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2.
不再后悔     
作为班主任,因为工作内容繁杂,百密一疏,总有问题处理得不尽人意,我也遇到过事后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一次班会课上,一个同学突然呕吐不止,秽物全部吐在地上。我对班里学生说:“你们谁去食堂拿几个煤球来?”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再问一遍,教室里仍悄然无声。正当我有些失望的时候,有两个学生慢慢地举起了小手。看到他们俩,我有些诧异,这两个学生是班上的学困生,一向沉默寡言。今天他们如此积极,我心里虽然高兴,但想到他俩的学习成绩,我犹豫了。我又问了一遍:“还有谁愿意去?”这一次终于有一个班干部举起了手,我立马让他去了。之前举手的两个学生沮丧地把手放下了。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是高效课堂教育的基 本理念。这句话对我来说很少在课堂上实施,主要有两个问 题:第一个是对教学进度有影响;第二个是对课堂的掌控有挑 战。有一次的探究讨论课,使我和学生有很大的收获,也让我 真正理解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让我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才能进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一次教学活动使我明白: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去探究、去思考、去尝试,最终会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过程是学生最有可能进行思维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题,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并计算一下自己房间的面积。第二天上课,我让全班同学交流自己完成作业的体会。下面是这一片断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5.
阅读能力也就是一种自学能力.能自学,才能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能自学,才能够创新.为此,我在初一年级就开始注意了两个课堂的结合.首先是教会阅读历史课文,观看书中插图、人物像、历史地图、历史大事年表等.其次是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学会绘制历史地图、历史示意表等.在第一课堂教学时我做了这样几件事:(1)有些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讲、议,我只作些辅导.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使之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去读和议,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指导学生阅读《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课的"欧洲殖民者对东南沿海地区侵扰"这段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两个问  相似文献   

6.
彭广新 《学子》2014,(2):78-78
正每每在课堂,看到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回答问题,我就在想:他们的好奇心能得到满足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去朗读、去讲解、去评议、去总结、去演出,去充分地表现自己,去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上讲台前的准备工作1.消除胆怯的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先要让学生们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哪怕只是站在讲台上说声"老师好,同学们好",然后逐渐地让他们多说几句,直至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初中教学实践,从"给予肯定与激励,让学生维持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西北高考制度下初中生的教学方法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去某校办事,路过学生宿舍楼时,从一个窗口扔下的半个馒头朝我打了个正着。时值早餐,我去食堂附近一看,洗碗槽、水沟、地面尽是馒头、稀饭,拾残羹的妇人告诉我,她家喂的5头猪就是靠这所学校1000多个学生倒掉的饭菜作饲料的。这个事实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想,学生浪费的不仅仅是劳动成果,作为班主任,应该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我校地处城镇,绝大多数学生不熟悉农业生产的艰辛,为了使同学们对粮食的来之不易有个深刻形象的认识,我与郊区稻农联系,播种时,让同学们学播种;收割时,让同学们去帮忙;课余时间,让同学们了解田  相似文献   

9.
下笔写祖国,难上难。因为这虽然只是两个字,但是它能让我哭让我笑,让我激动不已、狂情奔泻,让我捶胸顿足、仰天长啸,让跪就跪、让磕就磕。我轻易不掉泪,即使落泪,生来也是有数的几次。一些小报和一些不了解我的记者讲我怎么怎么哭了,其实,他们那是高抬我。一个男人家哪里就那么多泪呢?有也不能当着人去淌!  相似文献   

10.
樊淑虹 《宁夏教育》2003,(12):30-30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通过体验学习数学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和实例中去感知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感性的数学知识。如我在教学“0的认识”时,讲桌上放了6个盘子和15个苹果,让6名学生往盘子里依次放上5、4、3、2、1个苹果并写出数字。前5名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第6名学生看着盘子里没苹果可放为难了。我又让这6名学生轮着做一遍,得到同样的结果。此时,我提出问题:你的盘子…  相似文献   

11.
意外的收获     
五(1)班学生的卫生意识差,这是我最头痛的问题。近两个月来,我说故事讲道理,立制度抓导行,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力气,表面上似乎效果显著:五(1)班窗明几净,乱扔乱画现象绝迹……但是,追踪调查或定点观察时却发现学生在校外随处乱扔垃圾的现象仍然普遍。学生们并没有从内心深处接受我的教育!严峻的现实让我认识到,不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是无效教育。可是,怎样做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呢?就在我苦苦思索仍无良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岁的小女儿帮我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那一次,我组织学生去调查澧县护城河受污染的状况。上幼儿园的小女儿也要去。让…  相似文献   

12.
一、尝试“问、读、划”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笔去读。这就需要老师课前备课时,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让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挂两枝笔的孩子》一文“陆小亮生日那天……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一文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妈妈送给他的圆珠笔是怎样的一枝笔?”“陆小亮无论到哪,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这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答案。二、老师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朗读、默读的技巧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笑掉大牙     
小错误一个学生收到他父亲的信,信上说:“你以后写家信,应该多写一些生活的情况,不能只知道要钱。这次寄10块钱给你,附带告诉你一点小错误,用阿拉伯数字写十的时候,只能写一个零,不能写两个。”简单的问题某生物学教授常到各大学去讲授“遗传学”。有一次在去讲课的途中,司机对他说:“教授,我听你的课已不下50次了。我已记得滚瓜烂熟。我敢说,这堂课我也能教。”“哦!是吗?好啊!那等一下我们互换角色!”到了学校,司机果然去讲课,且一字不误地把课讲完。但正当他要离开时,有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司机一时答不出:“为了让你明白到底有多简单…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现代女孩,有着现代人应具备的开朗性格;我也是一个学生,也需要老师的教导和关爱。我希望老师能够少布置一点作业。因为上初中了,本来学科就多,还有那么多作业,哪里忙得过来呀!我希望多留一点空间,让我们去浏览更多的课外书籍,多了解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希望老师能够不处罚学生。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应该与学生交谈,让他们改正缺点。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希望老师少让学生请家长。这首先是关系到学生的自尊心问题。我们希望少一些因请家长造成的心理创伤,少一些由此而导致的父母棍棒下的皮肉之苦。经常请家长,学…  相似文献   

15.
与学生一起完成平面镜成像探究后,有一组学生提出:“如果有两面平面镜,那么在镜子中是不是会有两个蜡烛的像呢?”学生的问题给我带来了灵感,我尝试着利用两面平面镜看是否在镜中能看到两个像,不试不知道,这一试,让我大吃一惊,两面镜子的夹角不同,在镜中能观察到像的个数也不同,不只是两个像,可以是3个、4个、5个像……无数个像,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当两面镜相互垂直时,能得到物体的“真像”,也就是这时,镜中的像相对物并非左右相反,而是相同的“真像”。这是很好的探究素材,既然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不给学生提供时间、空间、素材,让他们对平面镜成像探究得更深入,更透彻呢?我决定给学生机会,可是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才有意义,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呢?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怎样才能了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况?笔者通过让学生做课前预习,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预习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收获,我的问题,我的评价。一、我的收获让学生在不参考任何材料的情况下自由阅读课文,把自己阅读的收获写下来,这就构成了“我的收获”的内容。可以写字词的掌握,也可以写名句的积累;可以写对一个字的推敲斟酌,也可以写对一句话的分析品评;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也可以由文章的语言去谈……老师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真实地表现出来。可能学生的收获有多有少,层次…  相似文献   

17.
开学已有一个星期,四年级还有两个学生没有报到。为了动员这两个学生入学,我们已经接连到学生家里跑了三趟,可是家长还是没有让学生到学校来。原来这两个学生不上学,是因为家里人少,要留在家里干零活,好使大人腾出身子到社里去千活,多挣点工分。而过去我们向家长宣传动员的内容,却老是一些“学习文化重要”,“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等大道理,没有结合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快乐的活动星期三的第二节课,我请体育老师帮忙,在班级里搞了一次拔河比赛,学生的兴致很高。操场上笑声不断,喊声不断,快乐之情无法用言语形容。星期五的语文活动课上,我买了四个吹泡泡的器具,让学生在教室里使劲吹了一番,学生的欢呼声震耳欲聋。在这两个活动之后,我指导学生用手中的笔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亲自去做了,亲眼去看了,所以写出来的文章都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他们有的写:“老师带着我们去拔河,我们兴高采烈地走向操场,别的班级的小朋友多羡慕呀,也想来和我们比赛呢。”有的写自己拔河时候的心里…  相似文献   

19.
自执教以来,已经有二十多个春秋了,可是我对我的学生却越来越感到陌生和不解。学校周一升旗,要我们班选派一个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发言。我说:“这是很光彩的事,是一种难得的荣誉,谁愿意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应征。我以为是人多大家不好意思,于是就派一个平时语音比较纯正发音比较清亮的同学去。这是老师对弟子的一种信任呵!可是这位同学却说:“我不想写这个发言稿。”我说:“我来写,你去说就行了。”可是她却说:“我对这个没劲。”我问:“在国旗下发言你都没劲,那么怎样才能使你有劲呢?”她大言不惭地说:“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万般无奈,我只好叫一个平时比较听话又比较有文采的同学去。这位同学听说要让他去发言,愣了愣,表现出老大的不情愿,说:“如果非让我去不可的话,那么我也只好  相似文献   

20.
老师都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预习,去自学新知,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极具创造力的学习.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让问题作为中介在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促使学生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