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冠蓉 《课外阅读》2011,(4):265-265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使人们获得全新的视觉经验,中国画的笔墨语言面临着转型的问题。中国画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造型,中国画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民族艺术文化特质,是西洋绘画中所没有的。应从意境来看待画家的作品底蕴。  相似文献   

2.
绘画语言,形象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哲学理念、审美心理、文化积淀无不影响其造型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语言源于对自然生命的体悟,运用笔法墨趣取物骨相神态,表现神韵和幽深淡远;而西方绘画源于古典雕刻和建筑,"数"、"理式"与"摹仿"理念共同形成了西方绘画的造型语言.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形象浓缩,是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促进着中华民族艺术的繁衍和文明历史的延续。中国绘画是哲学的、文学的,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气韵、意境、格调和趣味,它以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中国绘画美学先后接受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形成了以道、艺、性、情、气韵、笔墨、造化等范畴的重内美的绘画美学思想。概括中国绘画美学特点如下:以笔墨和线进行造型;画面比例不受限制,画家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可以调整画幅比例;画面可以不画背景,留有大量空白,展示虚实变化;画面具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民族文化特征的造型艺术。现今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该专业,从而也将国画教育提上了日程。从中国画的教学角度讲,无非是笔墨构图形式法则,然而具体的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色彩,似乎一提到色彩就是西方艺术。事实上中国画的绘画形式语言是离不开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重视笔墨,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与物象合为一体,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联结着物质与精神的一个中介物,是中国画中最具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传统和最能体现画家情感意趣的重要因素。笔墨也是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它同时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讲究笔墨精妙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关键所在,笔墨相互结合,巧妙地运用在山水画中,使中国传统绘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强调的是"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艺术境界来源于具体形象之外,所有的这些形象只是一个载体,构成了完整的一个外貌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整个艺术表象的拆解。中国的绘画美学观点是主张其所运用的艺术表象是一种非表象的表象,是一种象外之象。画者是用"以形写神"的笔墨,画出了"气韵生动"的形象,即美学的"非表象的表象"。  相似文献   

7.
李官祥 《成才之路》2009,(18):71-71
中国传统绘画的形成,可谓源远流长。在传统的审美、文化结构、社会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概念、独特美学价值的传统的中国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中国画,同样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其形象、情趣及意境。“笔墨”形式是中国画中主要的艺术语言。在前人的创造下有其辉煌的过去。是中国画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特征,是画家思想、情感再现于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西洋绘画以"光分明暗面"的造型技法,中国画的毛笔、宣纸等工具非常适合于笔墨的应用和发挥,是中国绘画造型技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画的造型着眼于形、结构和固有色等因素,并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技法,成为中国画独特的造型手段。  相似文献   

9.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在传统绘画艺术发展中,笔墨作为绘画语言形式,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绘画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笔墨在中国画创作和艺术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国画的艺术独特性、艺术表现性和艺术再现性,对中国画的创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之间的通感主要表现为:听声类形,以耳为目;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画形无象,造响无声.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气韵为主,笔墨为先".它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不拘限于形似,重在传神写意,创造出时空一体、富于律动感的艺术空间.西方绘画接近于雕刻和建筑;中国画则趋向于诗歌和音乐,与音乐的通感关系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11.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主要流派。与其它画种比较,从立意到表现语言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熟练掌握这种绘画表现形式需要有儿方面的能力:一、造型能力;二、观察能力;三、笔墨功力;四、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引领者,傅抱石一方面继承了"尚古"的民族审美传统,以古为新、以形写意,开拓了古朴雅正的艺术审美空间,彰显了民族绘画的诗意追求;另一方面,其延续了"文、人、画"的传统绘画精神,坚持文为人而化、画因人为美的观念,结合民族抗战现实,创造性地对传统笔墨技法进行革新和改造,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抱石皴"。显然,傅抱石的绘画美学在总体上体现出民族性品格,也凸显了其作为人民艺术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李琳 《考试周刊》2009,(37):47-47
中国画的笔墨既是形而下的材料工具与具体技法的运行痕迹,又是人性和人文品格的外化与张扬,其意象也即中国绘画线条意识的形式表示和线条造型的思维显示。作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视觉化文化样式之一的中国画艺术,在探索宇宙自然奥妙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描摹客观物象的外在体貌.一直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自我中心的态度,将包蕴着中国哲学内涵的创造性作为绘画追求的至高境界。而笔墨的创造与发展更加强调语言体系的逐步完善.笔墨精神和形式应用是中国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始终追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游"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人格力量以及审美情操之间的一个中介,艺术的魅力也全在一个"游"字上.游则动,动则灵,则有生命力,中国艺术的最本质的因素就在于表现人的生命精神、哲学精神.正是在"游"这种美感心态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渊源下,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才那么韵味无穷,那么轻松、自然、豪放."观万象达于心而后立象","游心"于笔墨,表现出来的才是画家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而笔墨之得失,亦本乎于"游"."笔墨当随时代",然观乎笔墨之现状,觉得确实令现代人深思.现代中国画出新,关键在于一种全新的理解,解释和实践!当以"游"之,游则动嘛!  相似文献   

16.
徐乐宇 《辅导员》2011,(22):71-71
相对于西洋绘画以"光分明暗面"的造型技法,中国画的毛笔、宣纸等工具非常适合于笔墨的应用和发挥,是中国绘画造型技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画的造型着眼于形、结构和固有色等因素,并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技法,成为中国画独特的造型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传统样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意识深处,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典型形象,而独标于世界艺术之林。在任何一个综合性的绘画展厅里,人们不用看作品的画种标志,只需看作品的表象就能指出,这是中国画。 决定着中国画面貌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而审美观念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则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思想及论理价值观念等密切相关。中国早期画论论  相似文献   

18.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主要表现语言.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学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渲泄的全部内涵.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笔墨具有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笔墨与线条的艺术,它在追寻笔墨与线条中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实践中,中国古典的文化哲学观又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从而铸就了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线条中的精神内涵。中国古典文化哲学的三大体系——儒、道、禅以笔墨与线条为载体,将其哲学精神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忠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1):114-118
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写意性正是中国画笔墨语言形式的本质内容。中国画笔墨不仅是一种工具材料属性和使用方法规则,而且是重要的绘画语言形式和鉴赏标准,这种多重属性特征无不以写意性融贯其中,传达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