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问题”应用题是用分数来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与之相对应的整数应用题基本相同,仍然是工程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  相似文献   

2.
<正>工程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例题是一道只有单独完成工作时间的合作工程问题,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解决问题。编写意图是先通过假设这条路长是18 km、30 km来解决问题,再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一、二队的工作效率分别1/12和1/18,进而归纳得出利用分数知识来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分数工程问题的关键:将工作总量看做"1",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3.
刘春红 《湖北教育》2023,(10):71-72
<正>分数工程问题的教学核心是帮助学生建构单位“1”的模型,用分数表达工作效率。笔者在“分数工程问题”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类比,经历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工作效率“分数化”的抽象过程,进而发展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课例简析】分数“工程问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工程问题,由于工作总量在题目里没有说明,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掌握。因此在导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把工作总量看作“1”,运用列表法,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进行导学。  相似文献   

5.
工程问题是用分数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应用题。由于工程问题中没有给具体的工作总量,教学中学生感到难于理解,这样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我在工程问题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模式是: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把工作总量作单位“1”,用完成工作总量所需时间的倒数表示工作效率,然后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就可求出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而我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按一般的解题模式外,又另辟蹊径,利用工作效率间的倍数关系解答“工程问题”。这样的目的,除了对“工程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解应用题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我们如能跳出“工程”看“工程”,不仅能沟通不同类型题目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九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系列讲座(之八)———工程应用题的教学刘北荣这里专门讨论分数应用题中的一种特殊问题———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问题。通用数学教材中的工程应用题的编排,是直接给出一道例题。由于没有突出工程应用题的结...  相似文献   

9.
工程问题也叫工作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这种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里反映的还是整数应用题中学过的数量关系,但学生在学习时仍不易理解它的解法,往往感到辣手,其症结所在是没有把总工程看作“1”,导致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工程问题时,首先要讲清工程问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关系,但是带有分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工程问题是工作问题的变形,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应用题,反映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相依关系。它的基本特征是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用工作时间的倒数表示工作效率。由于计算的不是具体的数量,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转化,促使思维的变通。 1.抓知识的基本点——铺垫  相似文献   

11.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通常把工作总量看做“1”,把工作效率看做“几分之一”。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解工程问题常见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分不清“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例1一件工作,单独做,甲要1/5小时,乙要1/6小时。甲、乙二人合做,几小  相似文献   

12.
解工程问题的模式一般是: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完成工作总量所需时间的倒数表示工作效率,然后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就可求出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本文另辟蹊径,利用工作效率间的倍数关系解答“工程问题”,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对“工程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解应用题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1摇有一批书,小明9天可装订3/4,小丽20天可装订5/6。小明和小丽两个人合作,几天可以装完?【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可知,小明装订书的工作效率是小丽的34×9÷56×20=2(倍),再…  相似文献   

13.
工程问题是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问题。但数量关系较抽象,学生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的编写,根据工程应用题的特点和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简单分数知识引人可用整数解答的例题,揭示出工程应用题的解法,这样,便于学生分析和解答。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重视例题前的训练,充分做好解答工程应用题的准备工作1.复习有关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使学生能熟练解答整数、小数范围内有关的应用题。2.运用分数知识分析数量关系,进行推理,发掘隐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分数工程问题是个重要而又难教的内容.我县小学数学教研学会熊国智老师的教法,颇具改革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的主要教学步骤是:一、抓住关键,作好铺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包含除的意义及整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好分数工程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新授前,安排了下面的复习题作为铺垫.1.什么叫分数??表示什么意义(用线段图表示)?(复习分数意义,为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作铺垫.)2.8里面有几个2?1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复习包含除意义,为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作铺垫.)  相似文献   

15.
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例5。教学目的:1.根据整数工程问题的解法、基本数量关系和结构,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解答这类特殊工程问题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基本数量关系,结合分数意义找出工作总量“1”。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这类题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工程问题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应用题,传统解法是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总量÷工效=工作时间”这一基本关系式用算术法列式解答的.其解题方法单一,解题思路窄,且容易产生机械模仿,死套公式的现象.如何改进工程问题的教学?根据“新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应把工程问题纳入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整体结构之中,使工程问题和分数以及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通过工程问题的教学深化分数乘法知识,使分数的基础知识成为分析工程问题数量关系和选择算法的依据.利用代数初步知识教学工程问题,即引导学生根据工作总量、工效、工作时间三者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答.这种新的教学设想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符合新大纲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3):24-24,I0002,I0003
知识链接 1、工程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其三要素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其关系式为:工作量=工作效率&#215;工作时间. 2.工作总量通常设为1,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Hi!大家好,你们知道吗?工程问题可算是小 学应用题中的一大难点了。但同学们不用担心,因 为工程问题再多也不过是由例题转变而来的,妖精 的本事再大,也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只要同 学们认真掌握例题就行了。 [ 专题精析]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效 率、工作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题,要记住基本的 关系式:①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②工 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③工作总量÷工作 时间=工作效率。 [ 例题] 一项工程,甲、乙合作8 天完成,乙 丙合作9 天完成,丙、甲合作18 天完。同样的,如 …  相似文献   

19.
在行程(或工程)问题中,当路程(或工程总量)没有给定时,常设总路程为S(或工作总量为“1”),但这样做往往碰到一定量的分数计算,比较繁难。如果把总路程(或工作总量)设为某一恰当的整数值,就能使计算简单些,从而提高解题速度。例1摇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先由甲队单独做8天,剩下的部分由甲、乙两队合做,需要多少天完成?【分析解答】若按常规方法设工作总量为“1”,则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40和124,这样就出现了较麻烦的分数计算。若把工作总量改设为120(40和24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20.
工程问题的特点是题中不出现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解题时要把工作总量看作“1”,再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三者的关系列式解答。如果就例题进行一般性的讲解,学生往往只会解答与例题类似的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