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以户籍为依据的相关管理制度。当前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统筹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中考与高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完成义务教育后不能继续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尽快得到解决.本文基于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政策文献、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体情况、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升学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应做到包含城镇和农村两类户籍群体人员,同时针对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经面临升学问题的迫切形式,提出通过分阶段,分情况,从渐进的改革到整体推进,使得这一问题逐渐缓解并彻底解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的专门调查,并结合全国已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从制度层面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从制度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最集中的省份,其义务教育问题始终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户籍学龄人口的持续增长,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入学中地方保护性质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师资和学位紧缺更成为客观障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质量不高等,成为目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亟须排除一切障碍,增学校、扩学位,以公平为原则完善积分入学等政策,提升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海南教育》2013,(1):5-5
<正>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4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具有我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青年,均可报名参加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户籍不在我省,但在我省应届初中毕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东莞市某镇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尽管当地政府对非户籍适龄儿童的教育政策比较宽松,但是,与户籍儿童相比,非户籍适龄儿童仍然不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发放教育卡、废止等级学校和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等政策性建议,以冀能保证适龄儿童享有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下发专门文件,把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责任定在流入地政府,要求各地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与城市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城里公办学校的高额借读费让很多农民工家庭望而却步。对此,河南省规定,适龄儿童在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非户籍所在的工作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须先提出就读申请。流入地县(市、区)教育部门审核确认后,按相对就近入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中,浙江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实行免收借读费、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享受当地户籍学生同等的资助政案。  相似文献   

9.
要刊视点     
《上海教育》2012,(27):5
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困境只有高校实现了自主性,才能打破集中录取的制度,高考按户籍报名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了。要想彻底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的问题,就是要根据实际学籍人数而不是户籍人数来划拨教育经费。高职高专生存之艰  相似文献   

10.
要刊视点     
《上海教育》2012,(18):5
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困境只有高校实现了自主性,才能打破集中录取的制度,高考按户籍报名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了。要想彻底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的问题,就是要根据实际学籍人数而不是户籍人数来划拨教育经费。高职高专生存之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