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女主人翁玛蒂尔德为了一串假项链而付出了十年的心血和艰辛的故事。长期以来,读者及评论者大多关注了主人翁命运中悲剧性的一面,而笔者认为,玛蒂尔德不仅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一形象同样蕴涵着丰富的喜剧色彩,因此,玛蒂尔德的命运应是悲喜交织。  相似文献   

2.
关于《项链》两重悲剧及其结尾余蕴的解读高益荣兰宇(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西安710062;第一作者,男,39岁,副教授)依照往昔文学现实生活反映论的导引,我们对莫泊桑小说《项链》感受最为强烈的便是,他笔下所塑造的悲剧人物玛蒂尔德,因参加一次教育部的周末...  相似文献   

3.
<中庸>用诗大多引于<雅>和<颂>,既富理性,又富比喻,<中庸>和<诗经>在思想上具有共同点,从而构成了<中庸>"有德"及"有言"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玛蒂尔德,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经典之作《项链》中的主人公,历来人们对她的评价是“虚荣”(贬义的)。如果我们抛弃成见,仔细品味,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玛蒂尔德,她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真诚、单纯、自然;不伪饰,不做作;纯然一颗稚子之心,未受纤尘污染。  相似文献   

5.
透过<诗经·齐风>我们可以一睹春秋时期齐国女子的风采.她们不仅美貌绝伦,更重要的是,她们关心国事、有胆有识;她们以德为芙、尚仁爱才;日常生活中,她们豁达自信,乐观向上.神采飞扬;情感生活中,她们坦诚主动,热情奔放,尽情享受爱的甘露.齐国女子是<齐风>,也是<诗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作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重要内容之一的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按照国际奥委会及<奥林匹克宪章>的要求,在中国,尤其是北京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主义;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实践诠释奥林匹克运动,试图通过对示范校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进行归纳,分析其缘由,寻找其价值,探索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并为伦敦乃至以后奥林匹亚德周期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平话>中有以下描写:汉帝外孙刘渊把晋怀帝抓获,处死在刘禅庙前,并以此祭祖.不久,晋国灭亡,刘渊即汉帝之位,全书至此告终.这与<三国志演义>的结局有所不同. 刘渊是五胡十六国之汉的建国者,在北齐·魏收的<魏书·匈奴刘聪传>中有所记载(刘聪为刘渊的儿子).唐·房玄龄等的<晋书>中有传.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三国志平话>的结尾是根据<晋书>编写的.<晋书>有两、三种建安坊刻的宋元刊本存世.但是,<三国志平话>的"编者"不仅仅是依据<晋书>,还依据以<晋书>等改编的<资治通鉴>乃至<通鉴记事本末>编写了<三国志平话>的结尾部分. <三国志平话>的"编者"还从<晋书·刘元海(刘渊)载记>中把龙神的因素加到关羽的形象中.起初,关羽和刘渊的形象是表里一体的关系.在<晋书>的刘渊形象中,以发现玉玺这一情节为关键,早已被注入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中的关羽形象.归根结底,刘渊的须及爱读<春秋左氏传>的因素从关羽形象中袭出,而关羽的龙神因素则从刘渊形象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总结历代学者对<诗经>"比"法的理解;又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经>中的类型;最后讨论"比"在<诗经>中灵活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指出探析<离骚>的结构,不应越出其抒情诗本位,脱离文本,应当回到<离骚>本身,从文章学角度分析其结构.<离骚>具有"自我"双重性、诗境不统一、男女角色互换、"求女"贯穿全篇等特征,据此可将<离骚>结构分析概括为:一条"求女"主线、二段、三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已具备了现代汉语中所有的疑问旬类型,疑问句的疑问语气主要由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来反映.大量使用假性疑问句和疑问度最低的真性疑问句是<颜氏家训>疑问句运用的显著特点."那"、"若为"、"几许"、"多少"、"早晚"等是<颜氏家训>中出现的新兴的疑问代词,只是尚未得到普遍运用,这反映了汉语从上古向中古过渡时期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1.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园食单>是由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烹饪学家袁牧所著的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饮食著作.其最大成就就是将我国古代烹饪技术与当时厨师的实践相结合,并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本文主要从袁牧对于"烹饪技术"、"厨德"这两方面的精彩论述与贡献来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将<西游记>中的"妖怪"疏理成四类,与<西游记>杂剧比较,剖析牛魔王、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及镇元子等前后关系变化.深入论述镇元子、太上老君和悟空之间的恩怨纠葛,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关爱与考验,以及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意义.从"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土地庙大泛滥,研究齐天大圣为什么变做土地庙.作者认为<土地宝卷>对<西游记>成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墨经>提出了故、理、类三个基本逻辑概念.这是推理或论证的三个基本成分,有了三者就必然推出新的命题."故"的舍义是原因和根据,又是<墨经>逻辑学中"立辞"的前提和依据."理"是规律、道理、法则."理"、"道"、"法"和"效"在墨家著作中可以互相解释."三表"和"止"是"效"式推论的明晰规范的论式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类同"和"类异"与侔式推论的内在规律.并认为"是而不然"应属于非形式逻辑范畴.是世界观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付瑶 《职大学报》2009,(3):16-20
本文旨在探讨<墨经>说"悖".通过对悖论之"悖"还是"二难"之"?R"的分析,指出"罗素悖论"等若干悖论并不是悖论.笔者把悖论命题中的变元数量作为划分悖论的标准,从<墨经>中存在的一元悖论、二元悖论拓展到多元悖论.并用命题逻辑的形式分析方法,证明<墨经>所及悖论的类别以及悖论的虚假属性,力求理性地识别悖论和揭穿悖论劣根性的本质,把悖论从似乎具有合理身份的成员中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6.
佛教史家一般讲佛教的中国化,实质上包括"佛教"与"佛学"的中国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文心雕龙>研究联系起来讲,即包括<文心雕龙>与汉译佛藏原典的关系和<文心雕龙>与佛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学术观念这样两大方面的内容,而后者是重点所在.由佛学思想而带来的对传统思想的新的诠释,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应是相当重大的,<文心雕龙>讨论文学创作的心物、神思、虚静、体性、养气等许多理论观点和理论命题,亦当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交融会通的深刻作用."语词分析"的方法,要特别注意联系<文心雕龙>思想体系的整体来考虑,要注意联系当时的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即要注意"语词意义生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与海>与<热爱生命>分别是海明威和杰克·伦敦笔下以塑造自然环境中的"硬汉"为中心的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刻画硬汉形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两篇小说中"硬汉"形象刻画上的异同,对更好地鉴赏这两篇小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旭 《职大学报》2008,(3):35-37
<伤逝>和<倾城之恋>都是从宗教婚姻向现代婚姻过渡的典型代表,都呈现了"在女性没有真正经济独立之前,两性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理解"这主题.但在<伤逝>和<倾城之恋>中,鲁迅与张爱玲都是不经意间流露了自己的性别立场和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9.
对中原马球是从波斯传入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几条记载波斯马球的文献.研究认为,从<经行记>中所记载的"波罗林"不能断定与马球的Polo有关;<列王纪>中所描述的马球主要是反映10世纪菲尔多西时代的一种民族精神,并非波斯卡乌斯时期的历史事实;<新旧唐书合钞·西戎传下>中的"氍毬"不能理解为马球;<旧唐书·西戎传>和<新唐书·西域传>中所记载的波斯国王卑路斯是七、八世纪的历史人物,然而中原马球在五、六世纪就有记载了,所以中原马球不可能是由他们传人的;从语音学角度和历史统计也说明"波罗"并非就是当时的马球.因此,上述相关文献不能为中原马球是从波斯传人提供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女性视角加以考察,它非常显著地体现了周代"男尊女卑"的女性观.在周代男权文化秩序的影响下,<诗经>中"男尊女卑"女性观具体表现为一夫多妻、丈夫可任意弃妻、包办婚姻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