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马頔 《今传媒》2012,(3):152-15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看到大量的广告影像。没有任何别的影像像广告影像这样俯首皆是。广告话语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不容小觑,它劝说人们消费,承诺的不只是商品最直接的使用价值,更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购买和幸福之间的等式。广告以影响为叙述方式,利用诸多充满魅力的影像,让受众对他当前的生活方式或是自我产生不满,诱导和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甚至是文化价值取向,这就是广告通过影像获取观赏者注意力的方式,进而揭示出广告影像观看之道的真正内核,以及其兜售梦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将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和选择性理解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心理效果。预防引起受众的反感,是植入式广告必须解决的难题。解决之道就在于了解受众的心理,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植入式广告真正融入节目,在节目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发挥植入式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在形式上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瓶颈期,但是精明的媒体人又找到了一种让观众无法躲避而又乐意接受的广告方式,这就是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也称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相对,主要是指把广告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场景、节目中等,使广告与之融为一体,在受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要求的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相似文献   

4.
张洁 《新闻爱好者》2011,(19):81-82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视察时指出 ,过去我们的传媒只讲宣传 ,如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闻媒介既要宣传 ,又要经营。在我国现阶段 ,媒体经营手段较单一 ,以广告经营为主。不言而喻 ,广告经营应该和新闻业务截然分开。但是 ,近几年来新闻媒介出现了经营行为介入新闻业务的趋势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所谓“广告性新闻”。“广告性新闻”使受众陷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萧乾生前就曾说过 ,有时“发觉读的不是新闻 ,而似乎是广告”① ,有时又发觉广告冠冕堂皇地占据了本应属于新闻的重要版面、黄金时段 ,一些广告、准广告的说词也冠以…  相似文献   

6.
马嘉  海燕 《新闻传播》2005,(3):19-22
自从实现媒介市场化运作以来,有两种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窄播论”者称:“窄播”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分化。广告上更注重对特定人群的宣传:“大众化”论称:目前广告商看重的还是收听(视)率,而提高收听(视1率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这似乎是一个永远的悖论。无论是“窄播论”还是“大众化”,都是以广告商锁定的目标受众为核心。来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孙辉 《新闻爱好者》2012,(12):45-46
在当今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广告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宣传方式,可谓铺天盖地、无处不在,它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如何能让自己的广告脱颖而出,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的广告、了解自己的商品,成为各生产厂家和广告商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如今,在文字、画面、声音等众多广告元素中加入音乐元素能提高广告知名度逐渐成为众多广告商的共识。在广告中加入音乐元素是提升广告宣传效果的有效手段,可以说音乐在广告宣传中充当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受众产生着巨大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代夏 《新闻爱好者》2012,(13):81-82
软文广告是以文字见长,为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一种宣传性、阐释性的文字广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广告是一个说服受众的传播过程,而软文广告又是在关注、把握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以一种更为巧妙、隐蔽的方式传达信息,实现有效传播。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以软文广告运用的说服策略为切入点,基于受众的角度来探讨软文广告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靓 《青年记者》2010,(6):45-45
植入式广告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硬性广告的一种进化与升级,是为了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品牌诉求、接受广告影响。硬性广告太硬,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面对硬性广告,受众已有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内容的日益丰富,既繁荣了广播电视的受众市场,也为广播电视的广告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广告是广播电视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广告业是广播电视传媒产业结  相似文献   

11.
郭颖 《新闻知识》2013,(3):36-37,91
有艺术形象的信息会更容易让受众理解,便于受众记忆。要扩大广告的艺术表现对受众的影响力,就要使广告的表现艺术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唤起受众的潜意识需求,满足受众的个性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从而使品牌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是通过建构一种劝服情境,来引导受众关注并参与解决社会议题的。由于公益广告的非商业性和宣传导向性,容易使广告传播者只注意响应国家号召和完成自己作为信息发布者的使命,而忽视诉求技巧的选择,从而无法引起目标受众对社会议题的注意,进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13.
广告的基本功能是对对象进行宣传,其宣传的效果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其直接目的.广告的直接目的是要让这些东西在受众的记忆中留下印迹,在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就是在受众的潜意识中进行信息殖民.二是广告作品的特点.受众对某种商品印象的好坏与深浅主要取决于广告创意的好坏.三是受众方面的接受心理.广告制作人要根据受众的接受心理加以改造创造,使被宣传的对象脱离它在生产领域中所具有的那些专业化的、物质化的品质,从而获得一个被广告塑造出来的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不同的广播电视产权形态结构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广播广告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走势与特点,但海外广播广告的发展共性也很明显:受众老龄化;广播广告相对稳定增长的同时,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减弱;新媒体收听渠道的拓展,拉动了新媒体广播广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受众调查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受众调查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它能帮助大众传媒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帮助广告客户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并使电台、电视台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受众调查是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受众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得到传播研究者的重视。受众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领域之一。收视率的作用日益凸现收视率多年来一直被作为评判电视节目好坏的重要标准,各国电视机构非常看重收视率。西方国家商业电视网,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招拖大量广告,赢得…  相似文献   

16.
广告的经济性使广告审美不同于传统审美。广告审美机制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信息性和艺术性的共存。广告审美是一种功利性审美,具有一定的非自由性,审美主客体关系双重化。广告审美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格调、审美主客体的"心理距离"、受众的广告卷入度、受众预存的产品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微电影广告的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入式广告逆向生长出的微电影广告借助网络平台大放异彩,其核心是在广告内容、生产过程、投放中都给予故事,把产品作为重要角色渗透进故事,让受众积极参与生产故事,使投放的渠道和方式紧扣故事发展。微电影广告的长远发展依赖包装和投放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现代》杂志书刊广告对研究我国现代出版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史实为依据,对其版面空间里的书刊广告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其宣传策略:一是采用多元手段,宣传书刊内容;二是借助名人效应,影响受众;三是强调装帧设计精美,吸引受众;四是推出促销策略,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19.
夏初蕾 《东南传播》2014,(7):140-141
本文从广告创意中音乐元素的运用入手,研究如何运用音乐来更好地提升广告信息的传播,与受众在心理层面达到一种情感的沟通,以声音的特性来诠释一个广告的宣传力度和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受众开始产生了"广告抗体",这种情况下,如何花更少的钱达到更大的广告效果,如何做广告更让人们容易接受?植入式广告在2000年代开始逐渐走进主流媒体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