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 ,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新特点出发 ,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为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晚年将其理论研究视角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形成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源头。邓小平突破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时代局限 ,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新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为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燕尾服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初步研究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特殊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针对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大国在实现跨越以后该如何建设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科学的扬弃与合理的创新,实现了全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大大丰富了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理论,总结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以及未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为后来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准备,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合理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视线逐渐转移到东方国家问题上来,从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观点入手,仔细分析了东方国家的历史延续与发展前景,特别是根据俄国所处的历史背景,提出俄国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至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饱经沧桑的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并经过实践检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转向和新探索。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史前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并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与东方国家实际提出了"跨越理论"。东方的俄国、中国实现了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独具深刻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不断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 ,积极探索独特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以不断创新的精神 ,总结出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充分体现出发展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根据中国政治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实际 ,勇于探索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所有制理论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使邓小平理论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审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性、时代性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了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基础,从而表明了邓小平理论具有的开放性质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与多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关于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一般与个别、统一性和多样性等辩证关系的一对重要范畴。邓小平成功地运用一多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催生了邓小平理论体系诞生。一多关系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始末,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中。它是邓小平理论的辩证法哲学思想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中国智慧、中国气派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总结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及国际国内的正反经验,纠正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错误理解,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本文阐述了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邓小平建立新社会主义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为现实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讨过程,得出的结论是邓小平理论是时代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它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