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勤 《上海教育》2001,(22):36-37
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实施,和研究性学习推进,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型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融合“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还积极促进了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课程是以与学科课程相关的研究专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我校自从2000年秋季开设了研究型课程,到现在经历了对研究型课程的认识、实践、再认识、提高的过程,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一、抓住研究型课程的性质,把握内容的选择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型课程"是一类专门体现研究性学习性质的课程载体.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开设"研究型课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课程层次的多样性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语文研究型课程的开设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研究型课程的开设 (一)明确开设目的,转变育人观念 开设语文研究型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即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型课程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师资条件和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如何开设研究型课程呢?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课程是近些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活动课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它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 ,它是开放的生成性的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之中。那么 ,研究型课程与学科课有哪里些异同点 ?为什么开设研究型课程 ?笔者根据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从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评价及师生关系几个方面 ,阐述异同点。一、研究型课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课程是掌握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课程载体。研究型课程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到研究型课程实施的成败。本文主要探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学团组织通过构建团校研究型课程框架,打造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推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开展团课学习。  相似文献   

9.
目前,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推进,成了各所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我们发现,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并须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如:研究型课程的实施途径问题、网络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课题的指导问题、对教师、学校的要求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黄丹  王正询 《科学教育》2005,11(4):14-15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教学中的实施是个新兴的事物,研究性学习及评价的具体实施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擅长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师是“经验型教师”,那么,要适应研究性学习,就需要“研究型教师”。当然,“研究型教师”不是指专门搞研究,而是指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素养和能力,教师要系统深人地掌握所任课程需要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1.
徐晓 《教育技术导刊》2009,8(2):193-195
对排课问题进行了描述,给出了解决排课问题的多种排课方法,并且对这些排课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排课模型中运用本体知识创建了OWL排课本体,运用本体映射方法达到数据的同步,运用SWRL语法对本体进行约束,运用规则推理引擎JESS进行推理,结合排课算法给出了整体的排课模型架构。  相似文献   

12.
高职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必须不断探索的问题,通过对现有课程模式的分析,提出“目标-导控型”课程模式,并探讨其建构的相关问题,以克服“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和“活动中心”课程模式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How students experienc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th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heir readiness, task experiences and their long-term desire to reengage with course content are critical questions for educators. Research postgraduate students (n = 310) at a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engaging in a 24-h introductory teaching cours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Learner readiness for the course was assessed as prior Domain interest, self-efficacy, and knowledge. Subsequently, students completed four formative assessments, reported their on-task interest in seven strategically chosen tasks and end-of-course Course and Domain interest. Longitudinal-SEM tested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eadiness components, Task, Course and Domain interest. Initial self-efficacy beliefs for teaching predicted early Task interest, while Domain interest was a predictor of Task interest in explicitly practical task experiences. Strong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ask interest across the study were evident. Individual written and social discussion tasks presented strong contributions to future Course/Domain interest.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正进行着全面的改革,研究型课程是应此改革趋势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改革形式.本文就研究型课程的应用背景、意义、特点及收获做了相关的探讨,意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械自动化专业在《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从宏观的教学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厘定、教学实践方式,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仿真手段等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以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为手段,力图使《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规范化,培养出富有专业特色和具有动手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的性质、目标定位以及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的存在问题,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有关问题。强调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应以提高英语语言输出功能为最终目标,融英语于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为培养我国复合型国际商务谈判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英语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文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然而因为某些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同时由于英语文学教育本身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英语文学课处于不受重视也不受欢迎的尴尬地位。本文就南通大学的一门英语专业选修课"英美女作家与作品"针对222位选课学生作了调查,并采访了教授这门课的资深教师,综合师生双方的态度与看法提出对这门课的改进意见,进而表达对英语文学教育的改革愿望。  相似文献   

18.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之一,对构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培养其语言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分析当前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提出了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简称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但新《课标》在概念解释、体育与健康关系、如何操作与实践等方面存在需要商酌的地方.作为实施新《课标》的体育教师,面对课程改革,应多一些比较,多一些联想,多一些实践,这样遇到新问题时才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