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强学校挫折教育 健全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必须加强挫折教育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不能独立解决时,不会沉着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挫折承受力就是指个人遭受失败后保持常态的能力,是社会适应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因此,遇上挫折有的学生就出现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过激行为,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3.
德育导师制的具体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他们中又存在个别差异,如何对他们的成长给以正确的指导,值得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探讨和研究。“德育导师制”强调“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导师和受导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友善、尊重、信赖的关系,让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得到帮助,从而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剡小琴 《甘肃教育》2007,(5S):15-15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挫折无可避免。素质教育中不能没有挫折教育,因为个体只有在不断经历挫折、不断反省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不幸是一种最好的大学”和“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的深刻内涵,对他们健康成长、获得成功、实现自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挫折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必须加强挫折教育 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不能独立解决时,不会沉着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挫折无可避免。素质教育中不能没有挫折教育,因为个体只有在不断经历挫折、不断反省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不幸是一种最好的大学”和“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的深刻内涵,对他们健康成长、获得成功、实现自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挫折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7.
心理教育和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两从字表看来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相互制约甚至互为前提。因此,为了提高两教育的绩效,最好将他们结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德育——心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一学生的心理渐趋成熟,正是富于想象和渴望创造的年龄,同时应该看到,他们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在心理方面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社会转型期的许多诱惑,高中阶段成了成长阶段的危险期和关键期。因此,班级德育工作要研究新时期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对症下药,要把让学生“接受教育”的思想转变为让学生“享受教育”的思想,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德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政治倾向、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并最终制约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可是二十一世纪的“骄子”们,自我意识极强,教育者只有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才会落到实效。下面针对学生道德行为形式的四种心理,谈一谈如何进行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教育和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两者从字表看来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相互制约甚至互为前提。因此,为了提高两者教育的绩效,最好将他们结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德育──心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挫折教育摭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挫折 ,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 ,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 ,遇到了障碍和干扰 ,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 ,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社会关系之中的 ,而社会环境又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因此 ,人生在世 ,不可能一帆风顺 ,正如有白昼就有黑夜一样 ,有欢乐就会有苦恼 ,有顺利就会有挫折。那种“岁岁平安”、“万事如意” ,只不过是一种祝词或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祈祷而已。挫折 ,任何人都会遇到。对于涉世不深 ,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 ,挫折更会接踵而来。挫折 ,具有两重性。对于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青少年学生承受着心理重压,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已刻不容缓。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学生克服挫折的自信心;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相对身心发展都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都缺乏面对挫折而进行心理调适的能力,然而要在当今社会中更高质量地生存、生活,承受挫折、困难的心理调节能力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经典思想。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迫切而强烈。本文分析了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并就如何实施挫折教育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职德育课程不同于普教政治课,德育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挫折教育教学活动如果脱离了其他学科是很难进行的。中职生面临的问题不少,中考失利、社会偏见等都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迈不过坎成了他们在中专日渐消沉的重要因素。因此,将挫折教育同中职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成了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青年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原因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面对挫折的抵抗能力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等内外因素,造成了青年学生危机意识下降,缺少积极进取的意志,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必须通过有效的形式和途径来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吴萍 《职业技术》2009,(7):66-66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未完全定型,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而要求在现代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赏识学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激发自动,养成自律,发展个性;挫折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笔者以为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4):151-152
新一代的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许多挫折,对于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对"挫折教育"的理念有正确了解,结合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尚未成熟,对学习、生活、家庭中发生的种种事情不会处理,他们对未来都抱有许多美好的希望和幻想,当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表现出悲观、失望、沮丧、紧张等不良情绪,有的甚至经不起父母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而离家出走。因此,各中小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切实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帮助青少年战胜各种心理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对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及早日成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喜欢标新立异,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再一味地认同。因此,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