师古注引[晋]臣瓒日: 《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 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食货志》又日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遂乃大修昆明池也。(中华书局点校本)此后撰者、注家,每每据此以说解昆明池成因及得名由来。如今本《三辅皇图》卷四《池沼》:  相似文献   

16.
洪兴祖,字庆善,号练塘,镇江府丹阳县(今江苏丹阳)人。生于宋神宗元祜五年(1030),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上舍及第。历仕湖州士曹、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知广德军、提点江东刑狱、知真州、饶州,绍兴二十四年(1154),因为故龙图阁学士程瑀《论语解》撰序,"语涉怨望,编管昭州"。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享年六十有六。洪兴祖一生好古博学,著述宏富,尤以名物训诂见长,"近世考订训释之学,唯吴才老(棫)、洪庆善为善"。其所著《楚辞补注》,已成为楚辞研究的不朽之作,多为学者称引。其《论语说》"始于不愠,终于知命","其说多可采",亦为学者所重,(南宋)朱熹作《论语集注》即"多采用之",惜  相似文献   

17.
新旧《唐书·孝友传》皆载有陆南金与其弟陆赵璧事迹,兼及其世系。《旧唐书》卷一八八《孝友传》云:"陆南金,苏州吴郡人也。……祖士季,从同郡顾野王学《左氏传》,兼通《史记》、《汉书》。隋末,为越王侗记室兼侍读。侗称制,授著作郎。……贞观初,为太学博士,兼弘文馆学士,寻卒。"《新唐书》卷一九五《孝友传》的记载与《旧唐书》内容一致,文字大同小异。今按,两传中关于陆氏世系的记载其实有误。据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中两通墓志铭,我们可以得到更为清晰的陆士季家族世系。《大唐故朝散大夫护军行黄州司马陆府君墓志铭》(页1125)明确  相似文献   

18.
《忠惠集》十卷,宋翟汝文撰。汝文(1076—1141),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符进士。徽宗时除秘书郎,历中书舍人、给事中。钦宗时为翰林学士。绍兴二年拜参知政事,忏秦桧罢。卒,谥忠惠。其集久佚,今存《忠惠集》十卷,乃清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辑出。《四库提要》曰:"(汝文)事迹,具《宋史》本传及孙繁所作志铭中。……汝文好古淹博,……尝从苏轼、黄庭坚、曾巩游,故所为文章,尚有熙宁、元祜遗风。"《提要》的这段话,至少有两处严重错误,兹略辨之。所谓"孙繁所作志铭",载今本《忠惠集》附录,《题翟氏公巽埋铭》,而文中屡称"孤子",详全篇文章,当是翟汝文子翟耆年所撰,其孙翟繁改葬时重刻。又据《埋铭》,翟耆年诸子无名"繁"者,唯其长子名"畋"。与"繁"字形体  相似文献   

19.
《文选钞》是保存在日藏《唐钞文选集注》中一种重要的《文选》注释。今据一些史料,能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即从所称的"今地名"、引用颜师古《汉书》注、初唐新修《晋书》、以及《文选》学圈的消长等,能推断其撰写最可能的时间段为贞观九年到垂拱元年。这有助于对《文选钞》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今本《金楼子·兴王篇》第八条首句云:帝尧,字放勋,一名同成育,陶唐氏,帝喾之子,伊祁姓也。今人陈志平、熊清元《金楼子疏证校注》,兴膳宏《金楼子译注》(未完),许逸民《金楼子校笺》,许德平《金楼子校注》,标点大体同此。然尧"一名同成育"一说,无他文献可征,诸家注释皆付阙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