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音乐属艺术范畴,而艺术的本质是审美.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陶冶情操,体会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和科学是相通的,可以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谈音乐与数学、物理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属种关系的角度来看,本质就是占统治地位的质。作为种的事物、现象的属,本质有三个基本层次,即形式本质、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作出这样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次,它为主体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同一性前提;其三,它为主体更加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支持;其四,它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中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人性的发生及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什么?众说绘纭。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人们在与自然、社会的各种联系中生活实践,就会在不同联系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不同的人性因素,这如感性、物欲性、情欲性、群体性、德性、理性、经济物利性、阶级性、劳动创造性、情爱性、超越性等。人性诸因素共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依赖、作用的完整的人性结构。人性的本质,比较抽象而言,是人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所具有的各种行为属性总和;比较具体而言,是具体人通过环境影响和自我选择而在生活与实践中所形成的行为效能特性。由于德性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泛深刻,人们往往以“人性”概念来对它加以替代或误用。  相似文献   

4.
列宁提出的人的思想的初级本质是不带理性分析、不带阶级性,没有认知内容而只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普遍的情感的表露。而不具有确切和具体概念的音乐,它的具体性与不具体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特点的音响,正好是人的初级本质进行审美感受的最好载体。  相似文献   

5.
人需要音乐.音乐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需求.它能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它不以说教的方式来传播,而是通过启迪、激励、唤醒、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得到美的滋润.因此,音乐与人生关系密切,因为"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也需要音乐,正如世界上几位著名教育家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与现象统一于事物中,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本质有界本质、类本质、个性本质三个层次。教育本质也具有三个层次: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和亚种本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凝结了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文化来滋养、培育和增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提高人的类本质,发展人的个性本质,教人正确对待人的界本质,使人的本质与生命力量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使人成为完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音乐教学的深化改革,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审美教育就是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培养人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情操与思想。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而它又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教育指导音乐教学,并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分为两个层次: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虚拟人”的本质是对现实人的类本质的虚拟化,即对现实人的目的性、意识性和创造性活动的提升和对现实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超越;人的现实本质是无法虚拟的,它规定和制约着“虚拟人”的虚拟本质,后者只是前者在网络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价值     
论人的价值包俊洪人的价值问题是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始终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提供了一把钥匙。要弄清人的价值,首先要回答“人是什么”,只有体现人的本质的东西才表现为人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人性属性的根本,应当从“关系”来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是从“自由自觉的活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是科学的进程,它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再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的实在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类存在”、“一般存在”和“个体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 ,相应地也就具有三种不同的本质。人的类本质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它表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 ;这种本质就是劳动。人的一般本质是指所有个人都具有的共同的根本特征 ,它表明不同个人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这种本质就是人对幸福的追求。个体的人的本质是标示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质的规定性 ,它表明不同个人之间的区别和个性 ;这种本质是由个人所独具的自然素质 ,社会遇境和个人意识三个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 ,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发展,跨越人类几千年的时空,人们用音乐抒写性灵,诉说情感,赋予了它无穷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在谈到音乐表现手段基础时,人们往往将人的生命本质忽略了.其实,音乐的表现手段一方面来源于客观世界,一方面也与由生命意志和生理基础构成的人的生命本质密切相关.音乐表现手段是由人的生命本质支配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只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来使用的,它不是指代语言文字,不是交际工具,不具有工具性,工具性不可能成为语文的本质特性。语文成为政治和别的学科教育的工具只是一种误导,是人们强加给它的。语文工具性的观点欠妥,语文科的本质特性有待重新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学本质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本质论是教学论的核心。以往人们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未达成基本一致。其中,用过程来定义教学本质是对过程和本质的混淆;用教学过程的本质来定义教学本质,是模糊过程和本质的关系;用交往来定义教学的本质,是对教学本质的淡化和泛化。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是与时俱进的,它虽经由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到提高素质再到知识交往四个不同阶段,但所体现的教学本质之义是一脉相承、循序渐进的。通过分析教学活动的起源、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和现代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现代教学的本质涵义是知识交往。  相似文献   

15.
倡导科学探究式学习是基础教育中学习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科学探究式学习则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能加深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人们从“现代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假象是掩盖本质而并未表现本质。假象和本质的关系与真象和本质的关系绝然不同。假象是人们把握本质的障碍,是对本质的背离,人们只有识破假象才能使本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它存在于社会始终,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每一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本质问题是需深入探讨的问题.方法论问题是寻求教育本质的重要前提.它决定着教育本质认识的科学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对于探讨教育本质有深刻启示:教育应该有其抽象本质和具体本质.深入认识教育的抽象本质和具体本质,可以进一步明确教育与其他诸多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和各类型、各层次教育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人性与人的本质-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都很关注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以及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从对劳动的分析入手,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提出通过社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来克服人的异化,达到人类的自由与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但资本主义社会却利用技术理性使人们仅仅满足于虚假需要,出现了消费异化。他主张通过艺术和审美形式来实现人类解放,但由于缺乏现实依据,不免陷入乌托邦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