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邮票公司隶属于北京市邮政公司,负责全市集邮经营与管理。公司拥有专业的邮品开发、设计人员及完整的产品体系,系列发行邮票首日封、邮折等常规邮品。公司在全市已形成了以5个区集邮公司、93个集邮服务窗口和已经注册的38家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为依托的邮品营销网络;同时,公司邮品还销往全国各省,在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有订户。公司除从事邮票、封、折、卡、册等集邮品及集邮用具的经营,同时还办理首日封实寄和各类集邮票品的函购及信托业务,为企事业单位制作定向邮品,提供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北京市邮票公司作为可使用北京奥运会相关标识,制作、发行奥运邮品的特许集邮品生产商,制作发行了一系列奥运邮品,通过奥运邮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结合,为国内外集邮爱好者提供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集邮佳品。  相似文献   

2.
三、对当代集邮研究的思考与前瞻集邮研究发展到现在,让我看,整个集邮研究的领域,分五大版块比较全面: (1)邮品研究——传统集邮研究,或叫它“微观研究”。(2)邮史研究——各类邮政史(含邮驿史) 邮票发行史集邮活动史(3)专题、专史的邮品运用研究——包括选题与邮品的收集、运用。(4)集邮的社会功能研究——对个人,对社会。(5)集邮发展战略研究——目标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集邮者在邮品的收集活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原地集邮理论。从起始阶段的原地封概念到现在的原地邮品定义,已经逐步把原地集邮的理论规范化,并以此指导原地邮品的收集、研究、展览。可以这么说,原地集邮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集邮种类之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12,(9):14-18
用邮品纪录和见证人类征服宇宙的历程,是许多集邮者盼求的事情。中国航天搭载的太空飞行邮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航天精神,这些邮品凝聚着邮政工作者和集邮家的心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天集邮的重要素材。在此,特向集邮朋友介绍一些中国太空飞行邮品,共同分享航天集邮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谈集邮意识     
何谓集邮意识?我认为它是指对集邮及与集邮相关的邮政、邮品的认识。如果要推动集邮活动健康发展、推动全社会的集邮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集邮者个人和集邮群体来说,提高集邮意识就必须明确自己要收集的邮品应该是那些与邮政密切相关的东西,对于邮政部门领导来说,提高集邮意识就必须在管理好邮政业务的同时,把对集邮的正确思维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近些年来,集邮成了储蓄、赚钱、获利的  相似文献   

6.
集邮是一种个人收藏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收藏的对象是一件件邮品。集邮爱好者在邮品的寻觅收集、探根求源过程中,虽然付出种种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和乐趣。近年来,笔者常收到一些素不相识的集邮者的来信,其内容大多为要求协助鉴别某种邮品真伪或有无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涉及基础邮识的问题。所谓基础邮识主要包括①邮政知识:即邮政历史、邮政法规、邮政业务、邮政资费、邮政用品等与邮政相关的各种基本知识;②集邮知识:即集邮是什么、集邮集什么、集邮怎么集、邮票和封片简等各种邮品以及编组邮集的基本知识;③相关事物知识:即与各种邮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文化历史、专业、背景等基本知识。事实上,每位集邮者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邮品的逐渐增多,邮识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更会日益感受到邮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集邮界研究邮品的人很多,但因为研究邮品也研究人的集邮者似乎并不多,宋冀平便是这其中之一。借文献集邮研究会访问团到北京与《集邮博览》杂志社交流的机会,本刊采访了宋冀平。宋冀平的集邮可以追述到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他常常从寄来的信封上  相似文献   

8.
《上海集邮》2004,(4):3-3
2004年上海集邮节暨专题集邮展览于3月5日上午在充满节日气氛的上海集邮大楼门前广场隆重开幕。主题是:“做可爱的上海集邮人”。 上海自1998年举办首届集邮节以来,今年是第七届。它已成为上海集邮人自己的节日。这天午夜12时,就有集邮者早早来到上海集邮大楼边门排队,等待购买集邮节纪念邮品,请领导和嘉宾在纪念邮品上签名。到早晨8时,购买纪念邮品的长龙已延至近百米长,这在近年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11,(6):10-11
集邮界研究邮品的人很多,但因为研究邮品也研究“火”的集邮者似乎并不多,宋冀平便是这其中之一。借文献集邮研究会访问团到北京与《集邮博览》杂志社交流的机会,本刊采访了宋冀平。  相似文献   

10.
单留 《上海集邮》2004,(8):37-38
专题集邮的三层境界 初级阶段:按特定的专题收集邮品,欣赏其优美画面,了解其传达的专题知识,从而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得到享受。 中级阶段:把这些邮品围绕一个主题,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叙述一个故事。可参展,也可不参展,前者不但要对作为邮集素材的邮品的专题与集邮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从小时候开始收集信封上的J、T票,到现在加入到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医邮会),专门收集医学专题邮品,并开办医学集邮网站(www.medstamps.com图1),进行"为健康爱好集邮,用集邮宣传健康"(图2)的专题集邮之路,与网络发挥的重要媒介作用有关,我在遨游网海的过程中也不断地积累了自己的邮识。1991年,当时我还是大学生,为参加学校的艺术节,试做邮集参展。当时集邮的零星知识仅来自《集邮基础》,邮品信息则是来自集邮报刊杂志上的广告,信息获得较艰难。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期间,中国集邮信息网新设了世界邮展专栏。虽然只是报道了少量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自动化集邮“自动化集邮”,是收集与邮政自动化相关的各种邮品之集邮方式。近五十多年来,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和网络技术进入邮政领域,使邮政自动化成为现代邮政的重要特征之一,由此产生了许多带有邮政自动化痕迹的邮品,从而引发了自动化集邮的出现,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类别。在欧美,十几年前就有了自动化集邮组织,举办过专门的自动化集邮展览。1999年,北京率先启用自助收寄机,后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中国集邮大辞典》的解释,集邮文献是指"有关邮品、集邮活动的各种信息载体"。包括集邮图书、集邮报刊、非集邮出版物上的集邮资料以及与集邮有关的文件、照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按照信息符号的形式分类,集邮文献可以分为文字与音像两类。  相似文献   

14.
明新 《中国集邮》2000,(11):28-28
编组邮集参展是许多集邮者的一种愿望,但往往因收藏的邮品“太一般”而难登邮展的“大雅之堂”。现在,北京市集邮协会推出了节俭集邮类,为众多集邮者用“普通”邮品组集参展、一献身手创造了条件,并将有效地促进基层集邮组织整体集邮水平的提高。节俭类集邮是由北京市集邮协会新近提出的,并搞出了评审专用规则(试用),适用于北京市的各级集邮展览。  相似文献   

15.
自从邮品中的“变体”和“错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以来,它的价格呈现出了逐年攀升的趋势。有关邮品“变体”和“错体”的研究、探讨文章,也经常见诸于各类专业报纸和杂志,致使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加入对“变体”邮品和“错体”邮品的艰苦“搜寻”之中。可是,作为集邮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14,(6):8-9
正邮票、邮品、集邮礼品、集邮纪念品是集邮的几种类别,绝大多数集邮者除了收集邮票还收集封、片、简、卡、折、册等,除此之外,邮品也作为一种礼品、纪念品被人们用于日常生活中。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集邮总公司是邮品的策划者、创造者,在邮品的策划、制作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故事,它们有的如生活中的一片落叶,不露声息,波澜不惊;有的却如划过天际的流星,绚烂美丽,让人难忘,多年后想来还是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生肖邮票都是集邮者翘首期盼的邮票选题,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原中国集邮总公司)推出的系列生肖邮品亦成为广大集邮者竞相收藏的对象,有的邮品逐渐形成了系列,成为集邮者的独特记忆。2019年1月5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与澳门邮电共同发行《己亥年生肖纪念封》(联合发行)(图1)成为该公司众多生肖邮品的新成员,由此也开启了其纪念封的一个新系列。  相似文献   

18.
“附加费票”是所有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比较有吸引力,或者说较有集邮价值(重要性)的邮品,因为邮政当局已承认它是一种“邮资凭证”,利用相关的附加费票的邮品作为素材,选定一个题目,就完全可以编组出一部符合竞赛性邮展规则要求的“传统类集邮展品”。  相似文献   

19.
1979年,我国恢复集邮活动后,集邮爱好者便迅速打破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邮坛沉寂。在上海思南路口,邮市的雏形悄然形成,邮人在此初尝了邮品的价值,市场经济学也开始渗入集邮领域,在集邮这个高雅的艺术殿堂里品味到文化与价值的二重属性。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117个城市相继开办了200多家邮品交易市场,对我国邮品投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最有影响的"四大邮市"(上海太原路邮票交换市场、北京月坛邮票交换市场、成都署袜街冻青树邮市和广州人民公园邮市)和今天已形成南北呼应的北京马甸邮市和上海卢工邮市,都在不同时期成为邮品的重要集散地,其交易行情走势以及其它各种信息对于全国各地的邮品交易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专题邮集顾名思义就是用邮品向人们讲述一个故事,或是论述作者在某一专题领域的研究成果。过去,我国集邮界强调集邮就只能用邮品讲话,用邮品做文章;特别是专题邮集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这给专题邮集的创作增加了太多的人为羁绊,使得专题集邮总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难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