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  李敏 《体育科研》2013,34(2):28-31
腱病主要是因为过度使用所导致的疲劳性损伤,明确重复负载下肌腱中分子反应不仅有利于理解腱病发展,而且有利于发现新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本文综述了运动后和疲劳负载下,肌腱中胶原的合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以探讨肌腱疲劳性损伤早期的分子机制、资料研究表明,不同运动和疲劳负载下肌睫中胶原亚型表达不同,并具有载荷剂量依赖性;在这些机械刺激下一些生长因子如生长因子(TGFβ-1)、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白介素-6(IL-6)等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体前臂肌腱的生物力学特征,可为其损伤的防治、修复、人工材料替换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专门仪器完成58例成人新鲜前臂肌腱"一维拉伸破坏试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前臂多数肌腱在0%~5%应变内,拉伸应力随应变缓慢增加,曲线平坦,属于曲线的"坡脚区",在8%~16%应变段,拉伸应力随应变增大而增大,变形达到20%左右,拉伸应力不再随应变增长,并且各肌腱之间极限应力与极限应变没有显著性差异;2)前臂肌腱中有部分肌腱的拉伸刚度与弹性响应两项指标,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臂多数肌腱在承受拉伸负荷时,应力变化特点相似,最大载荷的能力差异不大,但是抵抗变形的能力与变形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对长跑运动员运动中胫骨所受应力进行了动态分析,进而阐述中长跑运动员常发性胫骨疲劳性损伤的生物力学原因。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影响和限制耐力性运动项目的成绩的生理因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取决于训练的强度和运动成绩.大强度持续性运动可导致呼吸肌疲劳.运动性呼吸疲劳可能在决定运动耐量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直接影响运动肌力量的生成(外周疲劳),另一方面,通过肢体用力自感不安反馈引起工作肌运动单位输出功率下降(中枢疲劳).对呼吸肌进行训练,可能有助于提高耐力性项目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5.
运动锻炼对肌腱粘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模拟运动6周后的兔跟腱、髌腱、屈趾肌腱粘弹性的测试,发现肌腱的蠕变增加,应力松弛加快,滞后减小,弹性轻度增加等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肌腱对运动锻炼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人体疲劳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疲劳前后的两组纵跳中关节功率的变化及其与人体疲劳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纵跳动作用摄像机记录,录像资料用一套运动影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纵跳中的地面反力由测力台进行测量。对两组动作中的关节功率进行了生物力学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关节功率能够明确地反映人体各部分的疲劳程度,是对人体疲劳进行定量描述的重要力学量。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会出现负荷超出机体承受能力的状况,使得机体的生理机能出现暂时减退的现象,是运动疲劳的特征之一.运动过程中经常出现运动疲劳的现象,因而对运动性疲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运动疲劳的生物标志物及运动疲劳标志物在运动疲劳中的作用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机体中的能源物质、代谢产物、血液中的生化指标、中枢神经递质、自由基、尿液、唾液等都是与运动疲劳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能源物质是最早研究并公认的运动疲劳生物标志物,对于能量物质与运动疲劳之间关系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血液、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指标;代谢产物和自由基的累积对机体有害,是衡量运动疲劳损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逐渐的关注到了中枢神经递质在运动疲劳中的重要作用,是目前运动疲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热点之一.唾液是刚刚兴起的运动疲劳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指标,由于其检测的方便性与快捷性,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运动疲劳生物标志物.今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验证生物标志物和运动疲劳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发挥生物标志物在运动疲劳评价以及运动疲劳恢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预适应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对大鼠运动诱导的中枢疲劳的作用.方法: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6只为预热组,6只为对照组.运动疲劳模型通过力竭跑步模型建立,热预处理组是42℃热处理15min,每天3次,连续5天,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最后运动力竭时间及运动前后体内核心温度,同时用液相色谱测量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的水平.结果:(1)热预处理组的平均力竭时间为178.24±42.43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318.49±37.25min,热预适应显著增加了运动的耐受时间(P<0.05);(2)热预处理组运动前后肛温差0.382±0.396℃显著低于对照组(1.954±0.603)℃,热预适应显著降低了运动后体温(P<0.05);结论:热预适应可以有效的降低运动前后体温差,并且可能是通过减少5-HT含量来起到延缓中枢运动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适应-疲劳运动训练理论进行了回顾、分析,并结合现代运动训练实践展开讨论,指出该理论主要从二元的角度揭示了机体在运动负荷下产生的不同效应,强调了不同运动负荷对机体产生的不同生理影响,是对传统应激理论的扩展与延伸,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运动训练实践中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连续纵跳及其疲劳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7名体育系男生30次连续纵跳的纵跳摸高高度、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应比较。结果表明,纵跳摸高高度是评价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指标,10秒钟内纵跳的纵向最大力值和冲量值可作为评价疲劳的指标。本研究确定了一些生物力学的疲劳指标,为运动生物力学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数据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