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含着对原有课程的一种变革,课程实施就是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这就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以,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要缩小现有的实际做法与课程设计者所提出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中最难实现的变革是教学实践的变革和教学精神的变革。可以说,教与学的变革是改革的核心问题.而在教与学的变革中,最为核心的人物就是教师。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实施,再完美的课程改革方案都只能停留在纸上,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大都认为课程改革的方案设计是较为完美的.  相似文献   

3.
课程资源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倘若没有丰富恰当的课程资源,再完满的课程计划也无法实施,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以变成教学成果。广阔而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是保证生物新课程实施的条件。那么如何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所有课程都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中介而展开的活动,即是教学活动。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尽管课程实施还有其他途径,诸如学生自学、社会考察等方式,但教学无疑占据着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除了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态度和适应状况,教师的教学技能、方法和策略也至关重要。从总体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过程和方法的创造性把握是课程和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根本所在。一、课程实施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应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学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实施一般由教师的教育方案设计及其执行来完成,对教师来说,课程教学实施就是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实施的本质是变革,语文课程教学实施的本质是“机会”变革为“活动”。由言语实践机会转变为言语实践活动,使课程内容由“或然性存在”向“实然性存在”的转变,亦即与语文知识相融通的“言语经验”(内容)的转化(获得)。笔者意在对高职学生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方面,进行~些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 ,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 ,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忠实性的价值取向”始终占主导地位。该种取向认为 ,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 ,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要求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 ,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一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 ,人们发现 ,课程变革的实施过…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物理课堂教学的质性变革——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丽萍 《物理教师》2003,24(5):4-5,8
新世纪世界范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提倡了探究学习。这不仅反映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上,而且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伴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在课程理念、教学观念等深层面上发生质性变革,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8.
陈颂 《地理教育》2005,(3):62-63
一、相互适应取向:"修改"和"加工"教材,链接INTERNET,延伸和拓展学习视野,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是可以调整和修改的,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 "协调中的变革"过程.其基本假设是:①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相互之间在实施中不断发生调整;②实施者对课程方案的调整与改造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③课程方案与实施过程统一而不可分割;④应使用多种方法研究课程实施过程,质化方法与诠释学的方法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因此,相互适应取向是由忠实取向的"计划的课程"走向了"修改的课程",摒弃"照本宣科"而强调教师根据具体实践情境和学生特点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变动,包括了课程目标的调整,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对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等.当然,这种调整和变动也包括课程实际情境为适应课程计划而发生的改变,但是这些调整和改变都是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  相似文献   

9.
一、复杂性思维下的课程实施解析(一)课程实施的内涵及取向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和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认识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实施取向选择。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教学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自下而上、民主自愿的、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教学评价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两重影响,教学评价制约着校本课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该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本文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模式、具体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指导方式以及实施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界正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求教师变革课程实践的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超越传统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呢?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积极地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鉴  刘莹 《教育研究》2022,(10):106-117
课程计划遵循的是理性逻辑,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课程实施遵循的是实践逻辑,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减小课程落差的有效方式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好忠实执行课程计划与教学实践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正视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完成从理性逻辑向实践逻辑的转换。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表现方式主要是教学活动以及为保障教学有效性开展的教师培训与课堂教学研究工作。课程实施的本质是一种以教学为主的实践活动,它既是人类精神生产和知识再生产的实践活动,又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存在与交往的生活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逻辑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共同参与着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这样教学就不仅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课程“相遇”——论课程潜能的内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显性课程纳入课程计划,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向其它课程渗透先进的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实践性、自主性、交互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其实施过程和评价模式也有别于传统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台德荣 《青海教育》2013,(11):82-82
随着《地理课程标准》和新一轮地理课程计划的实施,“环境保护”在高中地理课程计划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环境保护”作为选修课程七个模块之一列入选修课程计划,“环境保护”已成为地理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用以采集、存贮、处理传递和显示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在内的各种信息的一系列现代化技术。从中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来看,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应注意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目前,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20.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视为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并实际体验到的经验,这种课程是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