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借助三幅插图,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想象表演的精彩场面。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的第二册,把《小壁虎借尾巴》编排在第七单元中,是三篇讲读课文之一。本单元教学的总要求是:从词句教学的训练和朗读训练人手,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即本单元要以课文为主,教学重点应放在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上,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训练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读得有感情,《小壁虎借尾巴》可分角色朗读。同时,在读中进行随文识字,加强“双基”教学。本课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故事。通…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纲》对三年级学生提出“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租讲一篇,精讲一段”。在教学《大雪山》这篇读讲课文时,我就抓重点段第六段,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其做法是:一、从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是怎么写的。我在引导学生能达到说出“这一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冰雹,第三句写雨,第四句写积雪”这个基本要求后,接着告诉学生,这段写“风、冰雹、雨、雪”的话都突出个“大”字,我们先看课文,写风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风卷着雪花,万马奔腾似的,从山顶上呼啸而来,把战士们吹得摇摇摆摆,站不住脚。”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满  相似文献   

4.
所谓整体教学,就是在向学生教授新课时先交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先让学生了解课文整体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居高临下地分清课文的结构段落,编写好段意,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地理解字词。这样,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就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教学第十册《飞夺泸定桥》,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以下一些问题。“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作者主要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抢夺泸定桥的事。”教师:“红军当时为什么要夺桥,原因是什么?”学生:“红军北上抗日必  相似文献   

5.
《倔强的小红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教学重点 :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小红军的表现是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学本课 ,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对词和句的分析 ,以读助讲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并通过导读精练 ,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一、展示背景 ,激发情感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有关情况 ,激发起学生学习红军战士革命精神的热情。〔这一段…  相似文献   

6.
《珊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含有水文、地质、生物、地理等多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所以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课文的知识重点突出,叙述也很有条理,这又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时,我们要抓住知识要点。抓住与知识要点相关联的词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获取知识,即“文中求知”。同时,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而影响了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科学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即“知中求文”。  相似文献   

7.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实现“精讲”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哪些是一篇课文的重点词句呢?这要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第四册《我们也要当红军》一、难点分析(我们也要当红军》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增加对红军队伍的了解,理解两个穷孩子为什么要急切参加红军的那种朴素的阶级感情。由于课文的内容距今天儿童生活较远,学生对某些句子的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难点突破课文第二段“他们满头大汗,跑到毛主席面前,望着这位身材高大的红军首长,恳切地说:‘伯伯,我们也要当红军,收下我们吧’!”这句话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着手:①“我们”是谁?②为什么要当红军?③为什么要加一个“也”字?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本组教材含《倔强的小红军》、《西门豹》两篇精读课文,《登山》、《猎人海力布》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四篇课文平白通俗、浅显易懂,皆为写人记事的文章,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国度各不相同,但都有美好的心灵和令人钦佩的品质。学习本组课文,要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始末,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从细微处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激发读书…  相似文献   

10.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9课《罗盛教》是一篇讲读课文。该文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王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重点写了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的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记一件事的写法。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按事情发展顺序”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样一个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冰破落水。这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重点写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而牺牲的经过。这段是本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十册《穷人》是一篇讲读课文,篇后安排了“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辨析词句,发掘语言因素。重点训练项目是体现在讲读课文当中的。突出重点训练项目,首先必须抓住讲读  相似文献   

13.
一、把握《大纲》 ,说教材《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 ,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 ,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 ,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 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帮助阅读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 ,掌握生字字音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 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丰碑》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讲述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需物资却被严寒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文章语言精练生动,情节催人泪下,是向学生树立英雄榜样,渗透“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思想教育的极好范例。因为高年级语文既要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又要加强篇的训练,所以大纲要求在本文的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掌握的读文方法。即通过一些重点词句和段落的理解,理清课文条理,分清文章主次,注意事物联系来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注意落实本…  相似文献   

15.
四年级第一学期,是五年制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开始。教师的教学,要从中年级以句和段的训练为重点转到高年级以篇的训练为重点上来,贯彻大纲对高年级篇章教学提出的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段落和整篇课文的关系,并逐步注意抓表现中心思想的词句和段落,抓整篇课文的层次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七册《草地夜行》,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五个大段,重点是第四段;写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怎样教这篇课文呢?教材编者要求以这篇课文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理解如何读懂一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讲读课文。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受益匪浅”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一、教学目标1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引导学生从叶圣陶先生认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 ,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2 运用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3 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词句 ,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二、重点、难点1 体会叶…  相似文献   

18.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略读课文的教学,从内容上讲,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14课《麻雀》 ,是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它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如何把这篇传统课文讲出新意来呢?在教学中 ,我对学生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法指导 ,以训练学生阅读技能。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明确学习目标《麻雀》这篇课文构思新颖、结构紧密、形象鲜明 ,为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思路 ,用文中之情扣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使之受到艺术感染。教师首先从“导读”部分入手 ,整体感知单元训练重点 ,明确…  相似文献   

20.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结构;学习课文第1小节。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第2~4小节;总结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谈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咀嚼,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从而感悟语言,感受文化。3.通过增补有关的材料,使文章更为丰满,在丰满的材料中,让学生感受词句丰富的内涵,从而引领学生经“历读厚”与“读薄”两个过程。教学设想: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篇课文中我认为文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