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电视调解类节目融合了电视节目的多种形式,内容以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主,通过调解过程的展现,向观众传达生活中"真善美"的道德标准。本文以《金牌调解》为例,分析电视调解类节目产生的背景,以及该类节目的社会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冬梅 《新闻世界》2013,(10):201-202
本文以《金牌调解》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调解类节目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增强节目真实性、扩大选材范围、提高调解员素质、加强人文关怀意识、适度运用电视表现手段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拓 《东南传播》2016,(11):29-31
电视调解节目是以搭建调解平台、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为出发点的媒介电视与司法调解两个行当的结合,从2003年国内第一档调解类节目《心灵花园》开播至今,其大致发展成两种形态,一是用演播厅融合谈话节目和真人秀,二是将镜头对准生活中矛盾纠纷的第一线,记者和调解员上门提供帮助。本文拟通过对第二种方式调解节目的制作理念进行分析,探讨该类电视节目如何获取受众认可,进而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4.
陈拓 《传媒》2020,(10):37-39
电视调解节目进入地方电视台节目议程设置由来已久,曾经遍地开花,创造了可谓辉煌的收视表现。而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调解类节目观众黏度日益下滑,收视表现承受重压。如何不落入琐碎、低俗的收视陷阱,让电视调解节目在提升传播效果的同时,成为既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又兼具社会管理功能的媒体重器,就需要传统电视媒体通过地域性、差异化的转型升级,用真诚搭建调解平台、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掌握的司法调解资源增强地面频道的地方服务性功能,建构媒体参与的社群管理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调解类节目是继民生新闻之后,兴起的电视节目类型,节目增设心理学家、法律专家及媒体人等各领域的专家,援助当事人化解家庭、情感等矛盾,在当今社会具有深刻意义,笔者在对节目概况进行介绍之后,将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对此类节目的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电视调解节目进入地方电视台节目议程设置由来已久,曾经遍地开花,创造过可谓之辉煌的收视表现。而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调解类节目观众黏度日益下滑,收视表现承受重压。如何不落入琐碎、低俗的收视陷阱,让电视调解节目在提升传播效果的同时,成为既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又兼具社会管理功能的媒体重器,就需要传统电视媒体通过地域性、差异化的转型升级,用真诚搭建调解平台、化解社会矛盾,建构媒体参与的社群管理形式创新,即通过掌握的司法调解资源以增强地面频道的地方服务性功能。本文以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社会民生类节目《调解有一套》为例,通过分析其作为电视媒体的内容导向与功能担当,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地面电视频道民生节目体系提供新的思考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电视调解节目贴近生活、关注普通人,讨论家长里短,家庭作为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单位,她所包含的人际关系、矛盾纠纷中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这些问题就是生活中的微观政治,而这些问题在以家庭矛盾为主的调解类节目中展现的尤为普遍,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并重视这些问题,对于矛盾的调解以及社会的和谐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谭颖琳 《声屏世界》2011,(11):14-15
作为情感类节目的一种。情感调解类节目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是该类节目一个重要的新的走向。情感调解类节目集可视性、教育性于一体.突显了电视媒体所具有的知识性、社会性、服务性特征。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栏目为情感调解类节目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式.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已经初步得到观众市场的认可。情感调解类节目如何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以下两篇文章或许能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9.
刘力豪  闫航 《今传媒》2012,(8):102-103
2011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调解的力量显得愈发强大。近段时间以来,以解决公众纠纷为目的的调解类节目收视不断创出新高,甚至成为了地方媒体的炙手可热的品牌栏目。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文在分析调解类节目创设的社会背景、河南电视台《爱心调解》栏目设置与传播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电视调解类节目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庞英 《传媒》2020,(10):19-21
人民调解是我国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电视民生调解类节目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种节目样式,节目的生产仅仅依托于广电系统是不能完成的,必须依托合法参与社会管理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因此,调解类节目团队必须跨界,要求从业人员有着媒体属性和参与社会管理的双重属性。那么,地面频道的民生调解类节目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出特点、优势呢?重庆都市频道用8年时间实践,走出了一条“媒体+”电视人民调解之路,也为移动互联媒体时代的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做好宣传与应用探索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20,(10):8-8
1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颁布。伴随该法的颁布和实施而生的电视调解节目,以其贴近生活、能为普通百姓排忧解难而迅速崛起,成为电视屏幕上的主要节目类型之一。涌现出《有话好好说》《小区大事》《小郭跑腿》《非常帮助》《第三调解室》等一批广受欢迎的栏目,有的栏目年解决各类纠纷2000多件,为法律知识普及、民间纠纷调解、基层社会治理、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电视调解节目的使命和价值。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全面冲击,电视调解节目也在此冲击下遭遇到了发展瓶颈,如何破解瓶颈,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成为电视调解节目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调解节目悄然出现,以解决情感问题、注重人文关怀的理念为口号,以其创新式的调解方式在社会中掀起了收视热潮。在面临社会转型以及生活节奏迅速的当前,电视调解类节目已经不再局限于它本身的一种大众传播功能,它已经在原有基础上成了除了司法、行政、人民调解这三种调解方式之外的又一解决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平台。本文就调解节目以及调解节目出现的背  相似文献   

13.
李立景 《新闻界》2012,(12):28-34
当下的电视调解节目既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司法形态,也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电视调解存在诸多合法性困境,如电视台作为调解的主体违背其法律角色定位,赋予电视调解协议以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是违反调解法的;电视调解是一种戏剧化范式架构下的泛道德主义媒介强制,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调解节目中权利告知程序的缺失以及因追逐收视率而导致的调解人中立性的丧失等,电视调解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当下的电视调解节目既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司法形态,也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以合法性分析的进路关照,电视调解存在诸多合法性困境,电视台作为调解的主体,违背其法律角色定位,赋予电视调解协议以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是违反调解法的;电视调解是一种戏剧化范式架构下的泛道德主义媒介强制,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电视调解节目中正当程序权利告知程序的缺如以及因收视率追逐而调解人中立性的伦理底线的超越,凡此种种,都使得电视调解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这档调解矛盾、纠纷的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了观众及业界的极大认同.作为调解类节目形态,它的情感调解价值在家庭、婚姻、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分析《金牌调解》栏目发挥着的拟团体辅导功能、对求助者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以及其在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打开电视,如今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火爆荧屏: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江苏卫视的《人间》、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在民生新闻和娱乐选秀节目之后,情感类节目成为又一个荧屏宠儿。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自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初现荧屏,经历了从关注名人到关注普通百姓,从单纯倾诉型向寻求帮助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调解,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与媒体发展变革有机结合的产物,牢牢植根于我国民生新闻的热土,并以上海娱乐频道《新老娘舅》为发端,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成功为爆发点,逐渐掀起了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发展的热潮。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北京科教频道《第三调解室》、辽宁卫视《复合天使》、湖北卫视《调解面对面》等大批电视调解节目纷纷涌现。其中,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虽然并非电视调解节目的首倡者,但其以敢闯敢试的勇气,通过理念、模式、管理等全方位的创新创优,迅速赢得了深圳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实现了平均收视率近3、收视份额超过10%、同时段本土收视排名第一的喜人成绩,不仅为深圳都市频道打造出了新的品牌节目,而且开创了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创新的“深圳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调解节目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当前民众希望通过大众传媒表达自身情感诉求的要求,也令电视的社会责任得到重视。电视的职能从最初的信息传播迅速转变为积极的参与其中并解决问题,是消费文化下的必然产物。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的电视调解节目的现状,讨论其存在的意义与应具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郭鸿雁 《传媒》2020,(10):25-28
在电视节目的分类表中“电视调解节目”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仅以山西广播电视台的《小郭跑腿》为例,作为山西首档以记者名字命名的电视调解节目,从2006年9月上线至今,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在百度词条上搜“电视调解”,瞬间就会搜出各式各样的电视调解类节目:有上星卫视的,有省级地面频道、城市台的;有高大上的演播室版的,有走家入户、田间地头现场版的;有曾经夺人眼球,如今早已停播的,也有刚刚推出一两年,时间还不长的。总之是不一而足。不过,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现象是,这些电视调解类节目同质化严重,被诟病指摘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最重要的是,随着整个媒体生态环境的改变,尤其是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短视频铺天盖地的冲击下,电视调解节目“收视爆表”的辉煌期早已不复存在,甚至难以“昨日重现”。  相似文献   

20.
王永  孙鹏 《视听界》2013,(1):111-112
近几年,矛盾调解类节目充斥荧屏。此类节目播出之后,赢得了较好的收视反馈。从当事人角度来看,节目为当事人解决家庭、情感或者经济矛盾,满足了他们倾诉与宣泄的欲望;从观众角度来看,节目满足了观众对矛盾事件背后的探视欲望,又因为多是身边的事情,往往能够与节目中的当事人产生共鸣。矛盾调解类节目即使不能立刻帮当事人解决问题,也给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平台,缓解其委屈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