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似文献   

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朝小说家蒲松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落第后,有一副自励的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说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故事,下联说的就是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古语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尤其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不但得“有志”,人还得有“恒志”,这样,事才能成啊!  相似文献   

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此落第自勉联刻于铜镇尺上。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  相似文献   

6.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他想干的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话最初出自《后汉书·耿合传》中刘秀赞扬耿合的话。而清代蒲松龄撰写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更使得这句名言广泛流传,名声赫赫。  相似文献   

7.
教育联话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每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但他并不灰心,在一根压纸的铜条上刻下这副对联,以激励自己发愤读书,埋头写作。这副对联,巧用典故,借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这两个历史故事,表达自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写联自励清代蒲松龄少时读书也很用功,可是考功名却屡试不中。于是他放弃了科举成名之路,决心自学成才。为激励自己,他写下了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胜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后,他发愤读书,多方向人请教,广泛搜集素材,终于写成《聊斋志异》一书,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9.
以往,我们教师在鼓励后进学生愤发向上自强不息时,常引用蒲松龄的铭志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以激发学生知难而进,去获取成功。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把“百二秦关”误以为秦地有“一百二十座关”、“一百零二座关”或“极言多关”等。前日,我的恩师王从令先生致书与我,云退休后有了时间专门读书,读《广事类赋》“将相篇”时发现有关“百二秦关”的说法与以往人们理解有悖,即刻查阅了《辞海》、  相似文献   

10.
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l课《伐无道,诛暴秦》,当讲到“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时,我引用了蒲松龄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来进行德育渗透,希望学生像项羽一样拥有远大的志向。  相似文献   

11.
王聿诚 《语文天地》2013,(10):39-40
对联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明朝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都是学生较为熟知的励志联。春联更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喜庆元素。  相似文献   

12.
当得知自己获得2007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这份荣誉的时候.真是欣喜若狂。回想自己的成长道路.除了自身的勤奋努力之外.还有太多关心、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要感谢。对于往后有志参与此奖项申请的学弟学妹们,我想一句话以共勉:“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日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似文献   

13.
名人读书联     
发奋识遇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北宋】苏东坡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明】郑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楚吴 —【清】蒲松龄 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清】林则徐名人读书联  相似文献   

14.
余双人 《教师博览》2005,(12):29-29
清代蒲松龄少时读书也很用功.可是考功名却屡试不中。于是他放弃了科举成名之路,决心自学成才。为激励自己,他写下了一副对联:“有志,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胜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后,他发愤读书,多方向人请教,广泛搜集素材,终于写成我国古典学作品中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18课《游褒禅山记》是一片精美的散文,文中充满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心灵上的滋润和启迪。教师在处理文章时应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文章第三段是议论部分,抒发了游洞以后的感慨:要实现远大目标必须志、力、物三结合。关于“志”,教师作如下引导: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学生回答:1、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2、毛泽东少年立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开国领袖。3、周恩来从小就立下宏愿,“为中华之崛…  相似文献   

16.
我的小学是在老家村小上的。课桌是砖头墩子上搁块木板,书包是母亲手缝的帆布包。在书包的正面,父亲教我用毛笔写下"有志者事竟成"六个字。父亲教过私塾,讲的那副经典对联的故事,我至今依然记得很清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教师争做"大先生"。怎样才能做好"大先生"呢?首先当然是要有"大志向"。1984年,我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毕业。我是学校篮球队队长,球打得不错,可学科基本功却没练好。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年少时即锐志好学,19岁应童子试,连夺县、府、道三个第一,其后埋头苦读,准备应试举人。但由于科场中贿赂公行,舞弊成风。蒲松龄一连四次名落孙山。榜上无名,仕途堵塞,作何抉择?蒲松龄志存精远,不甘如众多读书人那样,因考试落第而悲观失望,潦倒终身,决计独辟蹊径,潜心于文学创作。由于耳闻目睹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立志写一部“孤愤之书”,借狐仙鬼神、鱼精花妖之口,揭露与鞭笞黑暗政治。为此,他在压纸用的铜尺上,镌刻了对联一副,以资自勉自警,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人心,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在对…  相似文献   

18.
伟人的足迹     
蒲松龄大器晚成 据《蒲松龄年谱》记裁: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19岁中了秀才,但此后30多年,他数次赴济南参加乡试,冀图取得功名,但结果却是“年年文战垂翅归”,“步步科场遭铩羽”。直到51岁最后一次考举人遭失败,才愤然离弃科举进身的坎坷途径,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然而,蒲松龄虽然屡试屡败,刻苦学习的意志却愈挫愈坚。为了激励自己发愤苦读,他在铜镇尺上刻了一幅对联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奏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从50多岁开始撰写《聊斋志异》,直到70多岁才完成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拿破仑也曾说":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可见,正是对手激励你风驰电掣,将潜能激发到极致,他是你人生路上的"参照系",是你成功的梯。但对手给你的却是这样的错觉: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赛车路上的弯道,驶向胜利彼岸的漩涡,翱翔九天的恶劣天气。可是,如果没有对手,就不会有"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迈史篇。其实对手就是成功之梯上的横板,每踏上一格就意味着你在人生之路上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0.
落榜成才者,我国古今有之。现辑录几例,供考生和家长赏鉴。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8次落榜,后立志走著书立论之路。虽经受着失败、饥饿、负债的考验,但他矢志不移,坚持眼勤看、脑勤问、手勤记,终于撰写出《震川先生集》,甚受时人推崇。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三次名落孙山。他并不心灰意冷,相反,奋发图强,研究医学,经历27年的含辛茹苦,考究了800多种医学论著,终于撰写成《本草纲目》巨著。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多次赴试不中。后来他立志刻苦著述,并写一副自勉联为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