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尚潇方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10-111
诗人顾城短暂的一生中,“自然”思维成就了他最终也将其毁灭.自然,支撑起顾城的理想世界.试从不同阶段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对顾城之所以成为顾城进行深层的窥探.  相似文献   

2.
在较早的一篇谈到诗歌创作的文章中,顾城说:“最早使我感到诗的是什么?是雨滴。……我知道了,一滴微笑的雨水,也能包容一切,净化一切。在雨滴中闪现的世界,比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更纯、更美。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顾城《学诗笔记》)因此,顾城避开了直接去抒写爱情、友谊、人生哲理等等这些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而是构筑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自选代表作中的一篇,但有些地方存在着粗糙化、庸俗化的理解。在诗中,顾城建造了一个至美的世界,却表露出自己心灵的脆弱。关是诗人的全部,因而竭尽守护,但由于脆弱,诗人流露出恐慌和惧怕的情绪,二者的交织隐伏是全诗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顾城,人们便会想起他“童话诗人”的称号,这与他诗中构建的世界是大体一致的。舒婷曾写下《致童话诗人》,这更坚定了人们对这一称号的认同。顾城自己也说过:“当我打开安徒生童话,浅浅的脑海里就充满了光辉。我走向他,我渐渐透明,抛掉了身后的暗影。只有路,自由的路。”  相似文献   

5.
顾城18岁以前,以一个"儿童"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少年作者视角体验外部世界、关照内心,用儿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交欢中,顾城确立了"自然的我"的自我认知,用幻想这一儿童构筑心灵世界的主要方式编织着他的童话世界;儿童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得淋漓、透彻,诗歌记录着一个少年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相似文献   

6.
顾城18岁以前,以一个"儿童"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少年作者视角体验外部世界、关照内心,用儿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交欢中,顾城确立了"自然的我"的自我认知,用幻想这一儿童构筑心灵世界的主要方式编织着他的童话世界;儿童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得淋漓、透彻,诗歌记录着一个少年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相似文献   

7.
童话代表着人性所能企及的高度和深度,顾城的童话风格在当代中国诗坛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作为童话诗歌风格带有某种标志或起点式的诗人,顾城成为“朦胧诗”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本文从深刻的民族意识、生命意识和灵性意识,来解读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8.
顾城是一位引领朦胧诗潮的年轻诗人,也是人们崇拜的童话诗人,他却以让人震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和妻子的生命。审视顾城的一生,可以看出,顾城是一个童话世界的天才,而正是这种天才特质造就了他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9.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确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晶亮的童年经验里,偏执地拒绝着成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大睁着“黑眼睛”的、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常常以孩子的口吻和读者交流,所以被称为“童话诗人”。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深刻的诗歌理想,其诗歌文本的思想源头、内在含义、精神走向以及他的诗歌理想、生命追求无不映照出顾城一生扮演的角色——一个童话孤岛中的抒情诗人。可以说,究其一生顾城都在诗歌寻梦的短暂旅途中低语,孤独而决绝。  相似文献   

11.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确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晶亮的童年经验里,偏执地拒绝着成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大睁着“黑眼睛”的、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作家,顾城的诗歌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使得他的诗歌显得特别,形成了顾城自己特有的诗歌艺术风格。一.关怀的主题顾城诗歌关怀的主题,和其他众多作家一样,在他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相似文献   

13.
自1993年顾城事件发生之后的十年里,顾城研究由表及里,逐步摆脱对事件的原由探究和对诗人的人格评估,转向对文本的研究,对于文本,也由关注早期诗作到研究全部文本,对诗人进行整体性研究。不过,研究视野仍需开拓,要注重对诗人后期诗歌的研究和唯一一部小说《英儿》的研究。从比较学的角度对顾城和其他朦胧派诗人的研究也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14.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童话诗人"。本文试从顾城的诗歌创作经历着手,进而探求其诗歌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力明 《文教资料》2007,(30):18-19
与同代其它的诗人们相比,顾城有着更为突出的个性特色,在他的诗歌中充满着梦幻与童稚,很少去关注现实人生,喜欢以洁净的文字追求一个透明的充满奇幻色彩的美的世界,因此他又有着"童话诗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顾城和舒婷是新诗潮朦胧派代表人物,他们都关注人的本质,他们的诗歌能够通过一种现实意识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并注重内心情感的的宣泄与抒发。在对待人性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上,顾城秉承着"童真"宗旨,用孩童的口吻倾吐自己的情感;而舒婷则是用女性特有的"爱"与"情"来书写浪漫情怀,感化人性。本文以新诗潮中代表性诗人顾城、舒婷为例,展现当代文坛浪漫主义诗歌中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相似文献   

17.
1969年到1982年是顾城诗歌创作的前期,本文从"花"与"梦"两个层面("花"代表诗人对纯美大自然的细心观照;"梦"则鲜明地显示出诗人强烈的幻想气质)去深入探讨顾城前期诗歌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朦胧诗派代表人物顾城以其童趣的语言,纯美的想象,五彩缤纷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童话之城,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然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顾城用死亡终结了一个异于同时代朦胧诗人的生命.深入剖析这场梦幻式童话世界坍塌瓦解的悲剧,从顾城诗中的童话王国所萦绕的悲剧氛围、童话王国幻灭的悲剧缘由以及悲剧的必然结局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现顾城真实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我们真切地去感受一位用整个生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顾城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童话色彩的诗作。而与其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相关联,“太阳”意象成为了诗人不同时期童话心境的诗意写照。顾城诗歌中的“太阳”意象富于独特的审美意蕴.它们在积极的意义上表现了诗人对希望、童贞、真理、爱和力量的追求,在消极的意义上则表达着诗人对生命短暂、对现实生活绝望等种种悲剧性体验。  相似文献   

20.
顾城作为20世纪80年代杰出的"童话诗人",他的诗歌呈现出清新明丽的纯净特质,这与顾城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来描绘内心的理想王国是分不开的。诗人在作品中融情入色,以色象征,以表现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矛盾冲突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